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节习俗:关于山西过春节的节日习俗

2022-07-28 19:10: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8

山西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

山西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全国人民都在忙着欢度新年。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灰尘、洗澡、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已经开始了。但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老猫的资源也不同。地下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山西,似乎自然注定离不开“火”。“社火”“生旺火”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所以如果你想过一个特别“红火”的春节,先选择山西就不会出错!“社火”又称“射虎”,是指在祭祀或节日中,为迎接神灵而在会上进行的各种杂技、杂耍表演。它意味着繁荣和活泼。去山西过春节,一定不能错过晋商的“社火节”。现在,除了重大庆祝活动,元宵节是每年社会火灾的固定日期。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6个县市重点景区。春节期间,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抬亭、抬棒、生火、放火、绞龙、挂祥灯、打小花、开音乐会等。节目中有太原民间生活中的节日和民俗;习俗代代相传,节日让生活多姿多彩。旧社会,太原每个月都有节日,过年最隆重、最热闹、最有风情。旧历正月初一,乡亲们称之为中国新年,与公历元旦不同,后来称之为元旦。旧社会,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忙着准备过年,气氛一天比一天浓。23日为民王,24日是大扫除日,俗称“胡大扫除日”。从这一天开始,新年的准备工作达到了高潮。太原曾经有句谚语:“磨豆腐二十五,干活二十六,赶集二十七,糊二十八,酒二十九,饺子三十。”(贴,指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我每天都有事情做,每天都有计划。我忙到大年三十下午,然后再把外面打扫一遍,也就是整点开始穿新衣服戴新帽子,包饺子,准备香、灯等物品迎接神灵。除夕夜,家家户户通宵达旦,俗称“老了”。公鸡一叫,就开始烧香、点灯、献祭、放烟花、接神、拜祖,然后全家人互相拜年。孩子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岁钱。根据传统习俗,你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吃早餐。早饭后,我们出去拜年,亲戚上朝,不愿给我们一刀的,在路上相见,低头交换吉祥话,无非是“恭喜新年”、“恭喜发财”、“一年万事如意”。在中国新年期间,商人最虔诚地向财神献祭。清朝末年以前,每年的3月15日和7月22日是祭拜财神的日子。民国以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在钱栈、钱柜或专门的神龛里祭祀,烧香烧枪供鸡鸭猪羊。祭祀财神,到有生意往来的商人家中拜年。旧中国新年拖了很久,一直持续到第25个天仓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句话叫“破五不出门”,居民要到农历六月营业才可以走亲访友。第七天通常被称为“人日”。俗话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将有利于人口。第八天晚上后,祭祀星神,并在庭院点亮七盏灯,象征北斗七星,并朝拜北方,以过一个好年。农历十日俗称“十神仙日”,据说日本老鼠结婚了。13日到16日是元宵节。几天之内,夜晚灯火通明,社火和秧歌十分热闹,俗称元宵节。二十俗称“小加仓”,二十五是“老加仓”。东西两个米市都设置了仓官的职位,人们前去祭祀,掀起火花。天仓节过后,春节期间的热闹结束了。与城市相比,郊区农民过年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晋阳一带,除夕夜会有一场大火,门上一捆草和柏叶。旺火用炭块筑成塔,午夜钟声敲响,点燃旺火,照亮整个村庄,象征着日子是“旺火”。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有一个吃煮南瓜的习俗。叫做“吃瓜”。到了年尾,用小米煮熟,盛在碗里祭祀祖先,俗称“隔年钓”。第五天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除夕之夜,祭出祖神,族内家家户户都要送礼。那一年,内生男孩的家应该提供一只鸡,女孩的家应该提供一壶酒。第三天早上,全家人聚在一起祭祖,晚辈向长辈磕头,俗称“菜里数辈”,然后聚在一起吃祭品。下午送神仙到村口,面向祖先,烧香磕头,放鞭炮,俗称“送神仙”。“隔年捕鱼”的习俗与晋阳不同。年底,煮半碗日常小米,在碗中捞起,放上一颗核桃,争夺皂王宝座。直到二月初二,倒出晾干,在粪中搅拌。俗话说,它对昆虫有害。正月初五是“送穷日”。初四下午,我们打扫了室内庭院。第五天,黎明时分,我们把脏兮兮的人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炫耀可怜的精神。这一天的饭菜是蒸燕麦面或蒸馒头,俗称“蒸馏贫困”。正月初十一大早,我们献上莜麦做成的穗状食物,烧香烧纸,放鞭炮,祈愿天地,祈愿五谷丰登。有些地方需要先称出每粒粮食的一部分,用纸包好,同时供应给医院。对于后来,如果一定量的粮食增加,据说一年的收成最好。这种习俗俗称“接种头”或“抢种头”。正月十五,除了元宵节,还有送瘟神的习俗。每个村都在五道寺或十字路口设置瘟神牌位,为油面馒头建塔火。活动开始时,敲锣打鼓,提着篮子挨家挨户地收一把五谷杂粮,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或棉絮,把人们根据户数剪好的纸,放在瘟神牌位前。下午把牌位和收藏的物品送到村外,放上香,放鞭炮,用火焚烧,意味着瘟疫之神会被送走,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加粮仓时,习惯将米粉或软米粉揉成几盏呈粮仓官、粮仓和各种畜禽形状的灯,里面放熟的红枣和豆子,用棉花做的灯芯裹上细梗。晚上把灯灌满油,把谷仓灯放在储粮处,牛棚窗台上的牛灯,炕上的鸡灯,门上的狗灯,墙角上的猫灯等。,然后一个一个点燃它们。关野的灯高五寸,头上戴着红缨帽,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提着水桶。他骑着一匹背上有许多口袋的马。把仓主的灯放在碗中,浮在水瓮中。当你把它放好的时候,读:“管沧爷爷喝马,带着钱和谷物(或者麻子和黑豆)。麻子炒油,黑豆喂牛。”为了祈求好天气和丰粮。元旦前准备祭祀“枣山”(面枣蒸)是清徐县的习俗。灶神前为糯米粉做的供品呈长方形,分为十二个方块(有闰月加一个方块),每个方块种上一颗枣,俗称“谷根”。另一种祭品是一锅小米饭,上面有一个柿子和大枣,俗称“隔年捞米”。衣食之家还提供全羊、猪头、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面粉炒)、糯米等。元婴神不同于其他地方。按时,按照宪法上写明的喜神的方位,用一根长有柏叶和石炭纪的扁担把它捡起来,立在房子上。同时,用红纸把它粘在新扫帚上,放在房子上。供神殿前,石炭纪岩石上放置一条带十字的红纸条,两块石炭纪岩石之间夹有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以示对一切吉祥神灵的尊重。元宵节的文化活动从正月十四开始。每个村庄都踩着高跷,跑着干船,推着花车,跳着龙灯,建着塔,荡着秋千,唱着九歌。在一些大的乡镇,有背棍、铁棍、桌棍和抬亭,在街上播放各种戏曲人物的故事。它们制作精美,装饰精美,舞蹈优美。不仅城市和村庄,而且寺庙在春节期间也非常热闹。金慈寺的寺庙在五更门口开放,用灯笼装饰,用钱焚烧,欢迎神灵,并提供蛋糕、诱饵、枣和梨作为祭品。旧年,太原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忙乱、繁琐、迷信的心态。出自《冰州风情》,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下一篇:什么是女子九善?善良的女子面相详解
上一篇:河南春节习俗:关于河南过春节的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