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蕊颗粒价格(百蕊颗粒价格6袋)

2023-03-04 15:21: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代雯、张云逸)

1 以岭药业:创新中药领军者

以岭药业成立于 1992 年,主要从事专利中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以创始人吴以岭院 士开创的“络病”理论为研发基石,孵育出连花清瘟、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 等 11 个专利中药品种,并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及持续的投入推陈出新。 近年来,公司不断 拓展业务版图,形成创新中药、化生药、大健康产业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创始人吴以岭院士通过以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31.53%,吴以岭、吴相君(持股 20.81%)、 吴瑞(持股 2.34%)、吴希珍(持股 0.36%)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 55.04%股权(截 至 9M21)。 公司通过北京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颗粒与参松养心胶囊等)、以岭健康科技(大 健康产品平台)等子公司开展业务。 2015~2020 年心脑品种收入表现稳健(2015~2020 收入 CAGR 9%),受益于连花清瘟在 流感(2018)、新冠(2020~2021)中的优异表现(2015~2020 收入 CAGR 41%)),公司 营收快速增长,至 2020 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攀升至 87.8 亿元、12.2 亿元。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心脑三大品种及连花清瘟,2014 年及之前最大品种为通心络,2015 年 后参松养心成为第一大品种,2019 年及之后连花清瘟成为第一大品种。 络病理论促进专利新药研发。 截至 1M22,公司拥有专利中药 13 个,临床前储备 20 个,院 内制剂储备 92 个。 产品涵盖专利中药、中药普药、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中药饮片等。 研发管线涉及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后续梯队完善。

2 中成药行业:聚焦传承创新发展,创新药进入正反馈

中药创新药有望进入正反馈。

1) 顶层鼓励政策逐渐落实至药监局及医保局等执行部门;2) 2020 年中药注册分类改革为中药创新定调,中药创新需遵循中药特点并注重临床价值, 伴随赵军宁履新药监局副局长,中药创新药审批边际提速;3) 医保对中药创新药纳入速度较快,且由于对存量大品种进行集采或医保独家药谈判,创 新药有望抢占老品种腾出的资金空间。

中药:鼓励政策聚焦创新,逐步渗透至微观层面。

1) 中医药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一直受到顶层高度重视,但以《中医药法》为代表的 宏观鼓励性态度与医保谈判、医院限制等微观打压性实操存在偏离;2) 自 2019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来,政策思路收窄至 “传承创新发展”,中药在 2020 年全国抗疫突出表现后,顶层意见进一步落实至药监 局(2020 年 12 月)与医保局(2021 年 12 月)等执行部门;3) 药监局自 2020 年 12 月跟进“传承创新发展”,对中药创新药的审批显著提速,我们认 为国家医保局 2021 年 12 月跟进后,预计 2022 年国家医保对中药创新药的态度边际温 和、各地医保部门出台更多鼓励措施。

中药新药审批边际提速。

1) 注册分类改革:《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 年版)强调临床价值,不再强调物质基础 属性,将中药分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经典名方、同名同方等。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 化为中药创新药,可豁免提交相关申报资料;具备人用经验证据的中药提交注册申请时, 可合理减免相关申报资料;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实行简化审批。

2) 赵军宁履新药监局副局长,分管中药注册审评:赵军宁从事多年中医药理学、转化中医 学研究,学术成果丰厚,历任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国家药监局 药品注册司副司长,10M21 新任药监局副局长,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积极探索推 进中药注册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遵循中医药特点,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中药新药获批加量提速。 2017-2021 年中药新药共获批 20 个,其中 2021 年获批 12 个 (11-12M21 获批 8 个),超过 2017-2020 年的总和。 在新药获批企业分布中,以岭药 业 3 个新药获批,位列第一。


支付端扶持力度增强,但仍严格。 1)医保:拓展终端,适当纳入。 《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及中成药、饮片等纳入医保目 录;2)新药纳入医保速度较快:2017-2021 年获批的中药创新药中超 90%在上市 1~2 年 内进入医保;3)降价幅度:医保谈判后个别品种价格降幅较大,整体相对化药更为温和。 对于创新性较强的中药新药,医保可给予溢价支持,如桑枝总生物碱。

