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常识

2023-03-05 12:02: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9

文言文结构(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

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三教:儒 释 道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4.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白朴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还是靠积累啊!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18.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 >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23.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24.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25. 三教: 儒 释 道26.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27.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28.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29.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30.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1.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32.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33.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34.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35.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36.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37.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38.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39.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0.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41.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42.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43.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4.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45.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46.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47.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48.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49.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50.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5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5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5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5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5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5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5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 其作品是; 龙须沟5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6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6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6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6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64. 两篇6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6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6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6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6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7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7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7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7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7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7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7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 (修行方法之一)7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7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7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8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8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8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83.三原色:红 绿 蓝8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8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86.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87.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8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古代职官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谭嗣同》:“。

他们叫文言虚词 。

要想掌握文言虚词的作用,首先必须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才去判断虚词在这里所起的作用。

常用的意思有: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学也不知日之入

(3)补充音节(这一类很少):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3、动词(这一类初中课本中极少)

如: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4、语法作用(这一类涉及到文言语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 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词(这一类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远指相当于“那”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闻其贤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荡 今观其文章 听其议论之宏辩 日与其徒上高山

2、表语气(这一类较少)

如,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三、以

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气可以养而致(凭、凭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凭)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攻宋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3、其它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2)所以: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四、乎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例,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相当于“……的样子”)

五、虽

1、即使之意。 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

2、虽然之意。 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六、然

1、代词:这样的意思。 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作词尾:表……的样子。 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满目萧然

3、连词:表转折。 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

八、为

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造)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古代职官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

《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谭嗣。

小学 初中 高中,这范围好广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先看一些中国古代的故事,你在翻译文言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一些习俗和一些常用字的意思这里有文言文的常用知识点,看看会有好处的,文言文是记叙类的比较好翻译,但如果想比较精确的翻译,就必须多读一些中国的古代故事,你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先看一些有文言文现代文翻译的书,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这里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你可以先从这里看起,至于推荐的话,你可以先看这几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丰富呢?” 然后你可以从论语下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一篇:指南针怎么看经度纬度(iPhone指南针怎么看经度纬度)
上一篇:语言常识全知道(语言常识全知道文若愚编著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