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扁鹊见秦武王)

2023-02-03 09:10: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④:“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⑤,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 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 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②示:告诉。

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

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

⑤此:如此。

⑥谋:商量。

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 秦武王的近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 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 ” 秦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这种法则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说明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 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真知灼见,莫听啧声烦言。 除病与知政都是同一个道理。

《扁鹊见秦武王》这则寓言故事按传统的理解是说,不论办什么事情,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动摇,就会误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故事的寓意在今天看来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这则寓言故事的秦武王较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对待病的问题上,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示之病”:然而,一旦面对周围的人建议和劝阻,他又犹豫不决了,结果同样被扁鹊讥讽奚落了一番。

作为一国之君的秦武王在对待自己疾病的小问题上,之所以犹豫不决,关键是对内行和外行的建议缺乏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做不了自己的主。 诚然,专家和内行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内行,未必是好事;外行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多听听也是很有好处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只有这样全盘考虑,权衡利弊,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把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迷信权威,也不至于被周围的意见所蛊惑。

古代医籍论扁鹊

秦国秦惠王已称王,秦武王时其臣下绝无再称其为“君”而不称“王”或“大王”之习俗,而此策中秦武王之左右近臣和扁鹊皆不称王,却称其为“君”,显然不合“礼法”。 与《战国策》前后文相比可知,此称谓显然有误,从而证明“扁鹊见秦武王”决非史实。 扁鹊身为医生,而策中扁鹊之言全为策士之语,与其身份不合;秦武王把“左右大臣”和自已对治疗的并发症的担心告诉扁鹊,他都借题发挥,论秦国之政并放言“一举而亡国”,在情节和扁鹊人物性格方面也是不符合的。 再者,这则故事的主旨在于说明武王不能知人善任,并非论述扁鹊医术如何。 因此,笔者认为,扁鹊只是策士游说秦武王时所讲述的故事中的人物而非扁鹊亲见秦武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荣芬芳是什么电视剧 荣芬芳的电视剧简介
上一篇:傣族的风俗习惯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