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有哪些)

2022-07-21 09:03:0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6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很多,讲一个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前719—前645),名夷吾,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之称。年轻时与鲍叔牙(约前723—前644)交往,鲍叔牙也是颍上人。



最初,管仲与鲍叔牙在南阳认识。通过交往,鲍叔牙认识到管仲或许是个人才。管仲当初很贫困,曾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钱财时管仲自己多分,鲍叔牙从不计较,不认为他贪财,知道他是穷困。管仲曾为鲍叔牙谋划事情,结果事与愿违,鲍叔牙的处境反而更艰难,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给他瞎驴骑,认为是时势不顺利。管仲几次做官,但没有做长的,几次都被君主驱逐,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上好时机,没有遇见赏识他的人。管仲曾几次参战,战场上表现得胆小怕死,几次都逃走了,鲍叔牙不认为他胆怯,知道他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两位好朋友分别给两个公子做师傅。得知齐襄公被杀,两位公子都急着赶回国都临淄,争夺齐国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为帮助公子纠取得君位,决定亲自护送他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他先到齐国,就会抢占君位。不如让我先带一支人马截住他。”

事情正如管仲所料,莒国护送公子小白正赶回齐国,管仲追上拦截,他拈弓搭箭,对准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死,除掉了对手,待护送公子纠到齐国边境时,才发现上当了。原来,管仲射中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他倒下装死,骗过了管仲。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抄小道到了临淄,公子小白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报一箭之仇,派鲍叔牙率兵30万攻打鲁国,鲁国连连败北,急忙向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鲁国公杀死公子纠,将管仲押送回齐国。鲁庄公不愿为公子纠而遭受更大损失,只好接受齐国的条件,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交给了齐国。



齐桓公为感念鲍叔牙的忠心和功劳,决定任命他做国相,鲍叔牙说以前所做的事,全靠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而成,现在要我做国相,仅靠忠心是不够的,需要找个更有才能的人才行。于是,他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置我于死地,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是对公子纠的忠心。各为其主是做人准则。现在要治理国家,论本领,管仲比我强多了。主公要成就霸业,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要不计前嫌,管仲是个可用之人,他会死心踏地的卖命。”

齐桓公是个知情达理、豁达大度的人,他听了鲍叔牙的话,管仲的罪一笔勾销,拜他为国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大开铁矿,多制农具,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提高耕种技术,重视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严格训练和管理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越来越富强了。短短几年,齐国取得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齐桓公终成霸业。管仲的成功是与鲍叔牙的举荐分不开的,他自己曾感慨地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名声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小结】鲍叔牙为世人所称颂的事,莫过于推荐管仲为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鲍叔牙能够避位让贤、明辨是非,所以,司马迁曾说: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能了解人才。

相关关键词:古代历史故事
下一篇:蜗牛有多少颗牙齿(蜗牛颗牙齿)
上一篇:whatsapp是什么(whatsapp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