如何写碑文(如何写碑文及碑文格式)

2022-08-09 05:33: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4

#夫妻同姓墓碑碑文该怎么写#

  在民间,夫妻去世后是要合葬的,也就是夫妻两个埋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生前同枕,死后同穴”。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他们以后的香火祭祀,由于传统的原因,没有人在这些事上马虎。

  夫妻合葬,立碑时碑文怎么写?其实这个格式是多样的。在早些时候,墓碑上是只写父亲名字和母亲姓。比如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牛二公讳林堂配妻王氏之墓。看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里埋着的人在家里排行老二,姓牛,叫林堂,娶的媳妇姓王。

  下面则是谁谁敬立。一般来说,都是父系一枝的名字。比如说儿子、孙子、侄子、堂侄这一类的。女儿的名字则不出现在墓碑上。到了现在,母亲的名字也开始出现,有些地方女儿名字也可以出现在墓碑上。我们不去评价这里面的关系缘由,因为我们今天说的是主碑文怎么写。

  有人问了,父亲和母亲是同姓,这样给他们立碑时,碑文该怎么写呢?

  也的确是,同姓的合葬墓碑在书写上会让人产生茫然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误会,但是这并不影响书写。严格来说,古代同姓夫妻很少出现,因为古代对于同姓结婚有严厉惩罚,《唐律疏议》中专门立法来确定这件事的重要性。

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姓者结婚,采用的方法是姓和氏分开。但我们今天题不再此处,所以不再深入。既然古代禁止同姓结婚,那么同姓夫妻去世后,墓碑怎么写就成了难题。但架不住人们想别的办法。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种同姓问题,分别是直接写和代指写。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下。

  Ⅰ:直接写法

  所谓的直接写法,就是同姓就同姓,并不影响书写。因为一个名字在上,一个名字或者姓氏在下,任何有过墓碑知识的人一看就会明白。

  还拿我们上面的格式来说,它是这样写的: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之墓。

  这就是直接点明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非常流行。当然了,年代上是可以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这里埋的是一个在家中排行老三,姓刘叫德生的人,他老婆也姓刘,这是他们两个的合葬墓。

  格式也是多样的,比如说直接写出女方名字:民国处士刘三公讳德生配妻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说不仅指出了男方的名字,也写出了女方的名字。但我们必须要说,这是最简单的书写方式,也是民间用得最多的。

  另一种加上敬语的书写法多被以前的读书人家所用。也被用于一些有些钱的生意人家。为了体现家教,会在墓碑上多费些功夫,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孝顺,会在父母名字前面加上敬语。比如: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刘氏桂兰之墓。

  这里的先考和先妣是对亡父亡母的敬指。《礼记·曲礼·下》中说:生曰父、曰母、曰妻。亡曰考、曰妣、曰嫔。后以先考称亡父。

  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用如丧考妣来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这里的意思是急得如同死了爹娘,这是一个极不敬而且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不过,当语境不同时,它的立意是可以变化的,我们这里不再深究。

  故,这种同姓的合葬墓碑文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问题,直接按实际情况来刻就好了,因为懂的人一看自然就懂,不会发生误会。可是,有些人家是忌讳这个的,不想这样出现在墓碑上,那就有了代指法。

  Ⅱ: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且也不是古代人的专利。直到现在,某些地方的农村仍然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山西某些山村里,黑嫂就见过这样的代指写法。

  代指写法是有固定字的,并不是什么字都能代。比如加笔和缺笔法,或者是宗氏代指法,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什么是加笔或缺笔法呢?这来自于古代避讳皇家的缺笔写法。比如说你在考试时,写的东西里面有皇帝名字中的字,这时候不能直接写,要用缺笔法,故意写少一点这样来表示避讳。

  后来传向民间,被用在了刻碑上。

  仍然还是上面的例子,就可以写成: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刈氏讳桂兰之墓。这里少了刘字上面的一点一横,也非常容易辨认出来,使看到的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个同姓合葬墓。

  这里是缺笔,还有加笔的。比如说王变成玉。如果实在没有缺笔和加笔能成的字,则要刻成不是字的字。可能有人觉得不是个字容易让人误解,并不会,这里的不是字是要跟上面的姓相近的,使看到的人也能一眼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种加笔和缺笔在过去被用得非常多,甚至一度取代了宗氏写法。

  什么叫宗氏写法呢?这是过去对同姓合葬墓的一种习惯性写法。在过去,姓和氏是分开的,一个家族中,大多男人用氏,女人用姓。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电视剧《芈月传》,她是楚国王族,但楚国王族的人都姓熊,这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其实这里的熊是楚国王族的氏,芈是楚国王族的姓。

  古代对宗族看得非常重,一旦发生了女子和丈夫同姓而立碑,一般都用宗字来代替。为什么是个宗字呢?古代人讲究非常多,不像我们现在似的,古代人同姓结婚会被耻笑,一个姓刻在合葬墓上也很丢人。这就是为什么同姓刻碑时会有这么多忌讳,并不单纯是怕别人误会字错了,而是怕别人误会是同宗同姓结婚。

  于是,在同姓合葬墓的墓碑上,都不约而同用了宗字。当上面有这个字时,说明两者是同姓,比如说:先考刘三公讳德生,先妣宗氏讳桂兰之墓。

  这样的话,一些有经验和过去有知识的人一看,就明白两者是同姓,只不过是用了宗字来代替。

  当然了,这都是过去的事,现在没有那么多考虑,直接就刻上了。至于谁对谁错,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

  Ⅲ:最后我们说一下关于立碑的一些小习惯。夫妻是一定要合葬的,这关系到名正言顺和后代的祭祀问题,但夫妻二人不可能是一起去世。所以,在立碑上有讲究。女方先去世不立碑,等男方去世后合葬再立碑。男方先去世可以立碑,但配偶的地方不能先刻上女方名字,要等女方去世后再补上。

  横死不能入祖坟,光棍不能入祖坟也不能立碑。于是,在这样的习惯下,女方家里人为了让横死的女儿有香火祭祀,会想着给女儿配个阴婚。而男方家里人为了让早逝的儿子能够进祖坟和立碑,也会想办法给儿子配阴婚。

  这样就诞生了一个荒诞而滑稽甚至是犯罪的营生,那就是盗女骨,这种事直到现在,在一些落后愚昧的地区仍然还有。

  有人说给先人立碑是糟粕,但黑嫂并不这么认为。这是一种传统,立碑不是农村的专利,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纪念亡故的亲人,寄托相思之情,怎么能被粗暴归类为糟粕呢?

  但配阴婚则是不折不扣的糟粕,是陋习,是愚昧。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您认为呢?

下一篇:培训java怎么样(培训java培训)
上一篇:qq自动回复大全(自动回复大全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