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2022-08-02 04:48:1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什么哲学观点?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出处和大概意思。这两句诗出自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1958年7月1日,毛主席从《人民日报》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创作了两首诗。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世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细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两句诗就出自这两首七律诗的第一首里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大意是,人们在地球上,因地球的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里),地球在宇宙间转动,所以,人们在地球上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联翩,从农村的自然灾难转到天上的牛郎谈话。这首诗,体现了毛主席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展示了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悠久的历史,表现毛主席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情感。因而当获悉余江县消灭血吸虫这一旷古未有的消息时,激动万分,诗潮涌动,从而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

那么,这两句诗体现什么哲学观点呢?,愚以为应该体现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观点。人和自然,天和地,地球和宇宙,好与坏,进步与落后等等,都是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矛盾对立面,它们既矛盾对立,又是互相统一。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对立社会就变得平淡无味,没有矛盾的互相转化,社会就不会进步。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好可能转化为坏,坏事也可能会转化为好事,这是最基本的哲学观点。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比如农村建设问题,单干与集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新中国建立后,人民通过对几千年来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认识,认为要想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选择了集体化道路,但后面由于一些人自私心理,心怕别人沾了自己的光,于是,主张分田单干,一开始有点作用,但时间一长,不少矛盾又出来了,通过实践又觉得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集体化,机械化,同时,要机械化也只有集体化。又如公有制与私有制,也是一对矛盾,人民希望社会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社会公平生活,因此,发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但一些私欲膨胀的人,就会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主张私有制,而几千年的私有制已经证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剥削和压迫,少数人会占据多数人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所以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先进的社会形态。这些就是矛盾对立的互相转化。正是这些矛盾对立的互相转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认识理解肤浅,不喜勿喷)

相关关键词:坐地日行八万里
下一篇:刚好遇见你歌词(刚好遇见你歌词)
上一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雪梅庐越古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