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2023-02-23 21:47: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中国国家重点高等院校

军械工程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中高级装备保障和理论研究人才,以及为外军培养留学生的任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学历教育院校,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学院坐落在石家庄市中心,校园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简称

军械工程学院、军械学院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硕士点

14(含二级)个

博士点

6(含二级)个

国家重点学科

2个

校训

求真知、砺军魂

主要奖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8项

知名校友

郑忠堂、殷仁芳、程勇等

英文名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类别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学校类型

工科类军事院校

属性

军队“2110工程”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

现任校长

张龙(少将)

博士后流动站

5

专职院士

1人

主要院系

基础部、火炮工程系、光学与电子工程系、弹药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等

学校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

学校代码

90035

校史沿革

1947年3月,为适应迅速发展的解放战争形势对技术保障人才的需要,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在山东省诸城创建了军械工程学院最早的前身----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训练队。

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沈阳市成立了后勤青年干部学校。

1949年6月,军委后勤部根据周恩来副主席“火速训练一批军械人员”的指示,在北京通县创办了军械训练大队,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亲自兼任大队长。 建国后,这些训练机构进一步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由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通县军械学校、南京军械学校和沈阳、武昌两所技术兵学校组成的、培养不同层次军械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

1969年9月,同多数军事院校一样,这几所军械院校先后被撤销或停办,使一个刚刚初具规模的军械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毁于一旦。

1973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复建军械技术学校(为正师级单位),隶属总后勤部。 1974年8月在石家庄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1975年9月首期招生开训(复建时间由此算起)。

1978年,学校扩大训练任务,增设大学本科,升格为正军级;1979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并改校名为高级军械学校;1983年8月改为军械技术学院。

1986年8月,定名为军械工程学院;3月,武汉军区后勤部军械修理工训练大队,分出并入,组建军械工程学院军械士官训练大队。

1992年8月,军械工程学院军械士官训练大队分出,组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1992年9月,学院转隶总参谋部,为军级单位;1995年12月被确定为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

1996年2月,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月,学院转隶总装备部;6月,成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

2000年,成为全军重点院校。

办学条件

教学单位

截止2014年,学院设有研究生院,军械技术研究所,基础部、火炮工程系、光学与电子工程系、弹药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装备指挥与管理系、电气工程系、外训系、学员队、信息与管理学院、地方生部、教练团等单位。

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有18个生长干部学历教育专业,18个生长干部任职培训专业,7个现职干部任职培训和轮训专业,包含了自行火炮、地炮、高炮、雷达、火控系统、指控系统、军用光电仪器、无人机、地地导弹、地空导弹、战术导弹、步兵武器、军用电站、弹药等14类步兵、炮兵、防空兵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的主战装备。

本科专业(11个):军队指挥类、车辆运用工程、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雷达工程、军用光电工程、兵器工程、导弹工程、弹药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无人机运用工程、装备保障指挥。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学院有教授、副教授360余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30余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军优秀教师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6人,“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6人,全军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26人、“银奖”获得者20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刘尚合(专职)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张培林

全国模范教师(1人):王永仲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特色专业:兵器工程、雷达工程、军用光电工程、弹药工程、导弹工程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弹药保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行火炮火力系统结构原理》(张培林)

军队院校优质课程(1门):《弹药学》(齐杏林)

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学院先后有25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队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7项。 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军队工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五届、米东、张培林)。

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军队院校新一代教材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学生成绩

2000年-2008年,学院历届学员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均超过96%,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7项、军队级奖励近70项。

在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争中,学院2个参赛队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参赛队获国家二等奖。

2008年,学院学生作品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预赛及第四届全国慧鱼工程技术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

2012年,在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中,学院作品“一种多功能气相防锈油”、“调幅式安全锯”2项成果获得金奖,还获得银奖6项和铜奖3项。

2013年,在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和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军械工程学院参赛成绩均名列军队系统参赛院校前列,共获得三项全国团体一等奖。 这两项赛事都是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是各自学科领域内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工程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军队重点学科,先后有14个学科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领域,3个总装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2个):军事装备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军队重点学科(4个):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博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流动站(5个):军事装备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装备学

