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蒂笑话(拖地消毒用什么)

2022-08-09 03:03: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1

引子

我会去看周日那期体育专场的《吐槽大会5》,除了球迷的身份,也真是被朋友圈给活活安利地动心了。

尤其是,好几个平时不怎么冒泡的、在我心中品味颇高的朋友,也说着自己“笑劈叉了”,夸这期节目“史上最佳”。

待我再看到热搜,嚯,微博也很会造话题,直接给《吐槽大会》“封神”了。

我周一看的这期,看的过程嘛,就和看前几季《吐槽大会》一样。

笑不出来。

之前只是单纯的冷漠脸,这次,不仅笑不出来,还伴随着阵阵不适。

两年多前了,我写过文章吐槽了第三季《吐槽大会》(戳此回看),当时我说,这节目多数时候其实都是在“表演吐槽”,是假吐槽真洗白。少有的几期出彩的,比如曹云金那期,比如冯潇霆那期国足的,都是真的戳中了痛处,大家才觉得,够狠,豁得出去,有点意思。

按这个标准,这期周琦、郭艾伦的体育专场,那肯定算出彩的。

一年半前世界杯的失败,中国男篮跌到历史最低点。关键之战周琦最后的发球失误,郭艾伦全场低迷只得1分,包括周琦在NBA的灰头土脸,郭艾伦打球独不传球…从“鸡蛋灌饼”、“波兰人”,到训练懒散、娶空姐老婆,这些过去一年多,被球迷追着周琦屁股骂的硬核槽点,节目一股脑来了个打包。

狠吗?但凡了解的,都会有这感受:

何止是狠,简直是羞辱。踩着脑袋再撒泡尿的那种。

那,我想聊的就是,这期精彩的节目,为什么让我不适?为什么我思考再三后,觉得有必要把这不适讲出来?

以及,在这精彩背后,我们又能看到哪些时代真相?

1.

为什么不适?

一直追下来的都知道,《吐槽大会》第二季开始,每季都会做体育专场,之前做过专场主咖的分别是冯潇霆、邹市明、孙杨和张继科,其他参加过专场的,还有林丹、李小鹏、邓亚萍、潘晓婷、王仕鹏等等。

我们可以泾渭分明地把这些人,分成两组:

功成名就的运动员,和国足。

第一种是大多数,大家都是各自领域的冠军、成功者,身上没什么真槽点,唯一有的孙杨也是避重就轻;

第二种正好反过来,国足,永远的loser,槽点无数,于是也最出彩;

而周琦和郭艾伦,以上两种都不算。

他们没拿过啥成绩,但也算是当下男篮的领军人物。就像他们代表的国字号男篮,曾经在90、00年代有过辉煌,近几年陷入低谷,19年世界杯失败后,甚至连奥运会都没资格打了。可要说糊到国足那种水平,肯定也没有。

但恰恰是这种不上不下的,最尴尬。

金牌等身,退役了选择上上综艺,没毛病;从祖上就一烂到底,索性躺平任嘲,也能理解。

为什么不上不下的男篮,会让我不适?

这里就要说一下,竞技体育和娱乐圈的根本不同了:

混娱乐圈,讨喜的方式太多了。哪怕专供审丑的——比如张大大——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竞技体育,获得尊敬和喜爱的方式,就这两种:

第一就是胜利,赢家通吃、成王败寇,哪项运动都是如此;

第二,就是始终追求卓越、不断向强者挑战、向纪录冲击的体育家魅力。

换句话说,身处残酷的竞技体育,如果您一不是赢家,二没什么上进心和好胜心,就不配被人尊敬,也不会得到多少喜爱。

而我在这期节目中看到的、坐在那里乐呵呵面对羞辱式吐槽的周琦和郭艾伦,甚至连竞技体育最基本的羞耻心,都没有了。

所以啊,范志毅真骂得对,这就是脸都不要了。

那位说了,既然来了,就肯定就做好准备了,人家周琦不笑难道还黑脸吗?再说了,能开得起玩笑,笑对过去的尴尬,怎么就是不知羞耻了,我还觉得是放下包袱,知耻后勇呢。

这个问题呢,我是这么看:

