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阿雷格人(利比亚图阿雷格人)

2023-03-04 13:35:3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图阿雷格人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

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和马里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 他们是柏柏尔族的支系,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柏柏尔与塔方言,是用古老的提菲纳格文。

中文名

图阿雷格人

外文名

Tuareg,法语Touareg

概述

图阿雷格人

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和马里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 他们是柏柏尔族的支系,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柏柏尔与塔方言,是用古老的提菲纳格文。 他们是十分稳定的游牧人,放牧羊、牛和骆驼。 现在的图阿雷格人分为萨哈拉地区和萨赫勒地区两支。 图阿雷格人尊重妇女,酷爱音乐和诗歌;以牧驼为主,兼养绵羊和山羊;惯用剑、矛和匕首;过着流浪生活,住在用羊皮或毛织物做成的红色帐篷里,没有固定的住所。

简介

图阿雷格人

Tuareg

法语作Touareg

操柏柏尔语言的牧民,住地范围从阿尔及利亚的图瓦特(Touat)及利比亚的古达米斯(Ghudamis),到奈及利亚北部;从利比亚的费赞(Fezzan)到马利的廷巴克图(Timbuktu)。 20世纪晚期人口约90万。 北方图阿雷格人主要住在纯沙漠地区,南方图阿雷格人则主要住在草原和稀树乾草原,饲养封牛和骆驼,并将其中一部分卖给北方图阿雷格人。 图阿雷格人保存了一种特殊的文字,与古利比亚人所用字母有关,名为提芬纳格字母(tifinagh)。 典型的住房是兽皮帐篷,染成红色,南方有时也有席篷。 武器有双刃剑、带鞘匕首、铁镖枪、皮盾牌等。 成年男子佩戴蓝色面纱。

图阿雷格人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和马里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 他们是柏柏尔族的支系,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柏柏尔与塔方言,是用古老的提菲纳格文。 他们是十分稳定的游牧人,放牧羊、牛和骆驼。 现在,图阿雷格人分为萨哈拉地区和萨赫勒地区两支。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些民族中,妇女常常戴着面纱,可是非洲的图阿格雷的男人也戴着面纱。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天,这一民族的男人出去打仗,妇女们在家做好饭菜,等待他们胜利归来。 黄昏,男人们垂头丧气的回来了,他们打了败仗。 妇女们非常气愤,纷纷扯掉头上的面纱扔到男人脚下,说:“打了败仗还有脸见我们,从今以后你们就把脸遮起来吧!”男人们羞愧的拾起面纱缠在自己的头上。 这种面纱叫“达格里”,有的长达5米。 男人们所戴的面纱的黑、白两种颜色,分别标明各自生活的地区。 图阿雷格人社会属于父系大家族社会,但妇女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主持着很多社会事务。 由于图阿雷格人生活在环境艰苦的沙漠中,所以被人们称为“沙漠之王”;又由于他们的奇特装束,因而又被称为“戴面纱的大刀骑士”。

特色

图阿雷格人家庭

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仍过着游牧生活,从而也使得他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与外界很少有来往。 他们仍然带着长矛、刀箭和象征着威严身份的盾牌,仍然像封建时代那样区分贵族和平民,如同他们数世纪以来的习惯一样。 他们的商队仍旧从德尼地区、加尔和卡瓦尔把盐带到苏丹去,保持着原始的商队。 现在这种商队在整个撒哈拉的经济中起的作用虽然已很小,但他们仍然还起着作用。

据推测,他们是北非古代牧民努米迪亚人的后裔。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开始,他们“沙漠领主”的地位开始下降,为了保持他们的生活习惯,于是便过上了游牧生活。 他们仍使用着古老的利比亚文字。 真正的图阿雷格人,肤色是很浅的,他们与阿拉伯人和黑人都没有血缘关系。 约有40万图阿雷格人生活在撒哈拉南部沙漠中。

