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配置知识(电脑小白学配置速成攻略)

2022-07-22 16:35: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6

计算机配置知识(小白学习的计算机配置崩溃策略)

对于绝大多数PC用户来说,电脑只是一个工具,不需要知道DIY硬件配置或者组装。但是,如果你想更好地利用电脑,购买性价比最好的个人电脑,最好了解一些DIY硬件配置。此前,作者有一个专栏“安装不求人”来解决小白用户遇到的问题。每期都谈到一个安装问题,反响还不错。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逐一讲解电商机的硬件组成和优缺点,帮助小白进一步了解DIY硬件,实现真正的装机不求人。

硬件解释:中央处理器

一台DIY主机的性能主要看CPU,但我们经常听到E3、i3、i5、A8、A10都是各种CPU型号。那么你是如何通过查看CPU型号来了解一台DIY主机的一般性能的呢?请看下图:

比如英特尔酷睿i5 6500,首先英特尔产品线分为赛扬、奔腾、酷睿等。这是一款Core系列产品。大家经常听说某台电脑是i3或者i5,但是i3、i5和i7的性能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来说,数字越大越强。看型号的参数。第一位数字表示这是第六代酷睿i5处理器。I5 6500k,后跟字母K,表示这是一个解锁的倍频版本,可以通过调整CPU倍频来获得更高的性能;i7 5960x后的字母x表示这是一款性能超强的极致性能版本。I7 4770T表示这是超低功耗版本。还有性能稍弱的移动版、低压版等笔记本CPU。E3和E5是服务器CPU。新一代台式机主板不再支持服务器CPU,但E3仍然很受欢迎。你可以理解为没有集成显示器的i7,但价格比i7低。

AMD产品可以看到FX 4300的第一位数字是4,说明这是4核处理器;同样,FX 8300表明这是一个八核处理器;特别的是FX 9还是八核处理器起步。APU是AMD推出的显示性能很强的产品。目前,A10系列是主流。

AMD的CPU核心一般比英特尔多,但并不是核心越多越好。具体的CPU性能我们要看CPU梯形图。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

在梯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英特尔处理器占据了阶梯顶端的大部分位置,AMD处理器在高端产品中很少。AMD 8核CPU不如英特尔i7四核8线程处理器。当然AMD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我们来看看CPU参数。含义如下:

(1)主频率

CPU的内部时钟频率是CPU工作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然而,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都具有相同的性能。

(2)外部频率

也就是系统总线,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频率,特别是中央处理器和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

(3)倍频

最初,没有倍频的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一样,但是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就诞生了。可以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通过倍频可以无限提高CPU速度。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法就变成:主频=外频×倍频。也就是说,倍频指的是CPU和系统总线差的倍数。当外部频率不变时,倍频越高,CPU频率越高。K版的英特尔CPU可以通过调节倍频和电压来超频。

(4)缓存

CPU处理的数据信息大部分是从内存中检索出来的,但CPU的运算速度比内存快得多。因此,在这个传输过程中会放置一个内存来存储CPU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它可以分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1)一级缓存

也就是一级缓存。它集成在中央处理器中,用于在中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临时存储数据。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的工作频率与CPU相同,L1缓存的容量越大,存储的信息越多,可以减少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CPU的运行效率。然而,由于高速缓冲存储器由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结构复杂,在有限的中央处理器芯片面积上,L1高速缓存的容量不能太大。

(2) L2缓存

也就是L2缓存。由于L1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了一个高速内存,即L2缓存。工作频率灵活,可以和CPU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中央处理器读取数据时,它首先在L1查找,然后是L2,然后是内存,然后是外部内存。因此,L2对制度的影响不容忽视。

(3)三级缓存

三级缓存是一种为读取二级缓存后丢失数据而设计的缓存。在具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需要从内存中调用大约5%的数据,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工作原理是使用速度较快的存储设备来保存从速度较慢的存储设备中读取的数据的副本,当需要从速度较慢的存储设备中读写数据时,缓存可以使读写动作先在速度较快的设备上完成,这将使系统响应更快。

(4)TDP

满负荷时CPU的最大使用功率。

(5)制造工艺

CPU的制造工艺是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元器件的连线宽度,以前用微米表示,现在大多用纳米表示。数值越小,制造工艺越先进,CPU能达到的频率越高,功耗越低,能实现的集成晶体管越多。目前英特尔的制造工艺是14 nm,AMD是28nm。

简单来说,对于同平台的产品,主频和缓存越大越好,功耗和发热量成正比。一般来说,TDP越高,散热器越贵。

另外,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散装盒装的CPU。它们有什么区别?

