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急救小知识(红十字会自救小知识)

2023-03-05 10:29: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同时,市红十字会面向市民开设的应急救护免费培训课堂也bai将开课啦!“市红十字会平时也在面向广大市民开展应急避险和卫生救护培训,但该培训需时两天,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市民要专门用两天时间集中、系统学习,显得有些心有du余而力不足。 ”据市红十字会赈济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市民学习,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和家庭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市红十字会将应急救护培训内容进行合理拆分,这样,市民们可利用夜晚和周末的时间学zhi习,只要完成累计16学时红十字运动、现代救护理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与突发事件dao五个模块的学习,即可充分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经过考核合格的,还可以获得《中国红十字急救员证书》,有资格进内行应急救援。

据悉,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免费培训课堂将从9月13日起接受市民报名登记,每个班报名人数达到40人即可开课,欢迎广大市民以家庭为单位报名登记。 报名咨询电话(028)86254377,联系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容新开街84号(成都市红十字会)。

1、救护第一步———拨打急救电话 当身边出现突发病人,实施救护的第一步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因为是呼救电话,所以语言必须精练、准确。 电话中一般要讲请以下几点: (1)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2) 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 (3) 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4) 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2、家庭急救“八戒” 一戒惊慌失措: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也触电。 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再行救护。

二戒因小失大: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神志情况如何。 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急于包扎止血。

三戒随意搬动:万一发生意外,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骨折病人更忌搬动。 四戒舍近求远: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

五戒乱用药:不少家庭备有药品,但使用药物的知识有限,切勿乱用。 如急性腹痛,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

六戒滥进饮料: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 烧伤病人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其是神志不清病人,更不能硬灌饮料,那样容易灌进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七戒一律平卧: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如失去意识的病人应让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心性哮喘病人让其取坐位,腿下垂,略伏在椅子背上更好;急性腹痛者让其屈膝以减轻疼痛;胸腔积水病人取半坐位。 八戒自作主张乱处理:平时留意学习一些基本的抢救知识,紧急关头切忌想当然处理。

1. 有毒的蛇,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能分泌毒液。

急救是治疗蛇伤的重要关键之一。 1972年以来,全国蛇伤工作者对蛇伤的局部紧急处理有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处理: 1、结扎 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

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 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 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

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一般在服用有效蛇药3小时后,或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或抗蛇毒血清后,即可将结扎解除。

如被咬伤时间超过12小时者,也可以不结扎。 2.冲洗 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3、快速诊断 未看见蛇时,要注意排除蜈蚣、蝎子和黄蜂等咬伤或螫伤的可能。

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局部常见到两个明显的毒牙痕,如被连续咬两口,可见到4个牙痕,有时也可见到1-3个毒牙痕。 在毒牙痕的近旁有时可见2个小牙痕,也可能出现1-3个小牙痕。

并有局部及全身中毒表现。 系非毒蛇咬伤,伤口有四行或二行锯齿状浅表而细小的牙痕;局部仅出现轻微的疼痛或有少许出血,但很快会自然消失,无全身中毒症状。

4、切开、冲洗、挤压排毒 局部消毒后,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 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可用蛇毒排空器),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

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伤口处要用七层消毒纱布覆盖,进行湿润,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 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

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5、烧灼伤口,破坏蛇毒 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

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 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6、局部冰敷 用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 7、局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或高锰酸钾液 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2000-4000单位,加0.25%一0.5%普鲁卡因10-60毫升(蛇咬伤急救盒),作伤口局部浸润注射,还可在伤口上方或肿胀上做环状封闭,必要时可以重复注射。

或先用0.25%一0.5%普鲁卡因20-40毫升作局部封闭,然后用0。 5%高锰酸钾液5-10毫升作伤口局部注射。

注意:高锰酸钾对组织有强烈的损害作用,注射后可引起剧烈疼痛,不宜多用;高锰酸钾不能与普鲁卡因混合使用。 8、中药治疗: 将“雄黄蒜泥丸”用唾液调成膏涂咬伤处; 将“雄黄煤子”,点火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度。

9、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红十字会培训学的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注意:饮酒有助毒素扩散,被毒蛇咬后不宜喝酒。

2.户外急救常识 旅途中因地域、气候、环境、意外等因索,常常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适,所以出门前应准备一些药品,以作备用。 常用药品如下:速效伤风胶囊、复方阿斯匹林、晕海宁、复方甘草片、黄连素片、食母生、大黄苏打片、阿托品片、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牛黄上清丸、十滴水、霍香正气水、仁丹、清凉油、伤湿止痛膏、氯霉素眼药水、绷带、胶布、风油精。

3. (1)如误吃了有毒食物,或药物中毒,或小孩误吞了金属物品等,可在就医之前喝些肥皂水急救,这样可把毒物呕出或便出,减轻中毒程度。 (2)成人呼吸道异物多由于饮酒过度,进食时谈笑,工作中将钉子等异物含在口内误吸,老年人的假牙掉入呼吸道等原因造成。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救助者不要慌忙抬着患者去医院,几分钟的时间不仅无法赶到医院实施抢救,还会贻误宝贵的抢救时机。 最重要的是发现窒息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先让患者趴跪在地上,臀部抬高,头尽量放低,然后用手掌稍用力连续拍打病人背部,以促使异物排出。

此法无效时,可立即从患者背后拦腰将其抱住,双手叠放在病人上腹部,快速用力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即放松,如此反复数次,通过隔肌上抬压缩肺脏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 进行抢救时要注意,动作必须快速,用力适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3)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导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急救时患者保持镇定的情绪十分重要,家人或救助者更不要惊慌,应就地抢救,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体位变。