中药行业处于腾笼换鸟阶段。

1) 中成药整体规模受注射剂影响下滑:注射剂品种受使用终端限制市场持续萎缩,其他剂 型表现稳健(2020 年市场下滑系疫情影响诊疗)。

2) 多家同类药集采:国家医保局多次表明将推进中成药集采。 2022 年 1 月由湖北牵头的 首批中成药集采已经落地,涉及 182 个品种,同方同名或同方异名的品种合并集采, 采购规模 100 亿元,节省资金 26 亿元,加权平均降幅 26%,最高、平均降幅分别为 82.6%、42.3%,总体加权降价幅度温和。 继湖北后,广东 6 省联盟、山东 12 省联盟 集采也已启动,其中山东集采新增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品种。

3) 独家品种经医保谈判降价:丹红、康艾、康莱特、丹参多酚酸盐、百令、蓝芩等多个常 规目录独家中药 2020 年医保重新定价,口服品种降幅 30%、注射剂降幅 40~60%。


3 竞争优势:研发为基石,营销以赋能

研发为基石,营销以赋能。

1) 以独家络病理论指导新药研发,研发投入、质量与数量均处于中药行业前列,截至 2M22 公司已成功上市 13 个专利中药(2020-21 上市 3 款新药),后续梯队储备完善,芪黄明 目已完成临床,小儿清感等 4 个产品处于临床,此外拥有超过 20 个临床前产品及河北 以岭医院储备院内制剂近 100 个;2) 2017~2018 年政策压力促使公司推动营销改革,销售从 2010~2018 年约 2000 人扩至 2020~2021 年约 10000 人,人效从 170~180 万元降至 2020 年 80 万元,我们预计未 来数年销售人数保持平稳,三大终端分线精细化管理,人效有望重回 160~180 万元。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独特的研发体系:院士团队领衔,院内制剂转化,坚守循证依据

吴以岭院士领衔的顶尖中药研发团队。 公司已建立以创始人吴以岭院士为核心的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团队以络病理论指导新药研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及多个省部级奖项。 我们预计贾振华教授牵头 的《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国家重点项目预计 2H22 结题,该项目 为涵盖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的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学术证据有望进一步夯实。 研发投入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注重新药研发,2020 年研发费用及费率分别为 6.5 亿、6.7%, 研发人员近 2000 人,居行业前列。


研发路径:in-house 为主,license-in 为辅。 1) 河北以岭医院(三甲中医院)创立于 1992 年,作为公司的临床基地,拥有 90 余种院 内制剂,形成临床经验方→院内制剂→新药转化→适应症扩展的导入路径; 2) 公司亦积极关注名医、名院、名科、名方洽谈引进。

高质量证据奠基学术推广。 靠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通过基础研究+循证临床+高水准论文, 不断夯实学术影响力,专利中药产品获近 70 项指南/专家共识推荐。 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 威医学杂志累计共 200 余篇,其中循证医学研究 10 余篇。

壮大的销售团队:扩至万人,走向精细

组建万人销售团队。 2017~2018 年政策压力促使公司推动营销改革(扣非净利润 2017/2018 年增速分别-4%/12%),销售人员从 2010~2018 年约 2000 人扩至 2019 年近 6000 人再扩 至 2020~2021 年约 10000 人,销售力量全面增强,成为销售人员最多的中成药企业之一。


以学术为支点,抢占三大终端。 因产品属性公司过去主攻二级以上医院,销售团队大幅扩 张后加强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的布局力度。 目前公司下设城市医院部(第一终端)、城市社 区部与基层城乡部(第三终端)、零售部(第二终端)、商销部(统一管理流通商业末端渠 道与县域零售市场)等板块。

1) 医疗:执行“规范管理、细化管理、分线管理”战略决策,产品销售实现分线管理不断 加强目标市场覆盖;

2) 基层:近年来公司收回基层终端授权,转为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基层销售队伍建 设,助力产品下沉;

3) OTC:围绕“品牌、渠道、终端”组合营销战略,采取全品覆盖策略,针对重点锁定的 全国 10 万家药店;

4) 商务:针对医疗板块及零售板块暂时未覆盖到的单体药房、民营诊所/医院、村卫生室 等终端市场,借力商业平台实现终端覆盖和产品推广,促进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4 核心产品:学术主导,渠道护航,再迎增长

我们预计 2021 年四大核心品种(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合计收入贡献 约 85%,随着销售力量增强与循证证据丰富,四大品种预计仍将延续快速增长:

1) 心脑产品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增速在 15~20%,其中通心络(冠心病、脑梗)上市久、竞 品多、增速预计 10~15%,参松养心(心律失常)竞争格局好、系专家共识的唯二中药 且 2020 版推荐升级、增速预计 10~15%,芪苈强心(心衰)无口服竞品、系指南唯一 中药、增速预计超 30%;

