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等级称呼(古代美女等级称呼?)

2023-03-03 02:13: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9

一、美女称谓的修辞造词

   (一)比喻造词

   如碧玉、玉女、玉娥、玉姝、玉妃、玉儿、璧人、玉容、玉真、惊鸿等。 “碧玉”原为澄净、青绿色的玉石,后用来比喻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户人家的美女:

   (1)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唐·白居易《南园试小乐》)

   “玉女”、“玉娥”、“玉姝”、“玉妃”、“玉儿”、“璧人”、“玉容”、“玉真”都是用玉来形容美女光润的肤色,比喻像玉那样招人喜爱。

   (2)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吕氏春秋·贵直论》)

   “惊鸿”原指惊飞的鸿雁,用来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后比喻体态轻盈的美女。 如:

   (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沈园》)

   (二)借代造词

   如蛾眉、青娥、粉黛、红粉、红袖、红妆、红颜等。 “蛾眉”、“青娥”为女子细长弯曲的美丽眉毛;“粉黛”、“红粉”为女性的化妆用品;“红妆”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红妆”;“红袖”指女子的红色衣袖;“红颜”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这些词语被借用来指称女子容貌的美丽,称谓美女的代称,如:

   既昼,集罗帏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三)夸张造词

   拥有倾国倾城貌的女子美到能够迷惑君主,祸害国家,致使邦国倾覆的程度,如:

   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二、美女称谓的语义特征

   根据美女称谓的语义特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出不同的分类:

   (一)外在美与内在美

   1.侧重外在美

   有关外在美的美女称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容貌美。 如:红颜、姝丽、玉容、玉面等。 “红颜”原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后来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进而指代美女。 “姝”与“丽”均有“美丽、美好”之意,举一例:

   (1)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汉·傅毅《舞赋》)

   古人觉得美人容貌好像美玉一般洁白温润,如玉一般,就用“玉”来形容美貌的女子。 因而就有了指称美女的“玉容”、“玉面”。

   美女称谓的容貌美,除了上述列举的整体容貌之美外,还有一些词语借用女性脸上的妆容或眉毛等来指代美女,如:蛾眉、粉黛、红粉、红妆等。 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蛾眉”、“青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后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后发展成为美女的代称。 “粉黛” 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红粉”则是胭脂,均为化妆用品,后用“粉黛”、“红粉”喻指美女。

   第二,仪态美。 女性举步轻摇、婀娜多姿、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的美妙仪态往往会受到男性的青睐。 因此,古汉语中有许多美女称谓都侧重在女性的仪态万千上面,如:

   (1)笑君王见错,把一个罪废残妆,认是金屋婵娟。 (清·洪升《长生殿·夜怨》)

   “婵娟”原指姿态美好、轻盈飘舞貌,后用“婵娟”来代指美女。 又如“惊鸿”,原形容美女轻盈优美的舞姿,后借喻体态轻盈的美女:

   (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沈园》

   第三,青春美。 古代女性的漂亮往往与年轻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二金钗之年,十三豆蔻之年,十五及笄之年;十六破瓜年华,二十桃李年华等等。 这里所说“青春美”的是指语义侧重于年纪较轻的美女,有“娇娃”和“少艾”,如:

   (1)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

   (2)《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 ” 赵岐注:“少,年少也;艾,美好也。 ”

   2.侧重内在美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女子的内在美不容易被发现,加上“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侧重女性内在美的称谓难觅踪影,只有《诗经》里流传下来的的“淑女”、“静女”两个。 “淑女”指贤良美好的女子,而“静女”指娴静、文雅的美女。 如:

   (1)《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毛传:“淑,善;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

古代美女的称呼有很多,比如,讲人,红袖,花魁。 尤物,西施,国色,惊红,青果等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梦的美玉,把西施比作沉鱼,把王昭君比作落雁,把貂蝉比作闭月,把杨玉环比作羞花,流传至今。

下一篇:科颜氏白泥真假辨别生产日期
上一篇:哪个是高速应急车道(高速上哪个是应急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