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意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述的是爱情吗)

2022-05-17 17:13: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0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讲的是爱情吗?

没错!

别看到这首诗的题目叫《击鼓》,就真的以为是讲战友之情了。

有人说,这件事争论了两千年。其实哪有?自古以来,靠点谱儿的学者,没见谁非得认为《击鼓》这首诗,好比是两千年前的《送战友》。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讲的是爱情,最重要的证据如下。

《诗经》,不是孔子编的,他也没删过。这是近现代几乎所有相关学者的共识。

但是,孔子极其认真地研究过《诗》——他那个时候不叫《诗经》,就叫《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汉儒们给改的名字。

《论语》里,二十篇,孔子二十次提到了《诗》。不仅如此,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楚简中,整理出一部《诗论》,与《论语》的体裁一样,记录了孔子及主要弟子研究《诗》的思想和心得。

这批1994年入藏的楚简,对于《诗》学以及其他古文献,意义太过重大了。

《诗》不是孔子编的,而是在他之前,由周王室的史官乐官编的。孔子在《诗论》里,讲到了他对《诗》之编辑宗旨的理解,他说:“诗也,文王受命矣。”

文王承天授命,抗殷建周,周王室统治天下正当合理——这是诗三百要告诉诸侯、士大夫和底层民众的核心思想。

《诗》,分为《风》《大雅》《小雅》《颂》四部分,各部的第一首诗称“始”,即《关雎》《鹿鸣》《文王》和《清庙》。

配合“文王受命”的总宗旨,这“四始”,讲的是“夫妇、父子、君臣、天人”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也就是后来儒家所说的“纲常”。

《击鼓》,是《邶风》十九篇之一,归于《风》,说这首诗描述了夫妻关系,或者说爱情,是入情入理的。

《毛诗序》曰:“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风”,就是用来正天下夫妇的“风气道德”的,所以,选了十五个诸侯国的作品云云。

《风》中的作品,以讲夫妻关系为主,兼顾其他家庭情感,如兄妹、子母等等。

《击鼓》这首诗本身,也能说清楚这件事。

《击鼓》,讲的是公元前720年,也就是《春秋》的鲁隐公三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仗打完了,可一部分士兵却长期留在了国外,迟迟不能归家。于是,兵士们很郁闷,就有人写了这首诗。

或问,既然是卫国的士兵,干嘛不归入《卫风》而归入《邶风》?

邶,也是西周的分封诸侯国,在现在河南汤阴以南至浚县、滑县、淇县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此地。后武庚叛乱被杀,邶并入卫国。

朱熹《诗集传》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城;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大约是邶地,其民俗歌谣自有其特点,所以,即便并入卫国,但在《诗》中仍然单列。这与“鄘风”一样,“鄘”曾为“三监”之蔡叔或管叔封国,在朝歌之南,后“三监之乱”被平息,也并入卫国,但在《诗》中,亦保留了“鄘风”。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扎受聘于鲁,还欣赏了《邶》《鄘》《卫》等国的诗歌表演。这年是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公元前552年。

说回到《击鼓》。

这首诗,五章二十句——

1,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2,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3,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如下——

1,《诗集传》曰:“镗,击鼓声也。兵,谓戈戟之类。”踊跃,形容情绪激昂,争先恐后。

《郑笺》云:“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漕,为卫国邑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南白马城。

2,《诗集传》:“孙,氏;子仲,字。时军帅也。”范家相《诗渖》曰:”平陈与宋者,连合陈宋之谓。”

3,《郑笺》说:“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诗集传》:“军士散居,无复纪律。”

4,闻一多《诗经通义》云:“死生契阔,犹言生则同居,死则同穴,永不分离也。”

5,“不我活兮”的“活”,当为“佸”之假借。《毛传》曰:“恬,会也。”《毛传》:“洵,远。”牟庭《诗切》:“不我信,谓使我‘偕老’之言不验信也。

译成白话——

1,猛击战鼓咚咚响,战士奋勇挥刀枪。

他人修路守漕城,我却远行去南方。

2,跟着统帅孙子仲,联合陈宋等友邦。

不能让我把家回,满怀忧愁费思量。

3,哪里住下哪歇,哪里撒手那马缰。

哪里能够找到它?在那茂密林下方。

4,愿同生来死同穴,你我相约永不忘。

紧紧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永相傍。

5,叹息路途太遥远,不能相聚在一堂!

叹息离别太久长,誓言难兑我忧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爱情佳句,没问题吧?

相关关键词: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意思
下一篇:佘太翠是玉吗值钱吗
上一篇:釜底抽薪灭火原理(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