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关于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2023-03-05 06:41: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清明扫墓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踏青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候特点上都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植树

清明前后,降雨量增多,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地方性法规由谁制定谁批准(地方性法规由谁制定的)
上一篇:微信里的钱怎么转到银行卡里面(微信里的钱怎么转到银行卡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