市红十字会一位急救专家告诉记者,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4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如果能有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损伤,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暴力行为,受伤需治疗的人数为上述人数的100至500倍。 而现场急救技能,可用于如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等情况,在4分钟内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救活,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分钟基本不能救活,而医院救护车是在接到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按15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预计,多数情况下会错过救护病人最佳时间。

急救专家提醒市民,一个普通人通过2-3天培训,就能掌握现场救护的常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目前,济南市红十字会开展面对社会各阶层的卫生救护培训,已累计举办普及培训班、讲座900余期,培训12万余人次。

所以黄金救护时间是4分钟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在现场条件情况下,不管是什么性 质伤,也不管是什么部位伤,最基本的 急救处理靠这四大技术。 这些技术若能得到及时、正确、有 效的应用,往往在挽救伤员生命,防止 病情恶化,减少伤员痛苦以及预防并发 症等均有良好作用。

这些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认真学 习,认真练习,人人都可以学会,一 旦遇到有人外伤时就可以大胆使用。 出血伤员只要拖延几分钟时间急 救,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外伤出血 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 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外伤止血法 如果是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断续像水珠样流出,不久会自然凝固止血,只要注意勿受污染即可。

如果是静脉血管破裂时,血液流出缓慢,呈紫红色;如果是动脉血管破裂,血液急射喷出,呈鲜红色,不及时处理会有生命危险。 遇到这种意外情况时,在未得到医生治疗前,及时采取适当急救措施,一般可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感染,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止血的方法可根据情况及条件,采取以下办法: (1)一般止血法。 用于小伤口出血。

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涂上消炎药,局部用消毒纱布包扎(也可采用创口贴直接包扎)。 (2)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部位,以断血流。 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3)加垫绷扎止血法。 此法是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4)使用止血带法。 止血带是一种特制的止血带子。

临时用带子紧紧缠绕在肢体上,强压血管,中断血流的强度。 这种方法患者会感觉到痛苦,时间太久,肢体会有坏死的危险。

所以只有大血管破伤出血,用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能用此方法。 紧缠止血带时,要铺垫一些纱布、手巾等,以免勒伤皮肤。

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不能过久。 此外,使流血部位抬高,可降低出血部位的血压,也能帮助止血。

但时间不能太久,以免皮肤坏死。 食物中毒 主要是吃了含有细菌毒素以及有毒物质的食品引起的。

发病很快,病人有头痛、发烧、胃肠发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处理方法:来势凶猛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临时急救,让病人卧床休息,多灌凉开水、肥皂水或温盐水,并想办法让其呕吐。 腹痛的可热敷,要注意保持温暖,不要让患者昏睡。

如吐泻厉害时,可服用氯霉素等药物。 休克处理 所谓休克是指病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组织和器官微循环系统不良,于短时间内出现意识模糊、全身无力、额出冷汗、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瞳孔放大、脉搏微弱、呼吸浅快、大小便失禁、失去知觉等一系列全身循环衰竭症状。

如不及时救治,有生命危险。 休克的起因不一,要按具体情况处理。

一般处理方法如下: (1)因出血引起的,要设法迅速止血。 (2)极度疼痛刺激神经引起的,要设法止痛或给以止痛药物,减少疼痛。

(3)因寒冷导致休克的,需注意保温。 要让患者安静休息,尽量减少搬动,禁止惊吵。

(4)因神经受到冲击发生休克的患者,使其安睡一些时候,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睡时一般应头低脚高。

脚部可高出头部约30厘米,以免发生贫血。 此外,根据情况对患者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喝些热茶,嗅芳香氨醑或注射强心针,施行人工呼吸等进行抢救。

(5)脑贫血休克。 因身体衰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饥饿、恐惧等发生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出现冷汗、脸色苍白而突然昏倒。

处理方法:迅速地让患者头低脚高地睡,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舌头阻塞呼吸。 头上敷热毛巾,嗅芳香氨醑,必要时要打强心针。

(6)脑溢血休克。 面色泛红,口角流涎,呼吸发出鼾声,有时两眼瞳孔大小不一,突然昏厥。

处理方法:这种情况比较严重,要迅速使病人头高脚低地睡,不要翻动病人,注意保温,头偏向一侧,头上敷冷毛巾,可能时,把脚浸到热水里泡,立刻找医生治疗。 注意不能用兴奋刺激药物。

(7)中暑休克。 一般先感疲乏、头痛、头昏、呼吸急促、突然昏倒。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生体温升高、四肢抽筋、呕吐、脉搏微弱,有生命危险。 处理方法:轻者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饮凉盐水,用毛巾冷敷头部及擦洗身体即可恢复。

有高烧时,用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浴,并同时用降温药水氯丙嗪25~50毫克肌肉注射,或服十滴水。 昏迷时,用氨水给患者嗅,或施人工呼吸法使其醒过来。

(8)心脏病患者休克。 一般表现为疲乏无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突然昏倒等。

处理方法:暂时不要急于搀扶去医院,而应让病人稍*或平仰在松软的座椅上或床上。 将保健盒内的急救药,如:苏冰滴、速效救心丸或苏盒丸、益心丸等含服于口内,并让其休息。

同时,立即请急救站的医生前来诊治。

下一篇:急救知识小课堂简讯
上一篇:红十字急救小常识(红十字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