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怎么读音(“一语成谶”的“谶”是什么意思)

2023-02-22 20:31: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譍、詩、讖”。 在现代汉语中,“诗”简化为“诗”,“讖”简化为“谶”,“诗”字又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诗”。 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请见“谶”字的解说。 三个详情如下:

1、譍。 读yìng。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以言对也,从言,声。 ”形声字,本义是用言语对答。

(《说文》的譍)

这个字的原始字形如上图,这里的“譍”,其实是后起之字。 “譍”实际就是“應”,也就是答应的“应”。 答应时用言语答应,就是“譍”。 《说文·心部》收有“應”字,到本字时再详细解说,此略过。

(答应)

譍的小篆写法如图:

(譍字的小篆写法)

2、詩(诗)。 读shī。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诗,志也。 从言,寺声。 ”形声字,本义是用言语表达心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说文解字》列了“诗”的古文写法,这种写法不同于战国文字的写法,如图:

(诗的字形发展)

看字形发展,“诗”最早应当是从心㞢(之)声。 杨树达《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诗》在《说文》后又加了“志发于言”四字。 称“志字(今本《说文》无,由徐、段补)从心㞢声。 寺字亦从㞢声,㞢、志、寺古音无二。 古文从言㞢,言㞢即言志也。 篆文从言寺,言寺亦言志也。 ”“诗与志虽无二,究有内外之分,故许复以志发于言为说。 ”

也就是说,在早期,“㞢、志、寺”发音完全相同,古文写成《说文》古文“言㞢”写法,与后来的“言寺”写法,意义并无差别。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这是同声为训。 诗,就是表达心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的特征是通过精炼有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诗·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有个叫孟子的宦官,受人陷害写此诗篇。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 这是在说诗赋的特征与区别。

本义之外,诗字还有其他用法,常用的有:

(1)特指《诗经》。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庄子·天运》:“(孔)丘治《诗》、《书》、《礼》、《乐》、《春秋》。 ”这里的《诗》指的也是《诗经》。

(《诗经》)

(2)指赋诗歌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诗,歌咏功德也。 ”询问了封禅的具体情况,赋诗歌颂恩泽的博大,推衍符瑞的富饶。

(3)同“邿”。 春秋时国名。 在现在的山东省济宁县东南。 《公羊传·襄公十三年》:“夏,取诗。 ”陆德明释文:“诗,二《传》作邿。 ”

此外,诗还是姓氏。 《万姓统谱》有载:“诗,见《元和姓纂》。 望出合浦。 ”

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的小篆写法)

3、讖(谶)。 读音有两个:

(一)chèn。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谶,验也。 从言,韱(读xiān)声。 形声字。 本义是“征验”。 引申为谈论预言、征验的书籍。 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六:“谶,秘密书也。 ”《史记·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 ”公孙支写下来并把它藏好,秦国的预言这时就传出来了。 书法、篆刻史上有个著名的《天发神谶碑》,就是东吴末帝孙皓为维护其统治,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的。 这里的谶,用的就是谶的本义。

(《天发神谶碑》拓片局部)

也指预言和有预言意义的事。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思前想后,竟应了前日梦中之谶,千愁万恨,堆上心来。 ”有个成语“一语成谶”,其中的谶就读chèn这个音,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也有戏言成真的意思。 网络上有“一语成畿”的写法,是因“畿(jī)”和“谶”字的混淆而导致的网络错别字。

(二)chàn。 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同“懺”,简化字是“忏”。 意为忏悔。

谶的小篆写法如图:

(谶的小篆写法)

(之39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一篇:亚洲日式校服二本三本的区别是什么(日本女孩校服为什么那么短)
上一篇:如何腌制咸鸭蛋(腌制咸鸭蛋的2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