其实市面上的CPU有三种:原箱、翻箱、散装。原装机箱CPU指的是配备原装风扇的机箱CPU,享受定期三年质保,而反过来就是加大批量或者OEM的CPU加劣质风扇。商家原则上可以赚取一定的差价,享受散装一年保修,但一般商家独立提供三年保修;除了一年保修外,大容量CPU没有配备风扇,但价格便宜几十到几百。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睁大眼睛,不要把翻转过来的CPU当盒子买!

硬件解读:主板

根据支持的CPU类型,主板产品可以分为AMD和Intel平台,不同的平台决定了主板的不同用途。从两家公司近几年的表现来看,AMD平台性价比较高,但发热量略高,整体功耗高于英特尔平台。如果预算不多,可以选择AMD平台。另一方面,英特尔平台稳定性高,平台性能相比AMD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新一代酷睿i7和i5发布后,英特尔的性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英特尔平台更适合游戏玩家或图形设计师。而AMD平台的APU系列属于相对另类的产品,价格低廉,集成显卡性能强。一个CPU的价格相当于两个CPU+显卡的产品,比较适合预算小、机箱小、有游戏需求的朋友。目前英特尔主流有1150和1151平台,AMD主流有FM2+和AM3+平台,未来还有AM4平台。

目前市场上有几个知名品牌的主板厂商,比如MSI、Gigabyte、华硕。这些主板的做工、稳定性、抗干扰性都处于同类产品的前列。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厂商几乎都提供免费的三年质保,售后服务也非常完善。此外,精英、华清、英泰等桌面品牌也非常值得信赖。当然,如果你缺钱,不妨选择包括七彩、昂达在内的渠道厂商。

主板品牌和产品列表

主板材料解释

(1)多氯联苯

PCB层数多的主板耐用性更好,更重要的是主板的布线图案更宽松,布线也不会太紧,可以根据主板的层数进行合理的布线。所以科学布线分布的多层主板会让主板散热更好。众所周知,主板上所有的电气元件都是焊接在PCB板上的,所以主板的布局设计是否合理,布线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主板的耐用性和稳定性。一般低端主板大多会采用4层PCB设计,上次也有少数采用了6层设计。中高端主板将采用6层和6层PCB设计,甚至采用8层PCB设计。

(2)电源

一般主板电源模块最基本的设计是用一个电感+一个电容+两个MOS晶体管组成单相电源。这种电源设计可以保证每相可以承受25W的CPU功率,也就是说如果主板采用三相电源设计,那么主板只能支持TDP功耗高达75W的CPU处理器。选择CPU时,英特尔机型配备K和AMD CPU,需要超频。请仔细考虑您主板的供电能力。那么如何看待电感、电容和MOS晶体管的质量呢?

电容:目前主流主板都采用固态电容。根据英特尔白皮书,在CPU的电源电路中,总电容值不能小于9000μF,因此在每个主板CPU的插槽附近都分布了很多大容量的电容,以充分滤除CPU电源电流的杂乱。充足的电容可以说是供电的保障,一般用户也可以通过电容的数量来判断供电是否充足。

电感:充足纯净的电流是保证主板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电感具有储能的特性,电流先流经电感滤除一部分高频杂波,再流经电容进一步滤除剩余杂波,因此电感的性能充分影响整个主板电源的纯净度。电容器的主要品牌是日本和台湾的电容器,也使用了一些韩国的电容器。在这些知名品牌中,如日系、Ruby Rubycon、Nichicon、三洋三洋、NCC日化等,台商如天籁智宝、台康、韩系Sacon世康等,但一线品牌多为日系品牌。我们看不到电感的内部结构,只能通过品牌来区分电感。MAGIC全封闭铁氧体电感是顶级主板常用的材料,所有已知超频的主板都采用。感应器所用的材料是一个线径很粗的线圈,是一种新型的高磁导率低饱和的磁芯,因此不需要大量的绕组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磁通量。

MOS晶体管:MOSFET(场效应晶体管),也俗称“MOS晶体管”,主要用于放大电流。由于其高输入阻抗,MOSFET非常适合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进行阻抗变换,也用作可变电阻,得到了一个恒流源。通常,每相电源可以使用三个、四个甚至五个MOSFET。更多的MOSFET可以延长每个MOSFET的休止期,减少承受热量的时间,进而使主板的供电系统更加稳定。因此,普通消费者可以从MOSFET的数量来判断供电电路的质量。

图中的红色方框为一相供电。

再来说说“堆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堆叠”这个词,它已经成为了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也是决定一个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在堆料方面,要以大厂家为主。什么全固态、超合金、超多相电源设计,让主板材料无比奢华。在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主板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个介绍。不过笔者认为,目前主板的材料和技术都相当成熟。只要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因为材料不当导致主板崩溃的情况。

