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木的资料(关于树木的资料(生长环境.外形))

2023-02-21 06:38:5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6

温度与树木

一般说来,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如果低于10℃,当地就不能生长乔木。 气温越低,灌木便越矮,以至只能生长草类。 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即使最北的黑龙江省漠河县,最热月平均气温亦达18.4℃,依然林海莽莽。 我国因夏季气温过低而影响树木生长的情况只发生在高山上,东北约在2000米以上,华北约在3000米以上,青藏高原上大约3500~4500米以上的山区就是如此。 邻近这个高度的地方,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乔木已明显变矮,在武夷山主峰附近和云南横断山脉云岭上部,我都曾见到过这种由于主杆上分枝间距缩短而形成的小巧玲珑、十分美观的树形。

夏季低温决定了树木是否可以生存,冬季低温则决定生存树木的种类。 从东北到华南,从高山到海拔较低的地区,由于冬季最低气温的逐渐升高,树木种类也从耐寒的寒温带针叶林演变到温带的阔叶落叶林、不耐严寒的亚热带阔叶常绿树种,以至郁郁葱葱不见天日的赤道雨林。 经济林木的分布对温度的要求更加严格。 温带的苹果树一般不能耐零下30℃左右以下的严寒,因此东北苹果一般只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沿岸,亚热带的柑桔害怕零下7~9℃低温,如果最低气温低于零下9~11℃,柑桔园会遭到毁灭性的冻害。 因此长江以北种柑桔无经济价值;热带作物橡胶,气温5℃时就会受到冻害,这就是我国热带纬度上仍不一定能种热带作物的原因所在。

观察我国各大城市的行道树木也可以发现许多树木与气候的关系。 北方属温带气候,多采用阔叶落叶树作行道树种,甚至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如此。 因为这些地区夏天的太阳高度和气温都比较高,阳光热辣辣的,此时行道树正好起到荫凉路人的功用。 待到冬季寒潮滚滚南下,气温剧降,这时树木已掉光了叶子,慷慨地让那温暖的阳光洒满人行道。

但是在热带地区,炎夏十分漫长,即使冬季气温亦较高,因此行道树多取常绿,一年四季遮阳。 在广州、南宁等华南大城市里,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冠常已连接,使马路成了一条凉廊。 那里生长一种树叫榕树,在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冬季温暖地区均可成活。 雨季中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从树枝上下垂的气根生机旺盛,一旦到达地面,即在土中生根,逐渐变成真正的树干,由于这些次生树干的支撑,榕树枝干可以继续向横里生长,若干年后,一棵大榕树便可独树成林,甚至占地几亩。  

降水与树木

如果温度条件可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那么树木究竟能否生长,以及长成什么样子,就要看降水量的多少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都是由于水分的极度缺乏以至不能生长树木及草类而成为荒漠的。

第二,在热带地区,一年只有一个雨季(夏季),如果雨季中雨量较少,例如非洲年雨量500~1000毫米的地区,是一种稀树草原景观(萨瓦纳)。 草原上稀稀拉拉地分布着一些较矮的乔木,一般具有伞状树冠,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猴面包树了。 这种树树干粗壮,疏松的肉质树干内储存着大量水分。 果实常重达数斤,淀粉质果肉可供食用,因此才有“猴面包”之称。

第三,大约30°~40°左右纬度的大陆西岸,是一种地中海气候。 这里冬季尚较温暖,树木照样生长。 降水对树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降水和热量季节匹配不当。 地中海气候的雨季在冬,夏季反是干季。 树木为了度过干旱的长夏,因而森林不密,树木不高,树叶坚硬呈革质,有的常有许多茸毛,没有光泽,称为硬叶常绿林。 橄榄是地中海气候最重要的经济林木。

第四,海拔较高、范围较大的山区,其各处的植被景观可以相差很大。 这主要是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降水量巨大差异所造成的。 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 因此在最典型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山麓荒漠而高山上有森林的奇迹,例如我国天山北坡、祁连山北坡等就有这种情况出现。 迎风坡雨量常比背风坡多得多,因而山区迎背风坡植被景观也可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位于热带季风区中的柬埔寨西南部,面迎西南季风的豆蔻山脉西南坡年雨量可以多达3000毫米以上,最多雨的卜哥山甚至可以超过5000毫米,因而西南坡上均为热带雨林景观,树木分层,林中藤本和攀援植物极多;但是背风东北坡(包括首都金边地区)由于地形影响,年雨量大为减少,仅有1000~2000毫米,因此林相稀疏,树种单一,而且到了旱季后期,植物为了自我保护,减少高温下的巨大蒸发,竟然掉光了一身树叶(即树木不是冬季而是春季落叶),可是它仍然是乔木!在我国西双版纳,我也曾看到冬春干季中橡胶林内叶落满地、枝上树叶稀疏的情况。 当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到临界值以下时,植被景观也可发生质变。 例如我国大兴安岭东坡,面迎太平笊侠吹亩�霞痉纾�暧炅?50~500毫米,温带森林满坡,可是背风西坡年雨量减少到250~300毫米,因而草原无际,淹没牛羊,遂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世界上甚至也有迎风坡是森林而背风坡为荒漠、半荒漠的极端情况,例如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山脉。  

