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定义(国家标准儿童年龄段)

2022-07-13 15:05: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4

儿童的定义(国家标准儿童年龄组)

今天继续读鲁道夫·谢弗的《儿童心理学》,继续关注鲁道夫提出的一个问题:

孩子到底是什么?

▲来自网络的图像

上一篇《做了这么久的父母,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什么?从历史的角度,我们解释了儿童长期以来被视为微型成人或成人的附属品,拥有独立的权利只是很短的时间。

但是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当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重生,你就变成了一个不同的孩子。

同样,如果你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重生,你也会变成一个不同的孩子。

▲来自网络的图像

一个

每个价值体系不同的社会都有自己“正确”的育儿方式。

一位西方母亲,她的孩子坐在她的腿上,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亲和她热情地交流,拥抱,微笑,颤抖,唱歌和说话。

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卡鲁里的母亲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完全不同。

在那里,宝宝不是一对一交流的对象,妈妈和孩子长时间不对视。

妈妈很少主动和孩子说话,大部分都是大一点的孩子和宝宝在说话,妈妈大声为他们回答。这样,宝宝在生命之初就会处于一对多的交流环境中。

妈妈抱孩子的时候会让他面朝外,这样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社交群体,同时也被别人看到。

这样,孩子知道自己是社会群体的一员,认识到社会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

▲来自网络的图像

在肯尼亚的盖斯,母亲对婴儿所做的是让他们平静下来,而不是激动。

他们几乎没有一对一的交流,妈妈们经常忽略婴儿的声音。

但是他们非常注重与婴儿的身体接触。对于哭泣的婴儿,母亲会拥抱和摇晃他们,即使他们睡着了。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孩子的兴奋。

在西方,人们非常重视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但低收入的墨西哥家庭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毫无意义,毫无用处,所以他们会认为和孩子一起玩是非常奇怪和尴尬的。

墨西哥母亲认为生活是严肃的,游戏是一种奢侈。孩子们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好。

世界上的文化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

鲁道夫说: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体系中,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自力更生,对社会要有信心,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集体主义文化体系强调相互依赖,要求孩子学会忠诚、信任和合作,社会意志高于个人目标,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服从、履行义务和集体归属感。

▲来自网络的图像

鲁道夫以日本母亲为例,表达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

西方的母亲认为孩子高度依赖,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独立。在日本,母亲则相反。新生儿被认为是独立的存在。母亲的责任是把孩子培养成依赖社会其他成员的成员。

因此,日本母亲与孩子的身体接触要比西方母亲多得多。

比如,日本学龄前儿童和父母睡在一起。因此,西方称日本家庭为“皮肤关系”。

比如在幼儿时期,母亲对他们要求很少,通常会纵容、宠溺他们,表现出母子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系。

亲子游戏也是如此。

西方的妈妈们用玩具来吸引孩子对其特征和功能的注意,鼓励孩子观察世界。

日本妈妈把自己放在游戏中,强调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接触规则。

比如玩汽车玩具时,西方妈妈会说:“这是一辆车,看到了吗?”你喜欢吗?汽车有漂亮的轮子。"

日本的妈妈会说:“过来,这是一辆车。我给你,然后你可以给我。谢谢你。”

西方妈妈的目的是让孩子专注于玩具,而日本妈妈希望孩子专注于人际交往。

当然,两者没有绝对的区别。美国特别注重独立和个人主义,但也包括集体主义教育。日本并非完全没有个人主义的独立教育。他们只是程度不同。

▲来自网络的图像

当不同国家的孩子也在幼儿园的时候,文明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托宾、吴和戴维森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幼儿园进行了比较,明确发现美国和中国几乎代表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极端,而日本则介于两者之间。

在中国的幼儿园,几乎所有孩子的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例如,游戏是学习如何与他人一起做事的机会,而不是像在美国那样基本上被视为个人的活动。行动的统一和个人对集体的服从是中国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

美国幼儿教师在观看中国幼儿园的视频时,常常感叹中国幼儿园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中国的幼儿园老师看到美国幼儿园的情况,会感叹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会导致孤独。

而每一组老师都确信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

文化影响社会化行为,而社会化行为又反过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在每个社会中,孩子发展的不同能力都是各自社会所要求的,因此各自社会的父母都在努力培养他们。

▲来自网络的图像

鲁道夫继续举例说明。

在西方,外向被认为是一种优势,而害羞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差的表现。到了极点,害羞甚至被认为是心理异常。因此,害羞的孩子经常被同龄人拒绝,经常变得孤独、沮丧和自卑。

相反,过度自信的外向会被认为是攻击性的。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克制和沉默。害羞的孩子更容易被同龄人接受,所以他们比外向的人更容易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因此,同样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东方的害羞孩子远远多于西方的原因。

在同一个文化体系内,不同的人对孩子有不同的理解。

鲁道夫说,所有的父母都在真正思考如何做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天性和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这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有人设计了一个量表来评价父母对孩子发展的概念体系。这里有一个例子。

问题:为什么孩子可以编故事?

答案1:幻想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

答案二: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答案3:想象力在儿童游戏和思考物体中发展。

鲁道夫的分析,第一个答案代表了对孩子成熟过程的强调,并认为孩子必然会发展这种能力,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

第二个答案把责任推给了成年人,认为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发展。

第三个答案强调了儿童自身的作用,认为儿童参与相关活动导致新能力的出现。

▲来自网络的图像

“先天”和“后天”学校在育儿观念体系上存在差异。

那些认为孩子在不同的阶段生来就有不同的特点,认为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作用不大的人,一致选择了第一个答案。这部分人认为自己的作用只是给孩子创造机会,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个人认为,孩子只是在等待成人雕塑形成初期的泥塑,他们会选择上面的第二个答案。他们深信,无论什么样的孩子的特点都是养育方式和孩子经历的结果,所以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都是父母、老师、同龄人、电视等外部因素。

当然,有上述极端思想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的观点都处于中间位置。

鲁道夫用一张表格总结了父母观念体系和父母行为与孩子个性发展的关系:

▲父母养育观念体系与父母养育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鲁道夫以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为例,说明父母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的表现完全是大人的责任,妈妈有责任保护孩子,引导孩子走向成熟。这些想法会在相应的行为中体现出来。这些母亲确保孩子们在家遵守规则。这样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性强,自尊心强,心理生理问题少。

另一类母亲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环境,感到无助,无法保护孩子免受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父母离婚后的生活。

总结:

“什么是孩子”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社会和成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各自不同的概念体系中定义儿童。

事实上,这也意味着孩子很难找到标准答案,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差异不断的最重要原因。

下一篇: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意义)
上一篇:纤纤玉指(纤纤玉手下一句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