2) 连花清瘟在新冠流行期间验证其抗病毒药效从而晋升为 40 亿级全民感冒药,4Q21 疫 情控制导致 2021 年收入小幅下滑至 38~39 亿元,我们预计 2022 年恢复至 43 亿元, 未来三年收入增速在 10~15%且存在预防流感、新冠全球临床、小儿连花清感等潜在增 量,长期增速参考感冒灵有望在 10%。


心脑产品:销售力量增强与循证证据丰富有望驱动持续增长

心脑血管中成药行业:规模下滑,注射承压,内服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2016~2019 年我 国公立医院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约一千亿元,受注射剂终端限制影响自 2017 年始呈下 滑趋势,而口服中成药增长稳健,2016-2020 年 CAGR 达 5.1%。

通参芪:学术证据深厚。 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通参芪)为公司三 大心脑品种,其适应症分别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覆盖我国心脑血 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并为相关诊疗指南推荐用药。 我们预计贾振华教授牵头的《脉络 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国家重点项目预计 2H22 结题,该项目为涵盖通 心络(急性心梗 3796 例、稳定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220 例)、参松养心(预防术后房颤 920 例)、芪苈强心(改善心衰 3080 例)的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学术证据有望进一步夯实。

全面抢占感冒药市场。

1) 医院端:得益于高质量学术证据,2015~2017 年即保持~10%较高的市场份额,2018 年因流感流行列入当年治疗方案、市占率再次提升,COVID-19 中国大流行期间的宣传 效应推动 2020 年市占率超过 30%;

2) OTC 端:公司大部分品种为处方药,对药店端销售处于自然销售,2018 年医院端大幅 增长后患者认知度大幅提升,药店端持续快速增长,市占率从 2017 年 2.4%提至 2019 年 3.6%,2020 年新冠疫情宣传则让市占率直接增至 10%、成为感冒药冠军。


学术端:预防流感,预防新冠,小儿产品。

1) 钟南山院士等牵头开展连花清瘟防治流感的临床试验,如结果积极,预计增加广阔的预 防需求;

2) 《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 验》显示,隔离期间(14 天)连花清瘟治疗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7% vs. 1.14%), 二次密切接触者中连花清瘟治疗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9% vs. 0.71%);

3) 小儿连花清感临床试验于 2021 年底开展,针对儿童调整产品,我们中性假设 2024~2025 年上市,考虑蒲地蓝、蓝芩等儿童感冒药的庞大市场,我们预计催化连花 系列的第三轮增长(连花清咳近年将带动第二轮增长)。

消费端:居民消费习惯不可逆转,长期增速参考感冒灵有望~10%。

1) 2020 年是 OTC 市场对感冒药的一次大洗牌,OTC 药品由于无强监管,销售多由品牌 知名度与店员利益驱动,大量效果较差的品牌存续于市场,2020 年进入指南推荐的感 冒药(连花清瘟、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颗粒等)均呈现高速增长,其余感冒药同比 下滑 20~30%,我们预计居民的消费习惯转换不可逆,连花清瘟将替代其余感冒药成为 居民常规用药;

2) 华润三九感冒灵系列作为 OTC 感冒类用药的成熟品种,上市多年仍实现收入端的平稳 增长(2011-2020 年 CAGR 12.4%),参考三九感冒灵销售额增长曲线,我们预计长期 增长率有望保持~10%。


5 潜力品种:管线丰厚,全面发力

公司拥有津力达(II 型糖尿病 Rx 药,指南推荐与二甲双胍联用,峰值 10 亿)与夏荔芪(前 列腺增生 Rx 药,峰值 5 亿)等处方药,八子补肾(补肾 OTC 药)等峰值 30 亿的消费品, 及连花清咳(5M20 获批,咳嗽 Rx 药,峰值 30~50 亿)、益肾养心安神(10M21 获批,失 眠症 Rx 药,峰值 10 亿)、解郁除烦(12M21 获批,抑郁症 Rx 药,峰值 10 亿)等专利中 药,同时拥有芪黄明目等 5 个临床产品、超 20 个临床前产品及近 100 个院内制剂。

连花清咳:下一个呼吸重磅品种。

1) 连花清咳是公司融合麻杏石甘汤及清金化痰汤开发而来,主攻“化痰止咳”,2020 年获 批气管-支气管炎适应症,同年谈判进入医保。 我们认为连花清咳疗效突出、渠道相近、 竞争格局好,后续有望进入指南,成为公司的下一个主力品种,峰值预计 30~50 亿元。

