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上宇宙的小知识(宇宙小知识摘抄)

2023-03-05 11:30: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0

太空是高寒的环境,平均温度为零下270.3℃。

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 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 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

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环境。 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g (g-重力加速度) ,而人在地面上感受到的重力是1g。

所以不穿太空服人类无法在太空生存

呵呵,我也要参加这个比赛。

我查到了,所以。

不告诉你! 算了,还是告诉你吧!1.身体健康 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至少跑步两英里(约3.2公里),骑自行车15分钟,50米的泳道游五个来回,不间断地举重15分钟。 2.团队合作 学会和他人相处。

太空船空间很小,你必须知道怎样和其他机组人员在一起生活。 3.外语水平 懂基本的俄语。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曾经在02年花费巨资搭载俄罗斯太空飞船进行太空旅游的南非富翁马克-沙特沃思曾经表示,每天四个小时的俄语课程就像给大脑动手术还不上麻醉药。

4.身体检查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必需的。 心脏病人是绝对不允许上天的,但是像轻微的哮喘病等不会有影响。

5.心理检查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尤其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的素质。 一名宇航员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而在太空可没有哪里可以逃的。

6.超重耐力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要求航天员在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维能力。 这种训练通常会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室或旋转座椅上完成,训练中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员的训练则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

在载人航天飞行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这是有名的魔鬼训练,很多人为之却步。 7.急救训练 基本的急救知识是宇航员的常识,比如骨折后给腿部上夹板,还有给伤口上药等。

8.陆地生存训练 模拟航天飞机在俄罗斯的野外意外坠毁,受训者必须接受怎样生火,怎样搭建临时住所,如何求救等基本生存训练。 9.海上生存训练 万一发生意外,宇航员还应该做好在紧急降落黑海的准备。

其中一个训练就是宇航员穿着太空服跳入水中,在水中应该学会自己给救生艇充气。 10.失重训练 在失重状态下,一切日常任务如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呕吐等都需要重新学习,否则可能会给你和其他人带来很多麻烦。

美国宇航局的医学专家特意研究出一个名叫“呕吐彗星机”的大型仪器,宇航员只要在上太空前,在这个仪器里“住”上100个小时,那么,他上到太空后,就不会再发生呕吐的现象了。 而在这个不断旋转的机器里,宇航员还要学会在30秒内穿好太空服。

11.学会驾驶航天飞机 太空旅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因此如果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意外,或其他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的话,必须有人能够驾驶航天飞机返回地球。 12.钱 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应该拥有至少2000万美金。

1.2007年11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颗卫星名称是嫦娥一号。 2.2007年11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3.目前我国有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即将在文昌建设第四个发射基地,预计在2010年投入使用。 4.2007年4月14日我国用“长三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是我国“北斗计划”中的一颗卫星,请问“北斗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导航。

5 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2007年3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学年,主题定为:“The Universe – yours to discover”。 6.下列关于行星说法错误的是木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长庚’,它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质量最大的。

7.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去考察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下列探测器和被探测的行星对应正确的是伽利略号 木星8.下面关于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前5个大行星,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9. 猎户座大星云的梅西耶编号为 M4210.下列关于各节气的含义描述不正确的是冬至那天太阳赤纬为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11.人类已给月球上的许多地方命名了,下列名称不属于月球的是奥林匹斯山12.月球的环形山大多数以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其中也有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下面人物中那位人名并没有用来命名的是宋应星13.关于望远镜表述正确的是相比地平式望远镜,赤道式望远镜的优点是易于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14.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和月球赤道之间的夹角大小为6度41分,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地球南北极看到一些月球背面。

15.下列关于彗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彗星靠近太阳时被加热,彗星的光主要是由炽热的气体发出的。 16.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个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随后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17.在太阳系内有的行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比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还要大,到目前为止,已知这样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18.土星外围的光环中间有一条黑暗的缝隙把光环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条缝隙是以它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被称为卡西尼环缝19.通过对月相的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当天在该月份中的日期,如当月相为上弦月时,大概为每个月的农历初八左右20.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颗行星的自转方式非常独特,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7度55分,几乎是‘横躺’轨道平面上自转,这是哪颗行星? 天王星21.下列天体哪个。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正在逐渐改善,已可携带和加工多种食品,但睡眠时仍须将身体固定

