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晒和父母聊天记录,“讨要”生活费要优雅,爸妈回复太搞笑

2023-02-23 08:00: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1

  相信不少的孩子都听过父母吐槽:怎么就不能像国外一样,到了十八岁就把你赶出去!还天天找我要生活费?

  国内十八岁的孩子很多还在读大学,就算偶尔做做兼职,也需要家长支援一些生活费。 何况兼职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生活费这个问题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场博弈。 孩子盘算着怎么多找父母要点,父母打算着怎么把这熊孩子拉黑。

  

  一.当代大学生和父母的聊天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种

  1. 花式要生活费

  要说孩子的读大学以后,父母最害怕的是什么消息,那必然是儿子或者女儿发消息说:爸妈,我想你们了。

  就在父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下一秒肯定就是“我最近手头有点紧”。 看在孩子都想家的份上,父母一般都会打一点钱过去救济一下。 可是这招数用多了就不管用了,父母就开始免疫了。

  

  “妈妈,我想你了”

  “别想我,还没到月底。 ”

  要钱的招数已经被妈妈彻底识破,休想再“坑爹坑妈”,只要钱握在父母的手里,你就得一直想着爸妈。

  2. 不懂年轻人的梗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朋友圈是会屏蔽父母的,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不了解年轻人的生活,很容易误会。 例如下面这个“追星女孩”,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宋仲基的朋友圈,大概是追星表白语。

  

  结果妈妈以为宋仲基是女儿的恋爱对象,想让女儿带着他回家吃个饭,其实女儿也想带回去,无奈人家都不认识自己啊!

  3. 父母把孩子当垃圾桶里捡来的

  有时候和父母聊天能被怼得说不出话来,还不能反击。 爸妈说你长得丑,你就要无条件接受,父母说你脸盘子大,你也要无条件接受。 毕竟月底还要领生活费,真的有些绝望了。

  

  就像是被命运掐住了后脖颈,果然是经济独立才有话语权啊!在校大学生还是多多奋斗,趁早独立,就能摆脱被生活费支配的人生啊!

  4. 父母“独特的关爱”

  父母不懂梗的时候,还会给孩子们转发各种“致癌”文章,天下万物就没什么能吃的。 要是很晚发朋友圈,还会被父母教训,怎么又熬夜了?要是发朋友圈吃烧烤,父母又会打电话询问,怎么又在吃垃圾食品。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无时不在的,这种关心感觉很温暖,又让年轻人有些无奈。

  

  其实父母对孩子肯定是关爱的,只是在温暖的爱中,也需要引导和教育孩子,不能盲目溺爱。 所以亲子关系是一张一弛的,孩子们也不要怪父母太过于严苛,有时候对孩子严厉一点,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二、大学生生活费,究竟应该怎么分配

  其实每个地区的生活经费肯定是不同,随着时代不同,生活费也呈现上涨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生活费都在1200-1800元之间,要是有两千块一个月,可以生活得不错了。

  要是三千块以上,绝对是土豪朋友了。 低于1200的生活费,孩子可能需要做兼职,或者是省吃俭用才能吃饱饭。 虽然大学生不用租房,还有食堂吃饭,但是毕竟是一个小社会,也会有社交和其他用处。

  打扮自己、出门游玩、和同学一起活动,都是锻炼人的事情,也是需要经费的事情。 只要不是奢侈消费,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商量,不必将范围定得太死。

  

  但是大学生也应该定制好自己的消费计划,不要到手多少就花多少,反正有父母兜底,这样的消费习惯对以后的理财思维没有好处,还会养成啃老的习惯。

  父母除了养育孩子,教育孩子学习要搞好以后,消费观也需要引导,不要有太高的物质欲望,购买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奢侈品等物件,或者是太节约,导致自己吃不好穿不好,让其他人瞧不起,也是没有必要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常合理的消费,也是一种生活技能。

  今日话题:你认为大学生多少生活费合适?你觉得大城市1200一个月能生活吗?大学生用生活费购买奢侈品合适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多多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zhonghebaike/60870.html

下一篇:买瓷砖哪里便宜(瓷砖在哪里买便宜又好)
上一篇:为什么怀孕嘴巴是苦的(怀孕胃难受嘴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