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2022-05-14 05:25: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2

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雄,战国七雄)

中国的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分布图

其实战国应该是从汉、赵、魏三朝分裂到秦始皇统一,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要时间线在东周末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对抗最严重、最持久的时期之一。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妃(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年)制定的次国法《甲州法二阶》第二十条。当初他记得“天下在战国之上”。

战国时期的中国战国史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同首领周威烈王命汉、赵、魏三家为王,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初期的140多位王侯,经过360多年的吞并,战国初期只有20位王侯。其中,嬴姓秦,姓齐,中原三晋(赵、魏、韩),南魏姓楚,北齐姓燕,七国之强。被称为“战国七雄”。

春秋以后,即周朝后半期,进入七国争霸时代,西汉末年刘向主编的《战国策》中有记载,故人们称之为战国。据《史记·六国志》记载,战国时代始于公元前475年(元年),或从汉、赵、魏三分(公元前403年)算起,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与六国合并。战国时期,齐、楚、燕、汉、赵、魏、秦七个诸侯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斗争激烈。由于商鞅对秦国的变法在富国强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国最终从后面走了过来,将其他六国逐一消灭,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大一统大业,形成了“海中郡县,法统天下”的统一国家。七杰中,为了富国强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苏秦、张仪等政治家在外交斗争中非常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相互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都江堰、郑国渠、Gap等著名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也造福了后代。在文化思想的发展上,战国百家争鸣,辩手数量上升,创造了灿烂的先秦文化,对后世影响很大。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有100多个国家。经过不断的吞并,战国初年大约有十几个国家。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为“战国七雄”。此外,还有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岳。国有小宋、魏、中山、鲁、滕、邹等。此外,周边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包括北部和西北部的、娄烦、东湖、义渠、巴、蜀、岳等。

战国初期,“七杰”应运而生,各国把精力放在内部安排上。各国都在大力招贤纳士,李悝、吴起、商鞅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战国中期是大战时期。是真的:“国无太平,龄无太平”,“国与地无固定之谊,主无固定之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扩大国家的权力,各个国家的君主纷纷称王,称霸一方。一方面,要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和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我们经常争取其他国家的“联合”和“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的赵浩棋以范雎为相,采取“交朋友,近攻”的策略,破坏了各国的“联盟”,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和军事,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实力。

战国七雄的领土地理

地理可以用一副对联来说明。

东南、西北、上、中、下;

秦楚·赵岩·韩玮。

秦:它占据了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和今天四川省的大部分地区。

魏:约占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山西西北部和中部,河北中部和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它大约位于今天河南的中部、西部和东南部。

齐:占据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山西西部和东南部。

楚国:它占据了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苏和浙江的一部分。

燕:它占据了河北北部、辽宁和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七雄战国地图

战国的254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韦杜巴

公元前445年,任用进行变法,较早进行社会改革,使魏成为第一个强国。公元前354年,派大将庞涓去攻打赵。魏军横冲直撞,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在这危急的情况下,赵承厚派使者向齐求救。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都统,派兵救援赵。孙膑说:要解开纠结的丝线,不能用手使劲拉;要说服正在打架的两个人,他们不应该直接参与打架。出兵清隙时,要出其不意,出其不意,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引起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听了孙膑的建议,领兵杀了魏国都城大良。庞涓闻大梁紧,引兵救之。他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去了。孙膑、田忌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伏击齐军,等待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征精疲力尽,一败涂地。有一次双方交战,魏军溃败,庞涓被活捉,齐获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战术著称的“桂陵之战”。

不久,魏和韩国打败了齐,挽救了局面。魏成为中原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攻打韩国。韩国向齐求助。齐国仍派田忌、孙膑领兵救援韩国。孙膑采取多派兵力减少灶数,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假装战败撤退。第一天,它留下了10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个,第三天减少到3万个。”太子沈以为齐军逃得严重,追之不及。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申王领兵到马陵时,孙膑下令齐军击鼓放箭,打败魏军,申王被杀。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师,双方均妥协,平分了东方的霸权地位。

齐秦自强不息。

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方对峙的两大霸主,进入齐国和秦国争强的时期。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此时,东方的齐国和秦国并驾齐驱,双方在不断吞并周边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还在进行着所谓“纵合”、“联衡”的外交斗争。“联合”的意思是联合起来防止强国合并。“联横”的意思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其合并。其实,“合纵”、“连横”都是临时盟友的外交策略,目的是进一步吞并土地,扩张领土。

齐秦斗争的重点是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起初很弱。

以秦国为支点的纵横联盟对立论

战国初期,楚王任命吴起为首领,进行变法,使国家富强,打败魏国,出兵伐秦。从楚王对的悼词来看,楚国国力相当强盛,有与秦、齐争霸的潜力。楚威王死后,楚国逐渐衰落。楚怀王在位时,秦国派张仪到楚国去传“连横”,劝说楚国跟随秦国,并以归还离楚国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县西南)的地方为代价,许下口头愿望。信以为真,与齐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索要土地时,秦国的张翼狡猾地说:“我和楚王约定是六里,却不知道是六百里。”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败仗后,八万楚兵被杀,楚将被俘,汉中被秦国占领。楚怀王调动他所有的军队去蓝田与秦军作战。魏趁楚攻楚。齐国不支持楚国。楚国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齐秦的斗争变得激烈起来。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联军入侵汉沽关。秦国被迫归还一些被汉、魏夺走的地方,五国纷纷撤军。齐成为关东诸国的首领。公元前288年,秦国的赵浩棋自称西帝,尊齐敏为东帝,以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国,破坏了关东的“合纵”联盟。

公元前286年,齐国消灭了宋国,当时非常强大,引起了各国的焦虑。秦国联合燕、楚、汉、赵、魏等国一起伐齐。公元前284年,齐军在鸡西(今山东聊城南)战败。燕国即位后,广纳贤才,任命为大将军,立志为齐国报仇。这时,齐国都城临淄乘势夺取了70多个城市,并入燕国境内。后来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失地。然而,齐国已经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纵向一体化”的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发展。

公元前278年,秦朝率军突破楚国都城燕营(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国都城迁至陈(河南淮阳),秦国夺得吴郡和黔中郡。楚国再次迁都寿春。楚国更弱。

秦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率军进攻韩国上党郡,郡守向赵投降。赵国派著名将领廉颇率军守卫长平(山西高平),筑垒站稳。不管结果如何,他与秦军僵持了三年。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去赵国兴“暗算”,散布关于廉颇的坏话。王新想当然,派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接替廉颇。赵括骄傲而轻敌。他一到前线,就下令在人与人之间发起进攻。秦采取诱敌深入、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作战。一次突围,赵括被乱箭射死,赵的四十万大军投降了秦,活埋了他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向前推进,直捣赵国都城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领兵救赵。因为害怕秦军,我留在路上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的儿子辛凌俊,偷了王维的虎符,谎称传令,挑选了八万士兵去救赵。与此同时,楚国援军赶到,共同击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辛灵君偷符救赵”的历史事件。

秦六国联盟

秦国虽然暂时战败,但实力强大,六国无一能独力抗秦。秦统一六国的形势已经完全成熟。

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到公元前221年,其他六国被消灭,中国统一。从此,中国从封建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专制集权的县级国家。

下一篇:山海经里唯美的名字(远古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上一篇:牛肉面汤(牛肉面的牛肉怎么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