2) 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咳可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症状消失率、缩短咳嗽、咳痰症状 持续时间、提高 CT 好转率等。

3) 医院端:米内网显示 2019 年我国公立医院呼吸系统中成药市场规模约 415 亿元,止咳 类产品 TOP3 为苏黄止咳胶囊、肺力咳合剂、百蕊颗粒,2019 年销售额分别为 19.1、 14.6、6.5 亿元,其中苏黄止咳为咳嗽指南唯一中药且背靠扬子江强大销售实现上量。

4) OTC 端:米内网显示 2020 年国内城市药店端感冒咳嗽类药物市场规模约 308 亿元, 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位列止咳类药物市占率首位,销售额估算约 11.4 亿元。


津力达:二甲双胍联用助力放量。

1) 津力达颗粒是用于预防、治疗 2 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专利中药,具保护胰岛β细 胞、改善胰岛微循环、调节血糖调节激素等功效;

2)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指出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在应用二甲双胍等 降糖药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联合二甲双胍可进一步 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改 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并明显改善口干口渴、乏力 等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3) 米内网数据显示 2018 年国内糖尿病类中成药市场规模约 17 亿元,2020 年院端市占率 第一的产品为消渴丸,全渠道销售额 4.55 亿元(2016-2020 收入 CAGR -4.4%);

4) 二甲双胍联用打开成长空间:二甲双胍入选第三批国家集采,首年采购量合计 58.6 亿 片(折算为 0.25g),参考一批二批集采、实际用量一般是预采量的 2.5~3.0 倍,覆盖患 者数 523~729 万人次(按日用量 1~1.5g 计算),我们保守假设津力达峰值渗透率为 5%-6%,对应销售额 10~15 亿元。 津力达自进入 2020 版指南后,21 年已有放量趋势 (1H21 销售额同比增 130%)。 我们预计津力达逆转糖耐量异常的临床循证试验将于 2H22 随访结束,临床证据有望进一步夯实。


夏荔芪:减少复发,BPH 优选用药。

1) 夏荔芪是公司针对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人群开发的专利中药,凭借高效 利尿、副作用少、降低复发等优势,我们预计销售峰值在 5 亿元;

2) BPH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以 α-受体阻滞剂(坦索 罗辛、特拉唑嗪等)、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等)、M 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等)、 植物制剂为主。 目前医院端以化药为主,坦索罗辛及非那雄胺市占率超 60%。

3) 医院市场:米内网数据 2016 年国内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成药市场约为 13 亿元,前列舒 通(步长制药)为公立医院 BPH 中成药首位品种,2020 年销售收入 5.4 亿元。

4) 药店市场:中康 CMH 数据显示 2015 年我国前列腺疾病中成药零售市场规模约为 8.4 亿元(+3.1% yoy),其中前列康(康恩贝)是国内前列腺中成药零售市场的第一品牌, 2020 年销售额约 4.9 亿元。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解郁除烦:竞品 SSRI 化药大都国采,解郁除烦有望成为抗抑郁新选择。

1) 解郁除烦胶囊由《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与《伤寒论》栀子厚朴汤化裁而来,用于轻中 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气郁痰阻、郁火内扰证的治疗,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2 年进入医保, 预计峰值 10 亿元。

2) 560 人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解郁除烦)、对照组(氟西汀)、安 慰剂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 90.1%、84.5%、38.7%,疗效优于安慰剂组、非劣于氟西汀。

3) Frost & Sullivan 数据显示 2018 年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 6200 万,预计到 2023 年将 达 7050 万人,2017 年样本医院抗抑郁市场规模达 100 亿元(2013-2017 CAGR 13.7%), 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184 亿元(2018-2022 CAGR 12.7%)。

4) 中国抑郁药市场目前基本以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SSRI 类化药为主,主流用药基本均进入国家集采,我们估算每年采购量合计约对应 1.3 亿日次,参考一批二批集采、实际用量一般是预采量的 2.5~3.0 倍,假设解郁除烦日费 用 15 元、与 20%化药联合使用,销售收入有望达 10~12 亿元。

益肾养心安神片:失眠症新选择。

1) 益肾养心安神是在临床经验方基础上研制的中药新药复方制剂,用于失眠症中医辨证属 心血亏虚、肾精不足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2 年进入医保,预计峰值 10 亿元。

