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中国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2022-08-08 12:58:0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7

【历史瞬间】

核爆成功 震惊世界

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是在平地上起高楼的伟大创举。1955年,党中央决定实施原子能计划,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才开始起步。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升起一朵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震动全世界,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新华社当即发表《新闻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朱光亚

两弹元勋

甘做隐姓埋名人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倾注着一代人的心血。大批科技工作者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以身许国,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前提下,实现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技术领域的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伟大事业却曾一度隐秘,他们的姓名在很多年间都不为国人所熟知。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一生,正是这一代科学家光辉人生的缩影。记者采访了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听他讲述朱光亚的光辉一生。

朱明远回忆,父亲在写给母亲许慧君的信里曾坦言,自己更喜欢静下心来搞理论研究。但因为国家民族的需要,朱光亚选择了核武器事业。

当初与朱光亚一起赴美留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后来评价:“6个学生去美国,初心是学习怎么制造原子弹。我们6个人里选对了的只有光亚。”

“学成以后肯定要回国”

青年时期,命运就将朱光亚和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1945年,受当时国民政府委派,物理学家吴大猷、化学家曾昭抡和数学家华罗庚各自筛选两位学生,预备前往美国学习原子弹相关技术。吴大猷挑选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李政道,一位便是刚从西南联大毕业的朱光亚。1946年9月,刚刚抵达美国旧金山的朱光亚一行被泼了一盆冷水,美政府规定:“凡是和原子弹有关的科研机构和工厂,外国人都不得进入。”朱光亚遂前往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核物理专业,3年后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朱光亚长子朱明远告诉记者,赴美前,朱光亚在昆明一所中学兼职教书,在师生送其出国的欢送会上,朱光亚立下 “科学要为人民服务,我学成以后肯定要回国”的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亚在美牵头起草写下《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其中有这样的话语——“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这封公开信被美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传阅并签名,引发了强烈反响。

1950年,朱光亚完成学业后回到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副教授。1956年,朱光亚在北京大学与胡济民、虞福春、卢鹤绂一起,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原子能技术人才。1959年,朱光亚被调到核武器研究所担任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1945年远渡重洋时开始萌芽的原子弹梦,被再次拾起。

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1958年,苏联核武器专家曾经向宋任穷、刘杰、钱三强等人讲过一次知识型技术课。1960年,苏联撤回全部在华专家。周总理传达中共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这时,专家们通过回忆,将当时苏联专家的授课内容整理出来,朱光亚、邓稼先、李嘉尧花费两三天时间对这些笔记重新整理,形成一份初稿,朱光亚又仔细核实、审定、补充,形成了一份比较原始的原子弹技术原理报告,并召开技术人员大会,详细介绍上述资料,并强调,“苏联人撕毁了合同,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这份资料仅仅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一条参考线索……”自此,中国人的原子能事业,开始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一批批科学家从全国各地调来从事原子弹研发工作。1960年到1961年,就调来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龙文光、疏松桂、宋光洲、俞大光等人,后来又有周光召、黄祖洽、张兴铃、方正知、黄国光等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同时,从1960年起,2000余名军人、7000多名民工、2000多名建筑工人,来到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潭大草原,开始建设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

在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历经反复试验、计算、论证,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顺利爆炸。

原子弹爆炸试验副总指挥刘西尧回忆,在庆功宴上,他第一次看到朱光亚喝醉。朱明远说,这也是父亲一生中唯一一次醉酒。

无私奉献的一群人

幼年时期,朱明远曾生活在位于海淀花园路的塔院。塔院的5号楼,曾经住着周光召、程开甲、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对年幼的朱明远来说,他们都只是平凡普通的叔叔伯伯。朱明远和塔院里同龄的孩子们,一度对父母的职业一无所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发行红头号外。后来,院子里有孩子提出:“大家回忆一下,原子弹爆炸的那天以及每一次核试验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都不在,之后就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孩子们隐约猜出父母的职业。

在朱明远的印象中,父亲是个缄默话少的人,总是在一旁笑眯眯地听着,然后点点头。但据朱明远的大姑姑回忆,朱光亚小时候话很多,街坊邻居都特别喜欢他。

“一是为了保密,二是在他的那个位置,任何事不能随便表态。一来二去,他把工作上的习惯带到了生活上,所以话就特别少。”朱明远推测。

尽管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朱光亚却从不居功自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朱明远的老师以此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朱明远在作文里写:“要向中国科学家致敬。”朱光亚恰巧翻到这本作文本,便语重心长地教育朱明远:“原子弹爆炸不只是科学家的事,你看新闻公告是怎么写的,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等好多人……”

原子弹爆炸现场

【百年回眸】

“两弹一星”和“两弹一星精神”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两弹”,一个是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一个是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5月14日,我国成功进行了原子弹“空爆”试验。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并能进行空投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包括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邓稼先、朱光亚、于敏等在内的23名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江泽民同志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

众多无名英雄曾为“两弹一星”事业默默奉献。“两弹一星”精神永远不朽,激励着更多的后来人。(部分资料来源于《我们的父亲朱光亚》 顾小英 朱明远著)

下一篇:北京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北京旅游攻略必去景点三天)
上一篇:七绝圣手是谁(唐代被誉为诗家天子的七绝圣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