那一次耻辱的失败,那一次直接葬送了中国男篮的失误,我们在这不做拔高,不提什么伤害了中国男篮的尊严和过往辉煌,单说作为个体球员的周琦、郭艾伦。

这可才过去一年多,您二位,一没退役,二没什么好成绩好表现,然后就坐那笑得没心没肺…

这真的就是不知羞耻。

也不是说,这事儿就永远不能拿出来吐槽了。有句话怎么说的,只有成功人士,才配忆苦思甜。现实生活对不对另说,但在竞技体育,就是这个理儿。

最鲜明的对比,中国足球名宿范志毅,在这期节目中关于国足的所有自嘲,大家就都看得非常开心,也会觉得,这就是范志毅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没别的,人家有这个自嘲的资格。

当然也有人站在运动员角度分析,觉得他们也是人,总是需要放下。

三表龙门阵昨天站在运动员角度分析,“周琦能与谁和解?运动员怎么与周遭的世界和解呢?”然后举了意大利球星托蒂的例子,当年被球迷各种嘲,托蒂索性出了一本《托蒂笑话集》。你们不是笑我吗,我自己比你们笑得还猛。

但托蒂和周琦,那是一个档次的球员吗?还真不是势利,竞技体育,巨星任嘲,是谦虚是气度,周琦任嘲?不好意思,您先把球打好再说吧。

哪天周琦、郭艾伦带领中国男篮重回世界前八了,哪怕在亚洲找回颜面了,过往那些黑历史,放开了随便聊,没人管你。

2.

为什么必须讲出来?

以上,说了不少竞技体育的东西,那位又说了,你个写电影的,跟这扯这些干嘛?

我也想过,是不是要来较这个真,毕竟对多数观众,无非看个热闹而已。

不过,看到过去两天这个话题在网络上的发酵,还是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强调一下,咱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

看看上面这三个话题,如今的社交平台,就是做连续剧一样地在疯炒流量。其中的诀窍就是:

把一个人的一大段完整的发言,砍头去尾挑出其中一句有煽动力的,借此吸引眼球。这就使得,话题变成了两个人的具体矛盾,或者说是两大群体的争执。

目的就是一个:

引战。

先是范志毅吐槽中国男篮不要脸,然后接着王仕鹏“加入”战局,最后再由某个口无遮拦的大V公开挑起矛盾。

看看王仕鹏微博下面那些口诛笔伐的评论,就知道这次流量炒得有多成功。

范志毅真的跟中国篮球有仇吗?王仕鹏真的恨国足吗?

又有多少人会去认真听完王仕鹏那段五分多钟的发言,然后试着理解一下,他到底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就是社交网络最诡异的地方:

都说真理越辩越明,但如今,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最后只会越辩越乱,最后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一开始在讨论的,到底是什么。

3.

这一代年轻人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我现在依然还在思考的,就是:

周琦和郭艾伦,包括杨鸣,为什么会同意来上这期《吐槽大会》?

因为我也看到消息说,节目组提供的酬金,不过六位数——年薪2000万+的周琦,怕不会为这几十万,就抗下如此之大的舆论压力吧。

可在录节目前一定会明确吐槽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就是来了。

我想来想去,觉得答案只能是,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吧。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背后的行事逻辑:

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从小大多受的是闷头苦干的教育,少说、多做,用成绩说话。同时,他们也背负了更多集体赋予的压力与荣誉感。但这些东西,从男篮96黄金一代,到姚明、王仕鹏,再到周琦、郭艾伦,的确正在变得越来越淡薄。

个人的意志,正在一点点冲破集体的束缚。

这么说有点像是给周琦洗白,但从下期预告中也能看到:

周琦给球迷道了歉、表了态,郭艾伦也做了一番不卑不亢的激情演讲。这都在传递一个情绪:

过去那个大包袱,你们这些老人们,爱背就一直背着吧。不管未来球儿打成什么样,不管中国男篮还能不能东山再起,反正老子现在就是要迈过去了。

我依然不认可他们选择的这个方式,但尊重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自由。

结语

最后想说的是,写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服和改变谁,只是想在满屏“笑疯了”和“封神了”之外,对那些和我有类似不适感受的朋友说一句:

你不是一个人。

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我们的想法,也应该大声地说出来。

以及,再吐槽几句《吐槽大会》。

第五季到现在,最出彩、或者说最出圈的两段吐槽,分别来自范志毅和许知远,两个圈外人。

其他人,吐来吐去,都是些陈词滥调,甚至开始频繁地做“人身攻击”。

李诞一直配合假笑,也很累吧。自己不也第一期上来就说,本来不想办了,结果还是非办不可。

原因嘛,不言而喻。

如果大家到最后,就只是为了钱在做节目,为了脱口秀的长远考虑,哪怕非办不可,咱也别办了吧。

下一篇:电容屏手套(电容屏手写笔)
上一篇:感恩的短信(感恩的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