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笔下的“两岸猿声啼不住”究竟是为何?)

2022-08-07 02:13:2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6

“两岸猿声”必须是“啼不住”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的著名诗句。

全诗是: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这首诗做了这样的解题:“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之白帝城,遇赦,乘舟东返。这诗是江行途中所作。”

既然是“江行途中所作”,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是已成的事实,而是李白一种激动、兴奋的设想而已。起码,李白作此诗的时候,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诗中设想“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此时此刻的心情当是何等激动、兴奋:自己乘着“轻舟”,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江陵”了。乘兴作诗的时候 ,已经把到家的情形都想到了,心情多么激动、兴奋!

整首诗的基调就是“激动、兴奋”,四句诗都是围绕着这样的基调来展开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实写,是写的过去时。早晨,从处在“彩云间”的白帝城出发,心情当是何等激动、兴奋。此时、此情、此景,无一处不是在体现着李白“激动、兴奋”的心情的。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虚写,是写的未来时。但是,这个未来时,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日还”就是例证。这虚写的一句,非常重要。它把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一日”、即将到达的美好地点“江陵”,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到这里,读者和作者的心情一定会是一样的,就是“激动、兴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实写,写的是正在进行时。这两句诗,把诗人的所见“两岸、猿、轻舟、万重山”和所闻“猿声啼不住”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出来。所见、所闻都是围绕着“激动、兴奋”来展现的。“万重山”已被“轻舟”轻轻征服、穿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岸猿声”是伴随始终的。眼中看到的是“两岸”的美丽风景,耳中听到的是“猿声啼不住”的美妙声音(为什么说是“美妙声音”,后面会作详细说明),这就是李白归途中的所见所闻。

写道这里,必须回过头来,对“问答”中提及的“猿声啼不住”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再作论述。

据《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引盛弘之《荆州记》:“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三峡两岸,确实是有“猿长啸”的,并且“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李白在诗中,写“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虽然也有夸张的成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猿声是“凄异”和“哀转”的,长时间听“猿声”,一定会是心情不畅的。但是,在李白此时“激动、兴奋”的心情之下,“猿声”绝对不是“凄异”和“哀转”的,而美妙动听的欢乐曲。“啼不住”的“两岸猿声”,陪伴了李白一路,他的心情当是大好而特好的。如果真的没有了这“两岸猿声啼不住”,李白的心情定会不快。

动物的啼鸣声,是喜是悲、是乐是哀,是因为人的心情好坏来决定的。人喜、人乐,悲哀的啼鸣声也会变成欢乐曲;人悲、人哀,欢快的啼鸣声也会变成哀乐调。

因此,在李白心情如此“激动、兴奋”的归程中,“猿声”必须是“啼不住”的。一旦断了,欢快的气氛就没有了,这怎么可以呢!




下一篇:iforgot apple com(怎么改apple id密码网站?)
上一篇:集装箱内尺寸(集装箱内空间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