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详细)

2023-02-15 07:12: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0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心中悲愤不已,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糵”,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下一篇:端午节粽子的故事(端午节粽子的故事简短)
上一篇: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