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随着航天器的大型化及环境控制系统的完善,宇航员已可不戴头盔,甚至不穿宇航服进食。 在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轨道站上,除了有供应热食的加热器外,还有冷藏箱。 航天飞机的厨房已可储藏100余种食品,机组成员每天可以吃到不同的饭菜。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了太空马桶,它的价格高达2340万美元。 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 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现在太空人吃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 为节省火箭推力,使飞船能准确地射入轨道,同时为了减少火箭昂贵的燃料消耗量,飞船的重量和容积都要尽量减轻减小。 食物干化后体积小,重量轻,营养保存率高,易于贮藏,适合在飞船里长期食 用。 这种干化食品一般是用冷冻干燥法制成。 为了保持食物原有的鲜味,在进行冷冻干燥升华之前,还必须快速冷冻到零下几十度。 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 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先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薄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 有些食品吃时需要复原,宇航员在进食前用水枪形特殊加水器往袋内加水,数分钟后即可将干化食品复原供食用。 为上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的视线或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吃时不必再切开。 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或肉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地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也是目前宇航员的食用方式之一。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 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 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 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的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 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漂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凹进的小格内。 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品加热到可口的程度。 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煎金枪鱼,猪排,卷饼等食物了。 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大的区别。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它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 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

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物理学和数学对天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是现代进行天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辅助 天文学 - 研究对象和领域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天体。

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也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最初,古人观察太阳、月球和天空中的星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并记录天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到达了距地球约1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尺度和规模,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 行星层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卫星和大量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等。 太阳系是目前能够直接观测的唯一的行星系。

但是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 恒星层次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了亿万个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很普通的一颗。

星系层次 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只是处于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的一隅。 而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的河外星系。

星系又进一步组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整个宇宙。

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团还高一级的总星系。 按照现在的理解,总星系就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半径超过了100亿光年。

在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难令人信服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研究。 对于宇宙起源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国科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论。

根据现在不断完善的这个理论,宇宙是在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发中诞生的。 然后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不断地降低,产生各种基本粒子。

随着宇宙温度进一步下降,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开始塌缩,逐级成团。 在宇宙年龄约10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样子。

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有许多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 例如: 中微子振荡问题 日震与星震 超新星 脉冲星、中子星和奇异星 X射线双星 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 黑洞和吸积盘 γ射线暴 星系团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引力透镜 引力波的探测 暗物质与暗能量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天文学 - 天文学分支天文学的分支主要可以分为理论天文学与观测天文学两种。

天文学观察家常年观察天空,并将所得到的信息整理后,理论天文学家才可能发展出新理论,解释自然现象并对此进行预测。 天文学中习惯于按照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来分类: 按照研究方法,天文学可分为: 天体测量学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学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物理学来解释天文学观测的结果。

按照观测手段,天文学可分为: 光学天文学 射电天文学 红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伽马射线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其他更细分的学科还有: 天文学史-业余天文学-宇宙学-星系天文学-超星系天文学-远红外天文学-伽马射线天文学-高能天体天文学 无线电天文学-太阳系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天体地质学-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 中微子天体物理学-大地天文学-行星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宇宙化学-宇宙气体动力学-月面学-月质学 运动学宇宙学-照相天体测量学-中微子天文学-方位天文学-航海天文学-航空天文学-河外天文学-恒星天文学 恒星物理学-后牛顿天体力学-基本天体测量学-考古天文学-空间天体测量学-历书天文学-球面天文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射电天体物理学-实测天体物理学-实用天文学-太阳物理学-太阳系化学-星系动力学-天体生物学 天体演化学-天文地球动力学-天文动力学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天文学 - 研究方法与手段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 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