风与树木

一般说来,风并不影响树木的生存,主要只影响其外形。

我在云南植物园(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见到一些树木,它们的胸径并不比一般人的胳膊粗多少,但却可长到约20米高,显然它们必然生长于无风或小风的环境之中。 确实,附近仅96公里的景洪气象站年平均风速仅0.5米/秒,西双版纳是我国最小风速区之一。

随着风速的增大,如果各种风向机会均等,一般来说也不会对树形发生重大影响,与静风环境相比,仅仅是树冠稍有不同程度地减小罢了。 但是当风向比较单一,即当地只有一种盛行风向时情况就不同了:树木面迎盛行风向的一侧由于经常受较大风速吹袭,水分蒸发大大加速而使新生枝芽生长缓慢以至枯萎;而背风的一侧仍能继续生长,从而使树形发生不对称,气候学上称之为风成偏形树。 有些偏形树很像倒放的扫帚,帚尖指向盛行风吹去的那个方向,成为活的气候风向标。 我1987年1月在昆明机场候机大楼前就见过这类偏形树。 应当说明的是,在昆明地区,虽然夏季盛行从印度洋上来的西南季风,冬季盛行来自西南亚的西南偏西风,即全年盛行偏西风,但一般情况下全市并无偏形树发生。 因为昆明市平均风速不大(年平均风速仅2.2米/秒),而且从南风到西风(按16方位统计)间的年平均风向频率和只有43%,除了年平均静风频率30%以外,还有27%的其他风向频率。 但是在昆明机场候机楼前的植物小区里,由于它背倚巨大的东西走向的候机大楼,相当于半个狭管,偏西风速在此加大,并成为单一西风风向,才促使植物小区中多数树木成了偏形树。 候机楼前通向停机场的道路两侧各有一株这样的偏形树,由于它们紧靠大楼,因而偏形程度最重。

但是,一般说来,在世界上,除了盛行风频率特别高的信风带和西风带中的有些地区外,其他地区一般只有在狭谷或风口处才会有偏形树存在。 例如我1982年在横断山区考察时,曾发现下关市南郊正对西方漾鼻江河谷处有很多偏形树存在。 还有,从下关市到大理县城10余公里的公路上,相应苍山山脉的每一个隘口,公路两旁的行道树也均呈偏形。 不过这里的偏形树主干并不弯,只是迎风面枝条极少甚至没有。 下关市南郊正对漾鼻江风口,风速最大的地区甚至背风侧的林叶也难以生长,以至于逐渐干枯死去。 在横断山区考察中,我还在南北走向的澜沧江河谷(德钦县日咀村)看到了主干向北弯的严重偏形树木存在。

树木之最

世界树木之最

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的银杏树。 此树最早出现在世界上是一亿六千万年前的株罗纪时期。

最高的树:是澳大利亚的桉树。 最高可达155米,相当于五十层房那样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比它更高的树。

最大的树:是美国的世界爷。 它的故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它生长在高山上,不怕严寒,树干巨大,最大的一棵世界爷,树干的下部周长竟有46米。

最矮的树:是生长在高山冻土中的矮柳,因受气候的影响,它的茎匍匐于地面上,高度不超过5厘米。

最粗的树:是地中海的埃特纳山地的大栗树。 周长达55米,树下有一洞,可作仓库和宿舍。 最硬的树:是生长在朝鲜和我国交界处的铁桦树。 弹打在木头上,就象打在厚铁板上一样,它比橡树硬3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树。

最重的树:是黑黄檀。 1立方米的黑黄檀木材干重达1100多公斤。

生长最慢的树:是喀拉哈里沙漠中的尔威兹加树。 它的生长速度慢得出奇,100年才长高30厘米。

最轻的树:是美洲热带森林中的巴沙木,它的木材,每立方米只有0.17克重,这种树一棵高10米,合抱粗,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地扛着走。 (李东升)

我国的树木之最

最硬的树-铁桦树:在我国和朝鲜接壤地区,生长着一种木质最硬的树,叫“铁桦树”。 它的比重很大,木材下水就沉,而且无论在水里泡多久,内部也不腐烂。

最轻的树-巴沙木:我国广西、福建、云南、海南一带,生长着一种“巴沙木”,它是世界上最轻的树,所以又叫“轻木”。 它比做软木塞的拴皮还轻两倍。

最高的树-桉树: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一带,生长着一种树中巨塔“桉树”。 它不但生长迅速,而且相当高大,我国的“蓝桉”高可达70-80米左右。

最咸的树-木盐树:在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能产盐的树,叫“木盐树”。 每年春天,树上都凝结一层雪白的盐霜,人们用刀轻轻刮下来就可当盐食用。

最毒的树-箭毒木:云南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有一种汁液含剧毒的树木,叫“箭毒木”。 它的白色乳汁,碰到人畜的伤口会引起中毒死亡。

·梦见爬登大树 —— 健康状况良好。 因为食欲好而大吃特吃,结果身体发福,原来的衣服不能穿。

下一篇:扶桑花为什么叫死人花?(扶桑花长什么样子图片)
上一篇:什么恐怖片最吓人(为什么看恐怖片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