全日制工程硕士(6个):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兵器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止2004年,学院建有兵器测试中心、电子测试中心、弹药试验中心、计算中心和中心实验室、兵器防电磁危害实验室和维修工程实验室7个大型实验室,其中兵器防静电危害实验室为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电磁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止2014年,学院累计有1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高等级奖励,130余项专利获得授权。 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8项、二等奖309项。 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000余篇,出版科技着作310余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弹药可靠性工程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装备电磁脉冲模拟与防护技术研究”(2009年)。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典型军用电子设备电磁脉冲效应与防护技术研究”。

据2000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中心发布的1999年全国高校学术排行榜,学院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在全军院校名列第二,其中进入ISTP检索系统的论文数量列全军院校首位,在全国900多所高校中排名第17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4年,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60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建有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容量超过40TB,实现了与国防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部分军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刊载与军事机械和军用装备等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3年获《中国学术革(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院训

求真知、砺军魂

院训基本释义:求:追求、探求;真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包括人类已知和未知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砺:磨练、砥砺;军魂:军队、军人崇高的精神,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军队、军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和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等。 院训倡导全院师生员工,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砺志图强、追求卓越,忠诚国防事业,掌握过硬本领,勇攀科技高峰,为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忠实履行军队的历史使命、军人的神圣职责而不懈奋斗。

院风

团结、创新、严谨、求实

校园文化

学院成立了由学员组成的军乐队和艺术团,每年聘请文艺界知名人士到学院表演、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艺术节、科技周等大型活动,为学员展示不同才能提供了平台。

学校先后邀请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公方彬、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孙玉玺、百家讲坛名人纪连海等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就社会"热点"问题作系列讲座,让学员得到高档次、深层次的思想启迪。 先后邀请了航天测控专家李济生、革命老英雄高玉宝、"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等军内外英模人物来院作报告,同学员一起谈人生、讲理想。

学院以两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以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为牵引,以每年的元旦文艺会演、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提升学员的全面素质搭建平台,让学员在文体活动中锻练才能,施展才干,增长本领。 学院还专门建设了文化专修室,先后开设了音乐、美术、摄影等文化工作课。

先后邀请了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杨洪基、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音乐教育家周荫昌等一大批等军内外文化界名人作为客座教授来院讲学,使高雅艺术进入学员课堂,走进学员生活。 学院1996年被评为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2005年又被评为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

学院领导

政委:陈剑飞(少将)

院长:张龙(少将)

校园环境

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中心,校园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 拥有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实验训练中心,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各类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1万余台(套),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馆藏图书60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建有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容量超过40TB,实现了与国防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部分军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学院校园网网络终端复盖了全部教学场所和学员宿舍,主干网网速达到1000兆。 配有先进的视听设备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院内文献信息联机检索系统。 学院园区网实现了与军事训练网、教育科研网等联网。 野外综合演练场、封闭式轻武器射击场、军事障碍场等可供学员进行模拟战时军械勤务保障训练和军事科目训练。

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音像制作播放系统,并可通过卫星接转国内外电视节目。 2个不同水深的标准游泳池、1个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1个标准化运动场、2个设施齐全的队列训练场,1600多个座位的大礼堂和400多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等大型教学保障和文化活动场所。

知名校友

截止2014年,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军,大都成为通用装备

论证、监造、保障、管理、指挥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并涌现出"探索弹道奥秘的年轻人"张兴社、"拆弹王接班人"王岩、"后勤之星"朱道民、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刘卫星、"基层建设标兵"李聚通、胡自伟,全国人大代表万让鑫、邓晓宏、蔡朝元、郑忠堂、杨福东、周平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150余名毕业学员走上了军、师职领导岗位。

郑忠堂,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1981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地炮专业。

唐东成,全军优秀共产党员,1975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弹药专业。

艾春玲,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获得者,1980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地炮专业。

程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军优秀教师,1982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仪器专业。

殷仁芳,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全军杰出人才奖获得者,荣立二等功1次,1976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地炮专业。

万让鑫,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雷达专业。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学院简介·军械工程学院招生信息网

下一篇:买手 (时尚潮流最前沿的一种职业)
上一篇: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