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 (蛙科蛙属动物)

2023-02-23 14:42: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3

牛蛙蛙科蛙属动物

牛蛙(RanacatesbeianaShaw)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牛蛙,俗名美国水蛙,个体硕大、生长快、产量高。 原产于北美洲地区,已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 牛蛙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 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 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但同时牛蛙也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

中文名

牛蛙

拉丁学名

Lithobates catesbeiana(Shaw)

别名

菜蛙

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亚纲

滑体亚纲

无尾目

亚目

蛙亚目

蛙科

亚科

蛙科Ranidae

蛙属

亚属

蛙属

牛蛙

亚种

牛蛙

分布区域

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新疆、云南、浙江、福建等

中文学名

牛蛙

中文别名

喧蛙

英文名

Rana Catesbiana

引入路径

有意引进,用于养殖目的

种群建立状况

部分地区建立种群

简介

起源: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北到加拿大,南达佛罗里达州北部。

牛蛙

分布范围: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新疆、云南、浙江、福建等。

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及时间:1959年从古巴引进,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甘肃、四川、云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以及厦门、宁波、中山、湛江等地进行驯养。

可能扩散的区域:植被茂密的坑塘、湖泊、沼泽、沟渠及有稻田、低洼地的中国各地区。

生境类型:气候温暖的地区,典型的栖息环境——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 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 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

营养和环境条件:捕食昆虫、小虾、小蟹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小鱼、小蛙、蝌蚪、蝾螈、幼龟、蛇、鼠类小型脊椎动物,食量颇大。 蝌蚪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轮虫和多种昆虫的幼虫,苔藓和水生植物为食。

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严格管理养殖种群,限制养殖种群的野生放养,加强养殖种群的防逃逸措施。 通过大量捕捉、收购成蛙作为食用和工业用,以减少野生种群的数量,控制野生种群的增殖。

牛蛙

形态特征

成体体长一般在70-170毫米间,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是现生最大的蛙类之一。 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 雌性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的则明显大于眼。 颗褶从眼后绕过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为明显。 第四趾甚长,蹼不能完全达趾端。 体色由于地区的不同,往往变化很大。 背部变化从绿色至棕色均有,但多为绿色。 通常杂有棕色斑点,有时有灰色或棕色的网状花纹。 腹面白色,有时有灰色斑,在成体的喉部,常常有黄色条纹。 [2]

生活史

从卵产出起至长成能繁殖的成蛙需要4-5年,在广东气温较高的地区只需要3年。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可存活7年以上。

产地分布

牛蛙

牛蛙(RanacatesbianaShaw)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 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已被世界上多数国家引种养殖。 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 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牛蛙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养殖产量逐年递增,牛蛙产量已达15万吨。

研究进展

牛蛙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0年代末首次引入我国。 养殖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现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牛蛙

国内关于牛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殖技术、养殖条件下及自然条件下的生活习性等方面。 但随着牛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因自繁自养、近亲繁殖而导致牛蛙生长减慢、个体变小、繁殖力下降、抗病力下降等种质退化现象,很多学者开始从牛蛙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王晓清等对牛蛙的可称量性状、生长特性、繁殖力进行了研究,以找出其生物学特征和生长规律,为鉴定牛蛙和其它蛙种、保护和保存牛蛙原种优良胜状及种质、避免苗种生产中种质混杂和退化提供参考。

牛蛙

王晓清等针对雌雄牛蛙器官组织LDH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鉴定牛蛙品种或种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对丰富牛蛙遗传学基础研究,促进牛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牛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也有相关报道,而朱传炳等进一步研究了牛蛙的核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更为准确的遗传背景和理论依据。 陈爱萍研究分析了牛蛙的营养成分;王晓清等对雌雄牛蛙的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评估牛蛙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郑小乐等针对牛蛙软罐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郭晓强等对牛蛙系列产品的加工进行了探讨研究,做到可藏性佳、具有营养型和方便性等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食品营养化、方便化和速食化等要求日益提高,牛蛙的深加工制品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对牛蛙养殖业、综合利用及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价值

