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预防小知识(关于中医药的小知识)

2023-03-05 10:56: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9

据《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1日报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的通知》,布置了工作。

此举旨在加强正面引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为群众提供正确、科学、权威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也是完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尝试”。 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是复兴中医的一个必要措施。

在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根据当今中医临床存在的一些问题,普及中医药常识应该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弄的医生很尴尬。 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 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如今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

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

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

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 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 “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

1、调适寒温。 气候多变,老幼病弱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不宜过早脱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脑血管者更要注意。

2、早睡早起,运动身体。 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3、保持心境平和。 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4、戒烟、少喝酒及咖啡。 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 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5、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

6、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总之,气候多变,对人生理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改变生活方式,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预防流行性疾病

随着气温的时高时低,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 另外,气温气压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复发。 那么怎样做好防病保健呢?

首先要有防病意识和坚强的信念。 在思想上做好防病的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要坚持服药,相信自己能抗击病症。

其次是预防接种,可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

第三,日常调摄方面要多加注意。 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用泡有贯众的水(取贯众500克洗净,放入水桶中,每周换药一次),也可在室内放置薄荷油以静化空气。 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预防其他人患感冒。 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札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称之热,从此中医药开始走向世界。

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中医药学逐步迈向世界

中医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低下

在绝大多数国家中,中医药学属于非正规医学的范畴,其在医学领域中学术地位非常低下。 即使是在传统医学规划署在世界卫生组织中仍不被重视,甚至曾有被取消的危险,每年经费少得可怜,组织也非常不健全。 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设16个国立研究所、6个国家中心、2个部门及1个国立医学图书馆,上述机构均是进行现代医学研究的机构,而对非正规医学仅仅下设了1个实验研究办公室。 该研究所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80多亿美元,而用于非正规医学的经费却仅200万美元。 日本医学会到1993年初共有80多个分会,日本最大的汉方医学学术团体日本东洋医学会被排列在第87位。 由此可见,在日本医学领域中,汉方医学的学术地位仅相当于一个西医分科中的一个专业。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中医药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疗效。 一个医学系统要生存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疗效,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疾病谱发生改变的各种现代病、富贵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中医药学在疗效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如中医药学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论点。 特别是以中医药治疗慢、老年病的疗效较为见长。 在目前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中,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尽管国外学者认为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与化学药品相比毕竟小得多。 中药以饮食补充剂进入美国无需任何批准,并已有复方滴丸在1997年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IND审批,后取得了俄罗斯卫生部处方药注册证书。 可见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

有报告可能引起溶血性疾患,在发现一定数量病例报告后,经临床及药理毒理专家评议及国家药物专家委员会认定,由国家颁发有关禁用黄连的法令。 剂是日本应用最广的汉方药,作为一种植物性天然免疫调节药被民众广泛采用,而以非处方药品方式提供防治肝炎等许多疾患。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服用柴胡制剂患者中出现肝炎患者,这事件惊动了日本厚生省,因而提出对汉方药重新评估的议题,以上事例从一个侧面提示研究中药毒副反应的必要性。

中药毒副作用研究的内容应该着眼于三方面:一是有毒中药,如含有过量有害重金属、生物碱等物质,以及可普遍引起人体急性、慢性中毒的中药,如水银、朱砂、乌头、附子等,有些可经过炮制减弱其毒性。 二是可能引起的中药,引起胃肠反应、咽喉刺激、皮肤、神经系统反应等,多为体质性、短暂性,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可能反应不同。 如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有时引起胃肠道反应等。 三是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反应,中药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如辨证不当、炮制不得法、用量不当及药品变质等造成的不良反应,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因此,应注意中药的毒副反应及避免人为所造成的不利因素。

总之,国家将发展传统医药的内容载入了《宪法》,从根本上为中医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人类保健需要传统医药”,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列为科技项目重中之重,保证新药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中医药学具有许多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引进高新技术,加强学科研究,扩大对外交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等,是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老年化社会,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的掀起,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条件,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必然的,也只有走向世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必将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另一医疗体系”。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

勤鼓耳,听力健,按摩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

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

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下一篇:风湿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生活中的中医养生小知识)
上一篇:中医保健歌小常识(关于中医和中药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