据一个古老的传说,雷加尔的图阿雷格氏族的贵族头人,是某一皇后廷希南的后裔。 廷希南皇后曾经带着她的仆人塔科白和护送贵族团体进入这一地区,因而图阿雷格妇女便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这里的妇女就不用遮带面纱,在他们心目中妇女是美丽的化身。 其实这里的女子实在是很漂亮的,孩子们属于母亲方面的种族姓,而不属于父亲的姓。 并且父亲不是小孩的男性血亲,而母系的一个兄弟才是。 孩子从一个舅舅那里继承下来,而不是从他们的父母那里继承下来。 妇女的权威是极大的,她们是图阿雷格文明的真正标志。

妇女们可以不带面纱高兴地四处游逛,而男人却必须从18岁起,就在他们脸上罩着一块叫“利萨姆”的蓝布面纱,仅留下眼睛和鼻梁没有遮起来,如果可以看见他的鼻尖,他就被认为装束不当,而受到人们的冷眼。 面纱即使在吃饭时也不得揭去,用勺子从它下面送进嘴里。 现在这一风俗并不像过去那样生硬地照办了,可以在一些场合下见到:一些男人为了吃饭方便而把他们的面纱拉至下颌处,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男人在众人面前换面纱。

在伊斯兰世界,一般来说,男性的地位要比女性高,蒙面纱的也是女性。 但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及萨赫勒地区约巴克图,于公元1100年由图阿雷格人所建撒哈拉沙漠南缘向非沙漠地带过渡的地区却有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在他们那里,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高,而蒙面纱的也是男性。 [1]

起源

约巴克图,于公元1100年由图阿雷格人所建

在伊斯兰世界,一般来说,男性的地位要比女性高,蒙面纱的也是女性。 但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及萨赫勒地区(撒哈拉沙漠南缘向非沙漠地带过渡的地区)却有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在他们那里,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高,而蒙面纱的也是男性。

一般认为,图阿雷格人的祖先是北非的柏柏尔人。 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当地的柏柏尔人逐渐成为伊斯兰教徒。 但是,柏柏尔人仍然时常与阿拉伯人发生冲突,并逐步建立了多个柏柏尔人伊斯兰政权。 为了对付柏柏尔人势力,北非的阿拉伯人号召当时还在阿拉伯半岛老家的阿拉伯人移民北非。 在阿拉伯移民的劫掠性冲击下,很多柏柏尔人无家可归,成群结队地流落进撒哈拉沙漠。 这些流落进撒哈拉沙漠的柏柏尔人各自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独特的群体,图阿雷格人就是其中一支。

在图阿雷格人看来,他们的起源并不是这么回事。 根据图阿雷格人的传说,他们的真正祖先是一个名叫希娜纳的女王。 有一次,女王在女仆塔卡玛特和一些男奴的陪伴下,前往撒哈拉沙漠里的某个地方。 但是在途中,她们的粮食和水用光了,饥饿和干渴袭来,很快就将夺取她们的生命。 忠诚的女仆塔卡玛特为了挽救女王,拖着疲惫的身躯四处寻找食物和水源。 终于,塔卡玛特在一个蚁穴找到了粮食。

女王和随从们得救了,她们继续前进。 最后,女王抵达了目的地。 在那里,女王和女仆与当地人结婚,女王生下了一个女儿,女仆生下了两个女儿。 正是这三个女孩繁衍了第一代图阿雷格人。 据说,女王将死时,要人给她挖好墓穴,然后她穿好衣服,戴上首饰,跳了进去。 1925年的时候,一支美国的考古队根据传说找到了坟墓,并进行发掘,竟然真的发现了一具完好的女性尸骸以及很多随葬品。

通过上述传说,不难想象为什么在图阿雷格人那里女性地位高于男性,实际上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女权社会。

历史

图阿雷格人的生活

图阿雷格人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掌握这种文字的一般只是女图阿雷格人,他们能读会写,很多图阿雷格的文艺作品都出自他们之手。 可以说,她们才是“有闲阶级”。 而男图阿雷格人则要打猎放牧,还得作战抢劫。