牛蛙

牛蛙全身都是宝,是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身的大型经济蛙类。 牛蛙肉是上乘美味食品和高级的保健药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同时,牛蛙肉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解毒的功效,夏季食用可避免皮肤生疮毒,手术患者食用可促进伤口愈合,肝、肺病患者食用可明显增进食欲。 此外,牛蛙皮是优质的乐器材料,上等的制革原料,还可提炼高级豁胶;牛蛙油可制优质油脂,牛蛙脑垂体是高效的催产激素,牛蛙的下脚料可制优质饲料。 牛蛙还是良好的实验动物,是忠实的植保卫士。 人工养殖牛蛙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价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病害防治

1、蝌蚪气泡病

患病的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内充满气体,严重时很快死亡。 病因是水中溶氧过饱和。

流行期:主要在夏季。 防治:对蝌蚪池中的水质要注意检查,水生植物过于繁茂的池,应经常注入新水;发生气泡病后,应将漂浮的蝌蚪捞置于新鲜水中暂养,停食1~2天,并用食盐水均匀泼洒(终浓度为4g/㎥)。

2蝌蚪出血病

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块,并在水面打转,腹部有血水流出。

流行期:6~8月,病因未明。 防治:清塘消毒,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每隔7~10天用二氯氰脲酸钠、二氧化氯或其它消毒剂全池泼洒。

3锚头鳋病

锚头鳋寄生在蝌蚪的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肿胀,寄生多时,蝌蚪焦躁不安。

病因:锚头鳋。 流行期:四季均可发生。

防治:进行综合预防。 方法是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终浓度为0.5~0.7g/m3),每隔1周左右泼1次药,连泼2~3次。

4车轮虫病

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病因:病原体是车轮虫。

流行期:5~8月。 防治: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 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 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终浓度为:硫酸铜0.5g/m3,硫酸亚铁0.2g/m3)。

5红腿病

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 腿底侧、后肢、腹下皮肤有红点或红斑,或呈弥漫性红色。 有的病蛙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或皮肤溃烂。 腹部膨胀,伴有水肿或肝炎、肝坏死等病。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 流行期:5~10月。

防治:幼蛙和成蛙养殖密度要适量。 每周用漂白粉或硫酸铜全池泼洒消毒,保持良好水质。 用食盐水浸泡病蛙,每次10分钟,每2天重复1次。 对病蛙要隔离治,防止传染。 或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15分钟,病情严重者可浸泡2天,即可治愈。 也可用氟哌酸泼洒,池水终浓度为0.05~0.1g/m3。

6烂皮病

刚发病时,牛蛙的头部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花纹,接着表皮层脱落,露出背肌,后扩展到躯干,以至整个背部。 重者皮肤腐烂脱落,肌肉裸露,扩展到全身,拒食,不爱活动。

病因:长期摄食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所致。

流行期:春、秋季。 防治:以预防为主。 在养殖的过程中,饵料要多样化,并可用新鲜小鱼喂养治疗。 在饲料中适当补VA和VC,在病蛙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

牛蛙的笼养

7胃肠病(腹水病)

四肢无力,不活动,也不摄食,肠道不同程度的充血发红,腹腔积水,腹水呈黄色或红色。

病因:气单胞菌和链球菌。 流行期:5~8月。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饲料要新鲜。 水池要用二氯脲酸钠或表面活性剂消毒。 病蛙用酵母片饲喂,每日2次,每次半片,连喂3天。

8旋转病

发病初期,病蛙在水面作间歇性旋转,随后出现头部向一侧歪斜,眼球突出,失明。 成蛙、亲蛙在出现症状后2~3天死亡。 蝌蚪患病时,腹部膨大,腹部、后肢有出血斑点,在水中旋转式仰游,随后死亡。