2)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益肾养心安神可明显减轻患 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时间短等失眠相关症状,同时改善多梦、心悸不安、 健忘、头晕、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3) 目前医院对失眠的处方多类似于抗抑郁药,米内网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城市药店安神 补脑类中成药市场规模约 13.9 亿元,增速明显提升,市场集中度较高(CR5 50%), TOP3 品种分别为安神补脑液、百乐眠胶囊、参芪五味子片。

在研管线管线储备丰富。 公司在研管线中,已完成临床试验的药品 1 个、已进入临床 4 个、 临床前阶段 20+个、院内制剂 90+个(截至 1M21)。 布局管线涵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 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芪黄明目胶囊已完成临 床,处于待审批阶段。 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每年都会申报 1-2 项新药,成为持续的增长引擎。

6 中药配方颗粒:省际拓展启新篇

中药配方颗粒:聚焦河北,剑指北京、海南。

1) 神威药业是河北省内配方颗粒龙头,2016 年进入市场,2020 年实现收入 5.6 亿元, 2016-2020 CAGR 达 99%(2019 年进入省级医保降价 20%)。

2) 以岭药业自 2019 年开展配方颗粒业务,截至 1M22 可生产 646 个品种,国标品种 189 个。 除河北外,公司已获得海南省备案,正积极开展北京备案。 我们预计 2021 年公司 配方颗粒收入约 1 亿元,未来数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激活市场。

1) 我国对配方颗粒生产、监管标准的探索始于 1990s,2001 年起批复 6 家企业开展国家 级试点,2015 年省级试点逐渐跟进;

2) 2M21 试点正式结束,196 个品种的国家标准陆续落地(11M21 正式执行),省级标准 也开启密集颁布与跟进,支付端过往各省制定政策,2021 年药监局明确将配方颗粒纳 入国家医保范畴;

3) 政策鼓励将配方颗粒省级挂网、阳光采购,国家药监局亦表示将稳妥推进配方颗粒的集 采(《第 4126 号提案答复的函》),我们认为未来配方颗粒大概率集采,但目前国标品 种较少,未来有望逐步推进。

竞争格局:竞争趋严,壁垒犹存。

1) 2020 年国内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约为 256 亿元,我们认为受益于终端拓展及加成保留, 配方颗粒的渗透率将日益提升,其成长天花板取决于对饮片的替代率。 2020 年国内中 药饮片市场规模约 2000 亿元,配方颗粒仅占约 11%。 《中医药管理》、《中国医药指南》 等杂志刊登研究显示 2016~2020 年间国内中医院内配方颗粒销售收入占饮片类比例高 可达 70%~ 80%,低约至 10%~20%。 考虑国家强调保证饮片的主体地位(山东政策要 求使用量不得超出饮片的 30%),我们认为配方颗粒占饮片类市场比例可达 20~30%。

2) 参与企业:试点期间,全国共批准 6 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及超过 70 家省级试点企业。 试 点结束前,全国配方颗粒主要由 6 家国标企业供应(培力主攻香港市场,剔除后预计 2020 年 CR5 超 60%),部分省份由于省级医保支持形成了区域内代表性企业,如河北 神威、河北以岭、天士力、浙江景岳堂等,大部分具资质的试点企业未开展生产或形成 大规模销售。 我们预计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并逐渐迈向标准化,参与者将增多并拓展跨 省销售,市场竞争将加剧。

3) 生产及销售壁垒较高:i)技术与投入:生产资质方面,政策对企业原料溯源、生产及 配送能力均提出较高要求。 研发方面,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开发单个配方颗粒品种约投 入 50~60 万元,至少需建立 400+个品种方能形成组方,对应研发投入超过 2 亿元;ii) 省际市场拓展受限:国标仅落地 196 个,各省标准尚未互认,且可能存在地方保护;iii) 配方颗粒与医疗终端的粘性较高,新企业切入存在困难。

4) 格局判断:我们认为短期内区域性玩家实现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较小,配方颗粒头部企 业仍将最为受益;中长期看,随着国标落地及潜在集采推动采购透明化,区域性龙头将 获得扩张机会。

7 化药及大健康:精益布局,协同发展

公司形成以中药产业为核心,化生药及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业务战略:

1) 大健康:络病理论及养生八字经指导产品开发,形成以酸枣仁油软胶囊为代表的健康品 产线,以及以连花爆珠等为代表的连花日化品系列;

2) 化生药:公司化药制剂车间已通过美国、欧盟、加拿大等核心法规市场认证,获批 15 个 ANDA 品种,提供从中间体、原料药、临床样品、商业化加工、代理销售一条龙服 务。 公司亦布局生物药研发,探索肿瘤药物及疫苗、细胞治疗等新药研发。

