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养生 小满时节注意“三做四避免”

2022-07-26 11:51: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8

天气越来越热,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每一个节气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样的养生方法也是有着极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

天气越来越热了。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特点,同样的养生方法也大不相同。那么小满节气要注意什么呢?别急,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吧!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要顺应天气和大自然的生长和采集。比如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而满。古人称之为“物以小而满”。可见此时人体的阳气只有小而满,保健需要量。那我们来看看小满节气养生的常识:“做三件事,避四件事”。

避免全节气。

1.睡得太晚

这时,不要熬夜太早起床,深夜吃喝,看戏熬夜等。建议你先别做。

2.又湿又冷地躺着

气温明显上升,小时后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日温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为明显,需避免受凉受风,尤其是夜间睡觉时。

否则寒湿邪气留在皮肤内,郁化为热,容易引起风疹、湿疹等皮肤病。住在关节里很容易导致各种风湿性疾病。

虽然现在一般不可能睡在岩石上或冷地面上,但是空曲调、席子、冷水浴、短裙造成的湿度不一定小。

如果不小心湿冷了,可以通过运动或者洗个热水澡来祛除湿邪。

3.吃冷食

尽量避开太冷的外界环境,保持身体温暖。

夏天,人们经常喜欢用冷饮来降温。但是,冷饮会引起肠胃不适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无论男女老少。

尤其是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小满季节保持健康的禁忌。

4.发脾气

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容易出汗,但中医总是把汗水视为“心脏的液体”。出汗过多自然容易消耗心脏的液体,导致心阳多动,人也会感到疲劳。这叫“强火吃气”,即太强的火会消耗我们体内的气。

因此,在夏季酷暑盛行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心火对人体的危害。

首先,不要发脾气,火上浇油。《苏文四漆雕神大论》中也提到了“守志不怒”,即人们要注意不要因为易怒而发脾气。“让气发泄,如果是外患”,就要平和顺畅地发泄气,如果是外患似的安慰。

整个赛季你想做什么?

1.好好吃饭。

荠菜性甘、性寒、汁多、水多,能大补胃阴,优于补阴而不湿脾。与石斛相似,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

鲫鱼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的功效。

鲫鱼补虚,无所忌。鲜莼菜、鲜鲫鱼可作为浓汤食用(不要太咸),是夏季降温的好产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帮助。

自家酿的桑葚酒也很好喝。据《滇南本草经》记载,桑葚“长期使用黑发,益肝固精,明目。”《趣吃》也说桑葚能“滋补肝肾、补血祛风湿、健行息风清火”。

说白了就是补肝血,养肾阴,对肝肾不足的症状如头发早白、耳鸣耳聋、失眠、病后血虚、早衰等都有好处。

2.好好练习

《尊圣八记》说:“运气的主宰是少阳和三气。手配时,厥阴之心包风木。

静坐

每天早上和下午,你都是坐着,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按着,左右三五度,轻叩牙齿,呼气吞咽。

治疗疾病

心满邪气,胸胁枝满,心不宁,面红,鼻红,目黄,痛心烦,掌热,诸痛。"

具体方法

每天凌晨3:00-7:00,你坐着,一手掌心向上提,一手掌心向下压,每次3-5次,然后叩齿36次,调节呼吸和呼吸,九次吞津液入腹。

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心悸、面鼻红肿、目黄、心烦心痛、手掌发热等。肺邪毒郁滞所致。

3.多带点“窝”

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也会烦躁和忙碌——在全身上下敲打“巢穴”也有助于缓解发烧和发烧。

一个是腋窝,俗称“腋下”。有一个穴位叫集泉,位于腋窝有脉搏的顶点。左手抬起,掌心向上,右手掌拍左腋窝;再次举起右手,用左手这样拍,每次30-50次,重复5次。

第二个是腘窝,在膝关节后面。如有中暑迹象,可拍打腘窝,采取坐位或俯卧位,自行连续反复拍打腘窝100-200次,或请家人用双手用力。

吃饱后气温会明显升高,降雨量也会增加,但早晚还是会比较凉,日温差还是会比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为明显,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同时也要遵守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精力充沛。

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烦躁,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保持舒适,防止情绪剧烈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时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为宜,不宜做太剧烈的运动,以免出汗。

结论:小满的天气越来越热,不能像以前那样注重身体的保养,容易被疾病光顾。今天给大家讲解了小满季要注意的“三动四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下一篇:如何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怎么办理流程)
上一篇:迎最后一个伏天 “处暑”宣告盛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