病因: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 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 蝌蚪、幼蛙、成蛙均可发生。

防治:用生石灰将池水pH调至7.5~8.2,再用红霉素全池泼洒,有一定的效果。

牛蛙养殖的病害较多。 卵及蝌蚪阶段敌害是以水生昆虫类的幼虫、成虫、幼蛙及鸟为主;成蛙的敌害主要是以兽类、爬虫类为主。 各种疾病的预防并不难,只要注意控制好水质,保证饵料的质量,加强管理,就可将发病率降至最低。

饲养管理

幼蛙的饲养

1、幼蛙饲料

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虾等;另一类为“死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家禽内脏、碎肉、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

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或木框聚乙烯网布制作。 幼蛙以每250-300只搭设1个食台为准。 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食。 驯食的原理是使饲料在水中移动,让幼蛙误以为是活饲料,从而完成摄食。 驯食一般要求在幼蛙变态后的5-7天进行。 常用驯食方法:①拌虫驯食。

即将蚕蛹、猪肺、鱼块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加工成直径小于3毫米的颗粒词料放人食台,按比例放人黄粉虫、蛆虫、蚯蚓等活饲料。 拌虫驯食一般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死饲料”和“活饲料”的比例为1:2,第二阶段为1:1,第3阶段为2:1,每阶段7-10天。 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长时间,直到幼蛙能直接摄食静态饲料为止。 ②抛食驯食。 在幼蛙比较安静的堤边斜搁一块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1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食台。 每天定时将饲料抛向斜搁的小木板上,让饲料沿斜放的木板滚落到下面的食台上。 ③滴水驯食。 即在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内放置1-2块小石块,食台网底沉人水中4-5厘米,食台的正中上方设1条小水管,水连续不断地滴入食台正中,荡起水波和涟漪,再将静态饲料放人食台,其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断地漂动。 ④震动驯食。 将弹性很好的弹簧安装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将食台安装在牛蛙池四周的堤梗边或池中陆岛上,食台底部离地面5-7厘米,食台上放“死饲料”和少量的蛆虫、蚯蚓等,牛蛙看见蛆虫即会跳上食台。 随着牛蛙不断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动带动了“死饲料”不停地震动和滚动。

3、饲料投喂量

牛蛙幼蛙食欲十分旺盛,一天之中摄食的时间一般都在6小时以上。 因此,投饲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3小时内吃完为佳。 日投饲量为蛙体总重量的10%-15%。

幼蛙的管理

1、遮阳

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因此幼蛙池必须设有遮阳棚。 遮阳棚一般用声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1倍左右,高度高出食台平面0.5-1米即可。 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1.5米处遮阳。 此外,还在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米高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阳,又能收获作物。

2、控温

幼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 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 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更换部分池水。 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且新水和原池水温差不得超过2-3℃。 还可以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2次水降温。 越冬保温措施包括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

要经常清扫食台上剩余残饵,洗刷食台。 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池水清洁。 每隔10-15天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幼蛙池。 一旦发现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换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洁。

4、除害

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可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捕捉、驱赶蛇。

5、分养

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致,蛙体大小相差悬殊。 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幼蛙生长同步,以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

成蛙的饲养管理

1、成蛙池的选择与设计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 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 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成蛙的后腿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还会掘土打洞,爬墙上树。 因此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 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 因此,为了减少防逃设施的成本,在蛙池周围不留可立足的陆地,水深至少要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则防逃设施只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或在建池时,池壁高出水面30~40cm,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纱窗布即可。

在高温季节,牛蛙喜欢栖息于荫凉水中,蛙池周围应多种高大树木遮荫,无树木者,可搭荫棚,大的池塘或洼地,还可在其中种值莲藕或其他叶多叶大的挺水植物,周围陆地多植花卉,既可吸引虫蝶,又使整个饲养环境显得优美。