在沙漠地带,对图阿雷格人来说,基本上不能从事农业,他们唯有放牧,但沙漠同样也不是良好的牧场。 所以,图阿雷格人的经济生活是匮乏的,完全依赖放牧根本不可能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图阿雷格人一方面向来往于撒哈拉沙漠的商队收取过境税——其实就是保护费,另一方面则干脆武装抢劫过往商队或者周边的定居国家。 有时图阿雷格人自己也参与经商,不过他们的货物一般都是抢来的。

图阿雷格人对撒哈拉沙漠商队的抢劫遵循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不对商队进行毁灭性劫掠,也不天天劫掠,总之要让商队觉得:虽然可能会有劫掠,但有时仍可避过风险,只要赚一把就行,有时被劫点就劫点,剩下的货物如果卖的好也不会亏本。 所以,即使图阿雷格人长期横行于撒哈拉商道,但基本上没有使这些商道断绝。

图阿雷格人除了抢劫商队外,还对周边的国家进行骚扰劫掠,西苏丹的马里帝国、桑海帝国以及中苏丹的加涅姆-博尔努帝国就长期受他们的威胁。 只有在帝国非常稳定、统治者非常强大的时期,图阿雷格人才会保持安分。

但有时,他们仍会在沙漠中劫杀来自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使节甚至前往麦加朝圣的国王,马里帝国就有国王在麦加朝圣后返回时在撒哈拉沙漠被劫杀。 马里帝国的著名帝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时,带了非常多的随从和武装人员,有一个原因就是防止途经沙漠时遭图阿雷格人的攻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图阿雷格人炫耀武力。 在曼萨·穆萨统治时期,图阿雷格人确实非常安分,甚至还向马里帝国进贡。

长期的游牧、劫掠和征战养成了图阿雷格人彪悍的性格,他们也确实非常能打仗,不过他们并不是常胜将军。 据说,本来在图阿雷格人那里戴面纱的是女人。 有一次,图阿雷格男人战败归来,一个个垂头丧气,他们的女人见了之后,又羞又怒,将自己脸上的面纱扯下来,扔给那些男人,对他们说:“你们这些男人真是没用,看来应该由你们来戴这些面纱。 ”就这样,图阿雷格男人戴起了面纱。

面纱之于图阿雷格人的意义可以从两个例子体现出来。 一个是,决不能揭起图阿雷格男人的面纱。 面纱被揭起,对图阿雷格男人自己来说是羞耻,对揭面纱的人来说则意味着死亡。 另一个例子是说,如果在作战中一个图阿雷格人死了,他的面纱也掉了,那么他的同伴——即使是最亲密的同伴——在收尸时,只有将面纱重新蒙上才能确认死者到底是谁。

长期游牧、崇尚自由的图阿雷格人到了近代尤其是现代后,遇到了他们难以克服的难题。 在所在各国政府(如尼日利亚、马里、乍得等)的要求下,他们不得不向定居生活转变,从事一些定居的职业。 撒哈拉沙漠发现石油后,一些图阿雷格人成了石油工人。 但是,图阿雷格人始终无法适应这种呆在原地的生活,他们非常痛苦。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些图阿雷格人在油井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选择自杀。

现代社会已不可能再让图阿雷格人过那种游牧劫掠的生活,现代的经济必须要求他们转变适应。 这样一来,图阿雷格人实际上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图阿雷格人。

习俗

图阿雷格人

图阿雷格人有个独特的习俗,即男子带面纱,而女子则不戴面纱,人们把图阿雷格人称作“戴面纱的人”。 面纱是一块宽为25厘米、长为3米、绣有褐色花边的毛织物,披头盖脸,只露眼睛,在脖子上绕一圈后下垂到胸前或背后。 男子们无论何时都不能不戴面纱或任意揭开面纱,连睡觉时也必须戴上。 只有吃东西时才将面纱揭开一部分,但还需用手遮住嘴。 男人若当着女人的面露出脸嘴时,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失礼行为。 [2]

参考资料

1.伊斯兰唯一女强男弱的民族·中国广播网

2.戴面纱的图阿雷格男人·光明网

下一篇:东归英雄传(东归英雄传电影免费观看)
上一篇: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