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壁偷光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2022-08-08 21:23: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3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小学时候都有读过。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匡衡小时候勤奋好学,但是家里贫穷没有蜡烛,于是他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蜡烛光亮来读书。之后,他去到了一家大户人家做雇工,主人家赏识他刻苦好学,于是用书籍资助他。匡衡成了一代的文学大师。

小时候,老师常常用这个故事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连我们的作文中常常也有这个故事的身影。勤奋读书时期的匡衡确实是我们学生的榜样,那么,他长大之后呢?还会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吗?相信后面的事语文老师都不会告诉你。

我们都知道,古代采取的是科举制度来选拔贤才,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考上了才有可能得到官职,才会被赏识。但是,匡衡一开始的仕途并不是很如意。他经过了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这个成绩并不算好。所以,他才被任命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真正让他得到重用的机会,就是匡衡对《诗经》的理解。当时的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其是《诗经》。当时的儒学之士曾传说: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由此可见,匡衡对《诗经》的理解有多么透彻。也正是因为这样,匡衡才被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御史大夫。而后,更是被任命为宰相,封乐安侯。

故事到这里显得很完美,但是后期匡衡就不一样了。汉元帝后期时,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因为与同僚间渐有嫌隙,被人弹劾,于是被贬为庶民,不久之后病死家乡。

这个才是《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的结局。有句话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编觉得,看事情不能只看短期,还要看重全过程。前期的匡衡是一个一身热血的忠臣,但是后来的他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对官场的失望,利用了自己的权力谋私而自毁了前程。

下一篇:国庆节的意义(国庆节的意义50字)
上一篇:百度网盘网页版的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