主板和可扩展插槽的输入输出接口

PS/2键盘鼠标通用接口:即PS/2连接器专用的鼠标键盘(全键无冲击的键盘只能在PS/2接口做)

同轴输出接口:主要功能是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此外,部分主板还提供完整的输入输出接口。如上图,主板只有一个黄色的输出接口,而红色的接口就是输入接口。

光纤接口:主要用于音频输出。

VGA接口:主要用于连接显示器,支持720以下显示。

DVI接口:主要用于数字信号传输,可支持1080P、2K、4K高清显示屏。

HDMI接口:主要支持音频传输的视频传输接口,与DVI、DP接口一起常见于显卡侧面板。

网络:当然是连接网线的。

USB2.0/3.0接口:2.0的传输速度为60MB/s,而3.0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2.0的10倍。

音频接口:主流音频设备的输出接口中,有红色和绿色插座。

目前主流主板都有以上IO接口,功能更多的主板也会有相对少见的接口,比如USB3.1、TYPE-C Display端口。如果选择较旧的主板,应该考虑主板是否有USB3.0接口。USB3.0非常容易识别。从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界面是蓝色的。

主板布局尺寸:

标准ATX:标准的ATX板类型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板。它有4个内存插槽,通常有7个扩展槽。ATX板型尺寸为305毫米*长* 244毫米宽。

Matx: microatx,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小板。MATX板的长、宽、宽均为244mm,正方形。它有4个内存插槽,通常有4个扩展槽。

μATX板:这种主板看起来和MATX板一样长,但宽度明显更窄。其主板尺寸为244 mm * 185 mm,在扩展槽方面,μATX主板仍然使用四个扩展槽。由于插槽宽度减小,μATX产品基本上只配备了2个内存插槽。

itx:ITX板主板尺寸为170mm*170mm,相同的长宽让它看起来像MATX一样的正方形。由于面积有限,ITX板仅配备一个扩展槽,而在内存槽方面,ITX板仅提供两个内存槽,与μATX相同。

还有XL-ATX、E-ATX等少见的版型,就不介绍了。

一般来说,主流机箱向后兼容标准的ATX主板都在各类主板之下。如果选择小机箱,购买前一定要询问机箱支持的主板版本。另外,主板越小,散热能力越差,可扩展接口越少。如果你想组装一台高端游戏机,ATX是首选;或者只是想设置一个htpc,放在客厅当电视主机,选择MATX或者更小的主板;或者你是外观党或者办公室党,价值最高,可以用ITX这样的小主板组装一台微型电脑。

核心解读:显卡

我们经常听到GTX 10XX,RX 4XX等等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卡的命名规则和性能。

目前生产显卡芯片的公司只有两家:英伟达和AMD的子公司ATI。我们听到有人说我用的N卡或者A卡是指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关于A卡好还是N卡好,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显卡都有每个显卡的优点,最好从自身的使用需求出发。

近年来,N卡势头迅猛,很多游戏厂商都对N卡进行了专门的优化。N卡驱动更新较快,A卡驱动版本较多,更新相对较慢。有朋友说N卡更适合游戏,我不同意。两种显卡都非常适合游戏,但我个人认为A卡在屏幕上更丰富多彩,N卡更适合游戏,因为它与游戏厂商的合作和巧妙的营销手段。其实同级的A卡和N卡性能差不多。同级别N卡功耗更高,价格略高,但A卡兼容性略差,各有千秋。

显卡

NVIDIA喜欢用常规的命名方式,用不同的命名规则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同核显卡,方便消费者识别显卡之间的等级。先说说nVIDIA常见的命名规则。我们看到GTX 1080和GTX 1070的第一位数字是10系列,这是最新的产品。GTX 980、GTX 780等。都是较早生产的,这意味着这些产品是9系和7系产品;第二位数越大,越强;GTX 980TI后的“TI”表示这是GTX 980的增强版,性能比GTX 980更高。

天线调谐电感

我们以HD 5850为例。前5代表5系卡,代表专注模式和使用了哪些新技能。第二个8代表5系中的位置,越大越好;第三个5代表5系列对等卡中的级别,如HD 5830RX 470>RX 460。

具体性能我们参考显卡的梯形图,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互联网

显然,显卡的性能和价格是购买时的首要因素。单机游戏爱好者应选择高级显卡,如GTX 1080、GTX1070、R9 295等。网游爱好者可以购买一款中端显卡,比如GTX 1060、RX 480、RX 470等。设计师可以考虑专业显卡。如果你只是在OFFICE工作,刷一下贴吧看视频,那就不要加入其中的乐趣了。CPU显示器可以做这些工作,而且你根本不需要单独的显卡。

下一篇:儒家经典著作(这四部儒家经典影响深远)
上一篇:五花八门的意思(五花八门指的是哪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