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如何养生 大寒节气保健五法

2022-07-29 05:36:0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0

新年将至,大寒已到。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之

新年将至,大寒已至。中医讲究天、地、人的适应。一方面,它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中的物候变化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节虽然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中“运”与“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大寒节期间做好保健工作非常重要。

精神:感觉舒服。

所谓“先暖身,暖心,暖心必暖身”。意思是头脑强大,气机通畅,血液流动顺畅和谐,全身四肢都能得到温暖,从而抵御严冬严寒。所以,在大寒时节,我们要心安理得地培养自己的天性,刷新自己的精神,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今年的大寒恰逢春节,儿孙满堂。这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喜悦或悲伤,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注意保持舒适平和的心情,使体内气血通畅,不打扰藏于体内的阳气,从而达到“正气存于体内,邪不可行”。

生活: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日常生活方面,还是要符合冬季封闭躲藏的特点,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阳气,晚起是为了养阴气。另一方面,有句老话叫“天冷了,天冷了,风大了,天冷了”。在寒冷的季节,除了注意防寒外,还需要防风。衣服要随温度变化增减,手脚容易冻坏,特别是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早睡晚起,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寒从腿起”,人的腿脚冷的时候,都是冷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壶汤”,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紧张,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预防冻脚,预防疾病和保健,尤其是晚上爱看书写字,坐久了到深夜的人,睡前应该用热水泡脚。

锻炼:日出后锻炼

俗话说,冬天搬家,麻烦少;冬天懒的话,喝碗药。“冬季活动和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严寒季节的运动可分为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可用于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篮球等体育锻炼。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宜过于剧烈,以免扰乱阳气。同时,户外活动不宜起得太早,最好等日出后再进行。

饲料:保护脾肾,滋养肝血。

重感冒的饮食应遵循护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咸宜苦,以养心强肾。避开大寒节气的天气特点,如粘、冷的食物。多吃热食,防止损伤脾胃阳。但是,燥热的东西不宜吃太多,食物的味道要适度浓厚。应该有一定的脂质,并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你应该多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此外,由于大寒恰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盛的年货。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饿和饱腹感障碍。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消积功效的食物,如胡爱山、山楂、柚子等。,并且还可以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用于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健脾益肾、养肝养血上。补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食补,另一种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应该是主要的一种。阳虚的人应该吃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和鸡肉。养阴食物如鸭、鹅、龟、龟、木耳等。适用于偏阴虚者。药补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服用。比如体质虚弱、气虚的人可以服用人参汤。阴虚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会喝酒的人也可以用药酒来滋补,比如狮泉达补药、枸杞酒、虫草补药等等。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的1月20日。严寒中,太阳达到经度300度。《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中旬,会前(小寒)”《时问考·石天》引《三礼义宗》:“大寒在中,上形在小寒,故称大。”...冷的两极相反,所以叫严寒。”此时寒潮频繁南下,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气温低,地面积雪不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寒冷景象。

在中国古代,大寒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是鸡乳;第二,等待鸟类的严重疾病;三倍水在胃里很强。”也就是说,到了寒冷的节气,鸡就可以孵出来了;然而像老鹰这样的鸟类,却处于一种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在空周围盘旋寻找食物来补充身体抵御寒冷的能量;在一年的最后五天,水中的冰到达水的中心,并且是最坚固和最厚的。

在此期间,铁路、邮电、石油、海运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措施,防范大风降温、大雪等恶劣天气。农业应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严寒节气的天气特征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相对稳定,环流调整期约20天。这种环流调整时,往往有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有长波脊,东亚有大的沿海槽时,在西北风和气流的控制下,在冷空空气的持续补充下,我国将出现持续低温。

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气象观测记录显示,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但在部分年份和少数沿海地区,年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农作物免受寒冷,并特别注意保护牲畜免受冬天。

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少的时期。全年寒潮节气期间,华南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前期仅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5 ~ 10毫米,西北高原和山区仅1 ~ 5毫米。这一时期华南地区旱越冬作物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需矛盾普遍不突出。但是,“不要把严寒归咎于雨雪,明年的雪会降临到小麦身上”。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在不同的地区及时浇水,无疑对小春作物的生长大有裨益。

下一篇:春季六节气的三大饮食技巧
上一篇:白露时节施葡萄基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