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

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 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太空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 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 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 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 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 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 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53395&postid=3278245&idwriter=0&key=0 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宇航员饮食时,就得像婴儿吃奶一样用口吮吸,用手挤压。

在太空中洗漱更是有趣。 刷牙不用牙刷和牙膏,而是嚼一种类似口香糖的胶质物,让牙齿上的污垢在胶物上,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洗脸也不用清水和毛巾,只是用浸湿了的手纸擦脸,并把这种湿纸贴在梳子上梳头,就算洗头了。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

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 人浮在半空中,怎么坐上去呢?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 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

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 宇航员就是靠这些特殊装置,才能够在太空里生活。

太空中航天员怎样工作和生活 总设计师细说详情 -------------------------------------------------------------------------------- 2003年10月15日10时25分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曹智、白瑞雪)按预定程序,火箭托举着飞船升空583秒后船箭即分离。 船箭分离标志着飞船进入了外层空间的近地轨道,航天员也就开始了在轨飞行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航天员将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 TOM 推荐 小左妹妹陪你挑选首饰 TOM邮箱品质提升三级跳 美图 专题 热辣 写真 点魔力占卜看星座运程 今年52岁的宿双宁,历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无人飞船拟人载荷及医学评价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航天员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等职,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等非常熟悉。

密封舱环境:几乎与地面一样 宿双宁说,“神舟”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等部分组成,其中轨道舱和返回舱为密封舱,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

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在密封舱内为航天员创造一个接近地面大气的生存环境。 航天员在舱内工作、生活时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产热产湿,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过供气调压、通风净化、温湿度控制、测量控制等子系统的设备,将密封舱内的大气总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和湿度等关系航天员生存的大气环境指标,控制在与地面基本一致的水平。

飞船管理:主要靠地面操作 宿双宁介绍,飞船在轨期间主要是依靠预先设计的程序自动进行控制,航天员在轨期间只是辅助地面对飞船进行监控、管理和操作。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他要观察和记录飞船的运行状态。

当然,飞船的运行状态,地面也在遥测和控制,并以地面为主,航天员在飞船内依靠地面获取信息。 比如,飞船飞行时太阳帆板打开要对着太阳、飞船姿态要对地定向等,返回舱内的仪表都会给航天员提供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航天员要根据飞行时段,就飞船内设备的工作状态、飞行姿态控制等是否正常,向地面报告情况,从而便于地面对飞船进行监控和管理。 宿双宁说,除了对飞行器进行管理,航天员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的情况,都要向地面报告。

如果飞船自动控制的功能出现故障,航天员要取代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人工控制。 比如,飞船刚入轨时是椭圆轨道,飞行几圈后要进行变轨。

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将在地面的遥控下进行变轨。 变轨期间如果出现故障,就要依靠航天员的人工控制。

太空饭菜:一日三餐均可口 宿双宁告诉记者,航天员一日三餐的食谱由营养学家制定,早、中、晚三餐,三天之内不会重样。 食品为各种罐头和复水食品,米饭、水果都以真空脱水的状态贮存,食用前可以复水,也可用加热设备加热。

航天员的食品设计要求,主要是残渣要少,热能要高同时易消化。 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飞船还为航天员准备了像八宝饭、鱼香肉丝之类的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

两次睡眠:每次三至四小时 宿双宁说,飞船上还安装了类似吸尘器的残渣收集器。 对便溺物的处理,飞船上采用专门的收集处理装置来进行有效处理。

飞船上没有床、没有被子、没有枕头,只有一个睡袋,航天员可以将睡袋挂在舱壁上,钻进睡袋,一拉拉链就可以睡觉。 睡觉一般安排在不需要航天员向地面飞控中心报告和配合工作的时段,一次安排三四个小时。

在这次飞行中,为航天员安排了两次睡觉时间。 宿双宁介绍说,航天员在轨期间,还安排了他写飞行日志以及与地面通话、与医生交谈等项目。

如果有时间,航天员在太空中还可以拍摄照片和录像。

下一篇:航空火箭小知识(关于火箭的小知识)
上一篇:火箭小知识30字(关于火箭的科普小知识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