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部典故?作者是为何人?

2023-03-02 04:37: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9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意思是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作者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译文:孔子说:“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 ”

扩展资料

注释:

(1)小人:与君子相对。

(2)养:教养。

(3)孙:通”逊“,指谦逊。

背景:

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 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论语·阳货篇》,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下一篇:近则不逊远则怨是什么意思 近则不逊远则怨出自何处
上一篇:“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