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致远遇到李煜,断肠人在天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3-02-17 00:51:1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无法避免“愁”。

古人有古人的愁。

普通百姓有赋税、有兵役、有天灾人祸的愁,读书人有考取功名的愁,考上有考上的愁,考不上有考不上的愁。

愁是古代诗人灵感的重要触发点。

一个愁字,成就了无数留传后世的佳作名篇。

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写下《天净沙·秋思》的马致远和写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煜,他们两人,谁更愁?

如果马致远遇到李煜,断肠人在天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1 马致远为啥愁?

马致远,大约生于1250年,元代的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生于一个生活富有的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 和古代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满腹经纶的马致远年轻时也曾热衷于功名,想为国为民,做出一番成就。

在朝为官、报效朝廷,比现在考公务员竞争还要激烈百倍,对于读书人来说,要挤上这条独木桥,实在太难了。

古代要当官,还真的不易。 饱读诗书十数年,那是必备的基础,参加科考,要想榜上有名,一部分是才华,一部分是运气,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财力、权力作为后盾。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强大的后盾。

所以,在古代,许多读书人最终抑郁不得志。

马致远不是例外,只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抑郁不得志中的一个。

失意的、不得志的读书人,以诗、词、曲言志,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古代许多作品这么多“愁”的原因吧。

国家不幸诗家幸。 元代可能失去了一位治世能臣,但是中国文学界却因此多了一位戏曲家,多了一首首传诵至今的经典之作。

秋风起,秋露重,秋霜冷。 诗人马致远在秋风、秋露、秋霜的渲染下,酿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如果马致远遇到李煜,断肠人在天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只有28个字,全诗没有一个秋字,却全部都是在写秋天。 全诗没有一个愁字,却让人愁到“断肠”。

这首小令称为秋思之祖,当之无愧。

02 李煜,李后主,为啥愁?

李煜,大约生于937年,南唐后主,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后世人常说,李煜不是一个有治国雄才的君王,但却是一位旷世的艺术家,他在诗歌上的造诣给后人留下许多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如果马致远遇到李煜,断肠人在天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愁什么?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器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身份的落差,内心愁苦,对命运的惶恐,无法细数,亦无法对人言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昔日的繁花美景不再,昔日的“朱颜”已改,困于“小楼”的诗人,“故国不堪回首”,亦不敢回首。

据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绝命词,不久后即被杀。

03 300年后的马致远如果遇到李煜

马致远比李煜晚生了大概300年。

李煜,一位君主,虽然是亡国之君,依然是一位君主。 他因亡国,被历史浓墨重彩,他因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被人们记住。

马致远,一位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的读书人,满腔报复无法施展,他在戏曲上的造诣让人们记住了他。

两位怀着满满愁绪的诗人,倘若跨越时空相遇,他们各自吟诵着各自的诗作,会怎样评价对方?

李后主,一位亡国君主,放在今天,我们姑且把他当成一个破产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吧。

马致远,一位满腹才华的职业经理人。

李后主:我愁啊,我这皇帝没得做了,命也朝不保夕的。

马致远:愁啥?你们这些当皇帝的,高高在上的时候,不知道好好用人,好好治理国家。 国破了吧?家亡了吧?

李后主:这谁知道有这一天?早知道......

马致远:早知道,你也那个鸟样!

李后主:不过你诗写得真不错。 “小桥流水人家”意境很美,就是“枯藤老树昏鸦”这景象太寒碜了些。 不如我的“春花秋月”“一江春水”意境美啊。

马致远:你一出生就住在皇宫里,你当然就只知道“春花秋月”。 当了亡国之君,又被关起来,哪儿也去不了。 你哪里见识过天地间的广阔,你哪里知道什么叫漂泊?哪里知道普通人的生活?你的愁啊,就只是愁你再也过不了以往的锦衣玉食了。

李后主长叹一声:你们读我的词,总要顺便说明一下,我是亡国之君。 这国家也不是我一个人想不亡就可以不亡的。

马致远:说实话,你词确实写得不错。 不局限于你自己的命运,不然也不会引起后世之人的共鸣。

李后主:行了,啥也别说了,一起填个词,再比试比试?


下一篇:关于教师的名言警句(教师的名言名句大全)
上一篇:年入四、五十万,考过法考要辞职做律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