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寡人是什么意思(君王自称寡人是什么意思)

2023-02-24 15:12: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5

学习历史、看电视剧时,每当皇帝自称时总会说“朕、孤、寡人”,例如《甄嬛传》等电视剧电视剧中,皇帝总是称“朕”。 为什么不直接说我呢,而要用这些称呼呢?

其实是古代皇帝为了凸显出自己与一般人的区别,在自称上会用到一些词,并且这些自称是凡人不能提及的。 那么,“朕、孤、寡人”这些皇帝自称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又有哪些意义呢?

一、君主自称为孤

“孤”即单独的意思。 孤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君王的自称的。 孤立无助的人。 众诸侯们觉得自己就像孤家寡人一样,所以自嘲称为孤。 作为一国之君,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势力一手遮天、等级森严,一般人对君主会敬而远之,身边很少有亲近之人,仿佛只有自己,所以自称为孤。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一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例如,袁术、曹操、孙权、刘备习惯称自己为“孤”。 此时“孤”用的比较多。 他也是权力、地位的一种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中,势力、兵力较薄弱的诸侯往往自称为孤。 “孤”有很大自谦的成分,是诸侯在遭遇危机丧败后的自我贬称。 到清朝后,“孤”这个词已经没有在皇室中使用了。

二、君主自称为寡人

有人说,君主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要称自己为寡人呢?从字面上理解,“寡”即少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认为,能够拥有皇权高位,肯定是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有的甚至还要和自己亲人决一死战,即便登上皇位,也是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其实并不是这样。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有不足的人”。 是一个极度谦虚的说法,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而谦逊也是一种美德,这种自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常见。

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服众,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 上天和百姓更愿意将江山社稷交给有德之人,倘若一个君主他没有德行,那么他是管理不好自己的国家的,继而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戴。 所以君主们常常谦称自己为寡人,为了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贤君。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家是比较小的,相互之间战争不断,所以那个时期君主们会有危机感,他们渴望贤能之人,招贤纳士,遇到有才能的人常常会自谦自己为“寡人”,意思是我的水平不行,需要你的辅佐,即放低自己的身段,礼贤下士的一种称呼。

春秋时期诸侯往往自称寡人。 例如北魏、北周、隋朝时期的诸侯王自称为寡人。 此时,寡人之词并未被垄断,虽然是诸侯王们自称为“寡人”,但是一些士大夫也会自称为寡人,没有出现强制措施规定,“寡人”是诸侯王、君主的专属自称名词。

据清代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众多诸侯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实力雄厚的诸侯往往自称为寡人。 到了清朝后,“寡人”这个词已经没有在皇室中使用了。

三、君主自称为朕

“朕”字本身是一种人的自称“我”的意思,一个第一人称的代词。 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 在秦以前,他只是一个普通词,谁也可以用作自称,并且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例如,屈原《离骚》有写道“朕皇考曰伯庸”,其中“朕”就是“我、吾”的意思。

第一个将“朕”自称固定为皇帝专属,是秦始皇嬴政。 他是最常见,也是延续最久的皇帝的自称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树立皇帝的权威,不再以“寡人”自称,而自称为朕,并且“朕”只能由皇帝来用,强调皇权的威严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有一个大臣叫李斯,在一次上朝时,就建议秦始皇给自己设一个专用的称呼,来彰显秦始皇的尊崇,他引经据典,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意,用“朕”作为秦始皇专用,并且只能由他一个人称朕,秦始皇听后欣然答应,于是朕这个称呼就流传下来。

封建社会是封建君主集权制,即天下的山水、草木皆为皇帝所有,皇帝是与众凡人不同的,不能与寻常人相提并论,也是不断地将君主神话,来达百姓对君主顺从的目的。 从秦始皇开始,不但要避讳君主的名字,“朕”这个词也成了君主的代名词,更有天下皇权独尊的含义。

从秦以后,皇帝权威更加巩固,等级、尊卑划分更加凸显。 普通人如果使用“朕”作为自称,就会有逾越皇权的嫌隙,将受到皇帝不同程度的惩罚。

后来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将这自称一直沿袭下去了,并且这种以皇帝为独尊的皇权也随历朝历代演变愈来愈强,直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而彻底终止。

这种唯皇帝独尊的文化不仅深深影响着我国历史,而且还深深影响了东亚一些国家。 他们学习了这种制度,回到自己的国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国家。 例如日本天皇也自称为“朕”。

四、总结

“朕、孤、寡人”三者的不同体现在本意上的不同,“孤、寡人”有自谦、自贬的成分,而“朕”更多的是唯我独尊,强调皇权的高贵,常人所不能匹及的。

“朕、孤、寡人”三者的不同体现在用作自称的年代不同,“孤、寡人”是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用的比较多,而“朕”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树立皇室权威,将其固定为皇帝的独称。

“朕、孤、寡人”三者的不同体现在地位不同上,“孤”是诸侯对自己的贬称,“寡人”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而“朕”则是专称,只有皇帝一人可以使用,更加强调皇权的威严。

纵观历史来看,“朕”这个词,更具权威性、更具有象征性。 秦以后,历代皇帝延用了这个自称。 而“孤、寡人”虽然也曾被皇帝作为自称,但是并不正式,他更多的是被一些诸侯、偏安一隅一带的人使用。

无论哪个君主的自称,他们彰显了统治者的尊贵身份,从侧面反映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无法被超越。 而从“孤、寡人”到“朕”这些君主自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皇权随着历史的不断巩固。

下一篇:烤箱预热是什么意思(烤箱预热怎么操作)
上一篇:一键还原工具怎么使用(电脑一键还原工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