大健康:借助连花品牌势能推动大健康快速增长。 公司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秉承中医治未 病理念,开展全方位的健康产品业务。 养生八字经指导产品研发,已打造“通络、养精、 动形、静神”为重点的系列产品,与专利中药产品联动形成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 同时借 助连花品牌势能打造连花家族爆品:连花爆珠、连花清咽喷剂、连花空气除菌凝胶等。 大 健康系列产品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化学药:一体化平台与国际营销网络助力化药板块增长。 子公司以岭万洲作为化药板块的 运作平台,其国际制剂车间通过美国 FDA、欧盟 GMP、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际 认证,顺利通过英国 MHRA 复审及中国新版 GMP。 同时,万洋 API 生产基地即将投产, 构建“化药原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提供从中间体、原料药、临床样品、商业化加工、 代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已获得美国 50 个州药品批发商许可证。

多个 ANDA 产品获得 FDA 审批,4 个产品中标国家集采。 目前公司拥有 15 个 ANDA 批文, 其中 4 个 ANDA 产品已进入国内优先审评程序。 同时,公司着力布局创新药研发,已有 4 个一类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阶段,其中 1 个已进入三期临床,多个一类创新药处于临床前 研究阶段。 环丙沙星片、盐酸二甲双胍、卡托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中标国家集采, 有望借助集采贡献部分收益。

8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 2021-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9.4/117.8/139.2亿元,同比增长 13%/18%/18%:

1) 预计心脑血管类药物 2021-23 年收入分别为 45.3/53.7/63.9 亿元(2021-23 CAGR 23%):受益于学术营销及零售渠道销售发力,我们预计 2021 年通参芪将高速增长, 考虑到三品种在零售端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拓展空间(1H21 仅 6%),随着循证医学证 据不断落地,预计通参芪 2022-23 年有望维持快速增长(CAGR 15%)。

2) 预计呼吸类药物 2021-23 年收入分别为 39.1/44.4/49.1 亿元(2021-23 CAGR 7%):i) 连花清瘟:受益于疫情,连花清瘟打响品牌,由疫情品种走向家庭常备,我们预计 2021 年连花清瘟受疫情防控影响收入略下滑,后续随疫情缓和重回增长;ii)连花清咳:止 咳疗效突出,有望背靠连花清瘟品牌渠道,成长为又一主力品种;

3) 预计其他专利药物 2021-23 年收入分别为 5.5/8.5/13.1 亿元:二线品种全面开启放量, 1H21 八子补肾、津力达、夏荔芪收入同比增 160%、130%、200%,考虑到八子补肾 提价、津力达受指南推荐有望进入与二甲双胍联用场景,解郁除烦、益肾养心安神片 将于 2022 年有望进入医保,我们预计公司二线品种将延续高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16.2/19.5 亿元,同比增长 11%/20%/21%, 对应 EPS 为 0.81/0.97/1.17 元:

1) 毛利率逐渐提升:公司 2020 年毛利率为 64.5%,受益于毛利率更高的心血管类药物及 新 产 品 的 放 量 , 公 司 毛 利 率 预 计 将 逐 渐 温 和 提 升 , 2021-23 年 分 别 为 64.5%/64.7%/64.8%;

2) 销售费用率:近年来公司推进销售人员扩张及营销体系改革,目前销售团队约万人,我 们预计未来 3 年规模将保持稳定,2020 年由于疫情带动连花清瘟营业收入大幅提高,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3.6pct,21 年收入增速放缓叠加渠道拓展力度加强,我们预计销 售费用率将小幅回升,后续伴随营销体系持续优化仍有下降空间,我们预计 2021-23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35.3%/35.1%/35.0%;

3) 管理费用率:我们预计公司管理费用率将随着规模效应的扩大温和下降,2021-23 年分 别为 4.6%/4.5%/4.4%;

4) 财务费用率:公司财务费用率常年处于较低水平,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资 金需求亦将扩大,财务费用率小幅上浮,预计 2021-23 年分别为 0.2%/0.4%/0.3%;

5) 研发费用率:公司研发投入居国内中成药企业前列,我们预计公司研发费用率将维持稳 定,2021-23 年分别为 7.5%/7.5%/7.5%,绝对值随着收入规模提升逐渐抬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精选报告来源:。

下一篇:张英才(张英才肖万世谁是兵王)
上一篇:tc4钛合金价格(tc4钛合金价格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