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少数民族过新年的习俗

2022-07-29 14:06:2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0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春节也是少数民族的习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具有自己浓厚的民族独特风格。

满族春节习俗:满族人分红、黄、蓝、白四种旗。春节期间,红旗人在门上挂红旗,黄旗人在门上挂黄旗,蓝旗人在门上挂蓝旗,白旗人在门上挂白旗。这些旗帜设计精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始。

侗族的春节习俗:贵州、湖南的侗族同胞在春节期间有一项流行的群众活动“打侗年”(又称芦笙社)。这种活动类似于汉族的“群体崇拜”,但比“群体崇拜”更欢乐、更热情。这种活动通常由两个村庄通过相互协议举行。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了宋陆生和舞蹈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尽情欢乐。

白族的春节习俗:在云南过年时,有一种庆祝活动叫“促销”。所谓“晋级”,就是整根大竹在竹缝里装上火药,点燃后,整根大竹能塌向天空空一百尺,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晋级”。在一些地区,白族同胞像苗族、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搞“抛绣球”活动。谁抓不到绣球花就送给对方作为纪念。多次丢球无法赎回纪念品的人,会表现出爱的意愿。

土家族春节习俗:春节期间,土家族人会举行盛大的摇手舞。摇摆舞是土家族流行的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耕、宴饮等70多种舞蹈动作。其特点是节奏明快,动作优美,舞蹈简单,情绪健康,无道具,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厚。

傣族的春节习俗: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目。谷雨的第一天被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互相泼水,意思是洗去旧土,祝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的春节习俗: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人,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鸡,摆上丰盛的美食美酒,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间,全家人还会唱《新年之歌》。第一天、第二天和全村的中青年男子也会举行一次“春节狩猎”。今天的猎物被全村人分享。有趣的是,在分割猎物时,先把一半的猎物交给先打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以得两分,路人碰巧遇到,也可以得一分。

傈僳族的春节习俗:傈僳族人称新年为“木石节”。他们大多做糯米糕、糯米糕和酿水酒,在桃、李等果树上放一点第一个糯米糕来许愿。云南怒江傈僳族先给牛喂盐,以示对其劳动的尊重。青年男女喜欢举办春节射击比赛。姑娘们把绣荷包挂在竹竿上,左右摇晃,让小伙子们拍。谁先射钱包,女生就把酒当奖品送到嘴边。

拉祜族的春节习俗:除夕之夜,拉祜族同胞和全家人要洗澡、打扫卫生,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在食物中,我们特别注意糯米和糯米。除了吃之外,我们应该经常给奶牛一些,并把一些放在犁、锄头和弯刀等农具上,以奖励它们在过去一年里与主人的合作,并祝愿它们在新的一年里拥有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生活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上午,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向长辈致意,敬酒行礼,然后挨家挨户拜年。家家户户准备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蒸糕。据说吃了它们以后,生产生活可以“一年比一年高”。

仫佬族春节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仫佬族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山坡上或体育场里唱山歌,尽情唱响关于工作、生活、爱情的歌曲。

独龙族的春节习俗:唯一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的“卡克瓦”节。最隆重的仪式是向天祭牛。这一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年轻女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然后,一个勇敢而强壮的年轻人,手持锋利的竹矛,捅了捅牛的腋下,直到牛摔倒而死。这时,人们跳“牛国壮”然后分享牛肉。

鄂伦春族的春节习俗:在鄂伦春族同胞的东北地区,春节的早晨,家里按照辈分倒酒,年轻人给长辈磕头,同辈人互相打招呼,春节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举行赛马。正月十五美食。正月十六上午,会有互相抹黑的活动。年轻人给老人抹黑,应该先磕头。

赫哲族春节习俗:春节,赫哲族语言为“Foeshx”,意为除夕。人们在帽子、衣领、袖口、裤腿、围裙和鞋面上穿上绣有美丽图案、几何图案、花鸟等花边的动物皮等衣服。在元旦这天,人们通常会做一顿“吐火宴”,或者用一种野果“厚李子”来做塞满鱼、动物肉等食物的蛋糕。招待客人,杀活鱼或者烤鱼条,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春节习俗:春节来临,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有一位老人仰着头嚼槟榔、敲钹,一位戴着大尖帽的老妇人低头敲锣,周拔(村里的父亲)首先敲鼓,青年男女赤手空拳围成一圈跳舞。

藏族春节习俗:除夕夜,人们穿上华丽的服饰,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演奏音乐,追求一种隆重而宏大的“神舞”。男生们狂舞狂唱,表示要去旧迎新,驱邪降福。在新年的早晨,女人们会端着“吉祥水”祝新年好运。

彝族春节习俗:彝族同胞根据彝族历法选择一年一度的节日。有的和当地汉族一起过春节。在一些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立松树,用松针铺地板,以避灾害。在其他地区,人们在节日期间互相拜访,互相赠送肉和面包。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的重量与昨天的水进行比较。例如,新年的水更重,这意味着今年会有很多雨。

壮族的春节习俗: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夜,准备节日当天要吃的米饭,叫“年夜饭”。在一些地区,人们称之为“过节”,壮语的意思是“安度晚年”。这是明年农业丰收的好兆头。有些也是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链烷酸酯做的,一个人口少的家庭一顿饭都吃不完!大年初一,人们黎明前起床,穿上新衣服,放鞭炮迎新年,妇女们都在河边或井边努力“捞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的春节习俗:除夕夜,全家人在池塘边通宵看年夜饭。天一亮,女孩们就跑去打水。谁先挑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女孩。

下一篇:英吉利海峡惊现“杀人蟹”
上一篇:日本多奇葩,冬天扔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