牛蛙养殖池内都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在自然条件下,它们可以利用隐蔽物或洞穴作为栖息场所或藉以逃避敌害的屏障。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整个饲养池都是适宜的栖息环境,又没有什么敌害侵袭,故没有设置隐蔽场所和洞穴的必要。 相反,牛蛙长时间躲在隐蔽处,影响摄食和生长。 成蛙若要在室外越冬,只需把池水加深到1m左右,不要搭棚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在有温泉水或工厂余热的地方,可以利用热源进行冬季加温养殖。

室内养蛙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面积,室内蛙池设计应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的栖息和摄食的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的区域。 浅水区保持水深10cm左右,深水区水深30~40cm,进水口在浅水区,出水口在深水区,进出水口成对角线。 深水区只占整池面积的1/4~1/5,可设在池的一头、四周或出水口附近。

2、成蛙半精养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

将体重100g以上的蛙放入以上大池或稻田,池中设几个浮于水面的饲料台,按精养方式那样每天投饲。 但由于蛙不容易集中摄食,有一部分蛙没有吃到人工饲料,可用天然饵料补充。 获得天然饵料的主要方法是灯光诱虫。 昆虫趋光,对不同的灯光有一定的选择性,诱虫效果黑光洒优于日光灯,日光灯又优于普通电灯和白炽灯。 诱虫的时间可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初结束。 刚好是在牛蛙的最适生长期内都有虫可诱,而虫的多少也几乎与牛蛙对饵料的需求量相吻合。 因此,若能很好利用灯光诱虫,可以解决牛蛙的大部分饵料,白天再投喂少量配合饲料,效果更好。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m处,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 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傍晚开灯,诱虫主要在上半夜,下半夜较少。 若蛙多虫少,也可通宵开灯。 下雨、大风则不宜开灯。

半精养方式,牛蛙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3、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m2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 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 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 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在常温条件下,成蛙的养殖是4~10月,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 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在22~28℃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若温度低于22℃或高于28℃,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利于室内通风。 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关闭门窗,以便保温。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 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或将室内电灯打开,作为给饵信号,以后形成条件反射,一有信号,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牛蛙的配合饲料,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 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体重约在200~250g左右时,可补充投喂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越冬管理

1、洞穴越冬:

为了适应牛蛙挖洞潜伏的习性,可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处,平水位线挖若干个直径15cm,深1m的洞穴,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2、潜水越冬

蛙池要保持水深1~1.2m,不要让水面结冰,池底要留有淤泥6~9cm厚,以便牛蛙潜水蛰伏淤泥越冬。 当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要进行水面破冰,以防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凝固

3、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高约70cm左右,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40cm左右,用木竹搭架,铺上草帘(重复叠盖),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

4、室内越冬

在室内向阳方向用砖砌一个高50cm左右的池子,在池内铺上松土30cm左右,再在池内放一个水盆,盆缘与泥土等高,使土壤长期保持一定湿度,池口加盖薄膜封包,还可以在池内悬一盏40W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安全越冬。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牛蛙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99 千卡

蛋白质

22.3 g

脂肪

0.4 g

胆固醇

19 mg

饱和脂肪酸

0.1 g

多不饱和脂肪酸

0.1 g

单不饱和脂肪酸

0.1 g

水分

76 g

碳水化合物

0.3 g

灰分

0.7 g

叶酸

4 μg

αE

0.1 mg

33 mg

23 mg

140 mg

230 mg

9 mg

0.01 mg

0.4 mg

0.05 mg

1.2 m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4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13 mg

烟酸(烟酰胺)

4.1 mg

泛酸

0.18 mg

维生素B6

0.22 mg

维生素B12

0.9 μg

维生素D

0.9 μg

维生素E

0.1 mg

维生素K

1 μg

参考资料

1.牛蛙的“牛”脾气·猪友之家

2.牛蛙品种图片大全·农业知道

下一篇:天然气减压阀 (工业产品)
上一篇:科技创新导报(科技创新导报是核心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