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蜜桔:致富路上的“甜蜜果”

2023-02-09 02:06: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前言:提到新余,外人首先想到风景如画的仙女湖,令人如痴如醉。 然而在当地人眼中,除了美丽不可方物的仙女湖,新余蜜桔更是心心念念的“致富果”。

十月下旬,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跟随采访组来到新余采风。 站在一个低矮的小山丘上,举目眺望七里山果业带,此时的新余蜜桔已经熟了,一望无际的果树上结满了黄中透红的桔子,个个饱满,颜色鲜亮,在阳光照耀下,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色彩斑斓,美如玛瑙。

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渐渐地,我感到果林旁的一江水流仿佛全是蜜了。

微风拂过,一个个小桔子晃动着脑袋,好像对人们说:“我熟了,快把我摘下来吧!”

从江边到身前身后,满是茂密的果树,好一个“离离朱实绿丛中,万亩桔园处处红”。

果业带深处是众多果业公司的包装车间,江西省海明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海明告诉我,每年10-11月中旬是公司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忙不过来,我们还会请一些村民来打短工。 近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可是越过越甜了。

那么新余蜜桔是如何从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十几万亩?又是如何带动当地百姓脱贫,成为致富路上的“甜蜜果”?带着这些疑问,我找到了渝水区果业站的王站长。

一、慧眼识珠,新余蜜桔品种优良

谈及新余蜜桔的“发家史”,王站长可谓如数家珍。 原先渝水区主要以柑橘种植为主,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还只有几十亩。 “‘新余蜜桔’原本叫‘彭家39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柑桔资源普查时,我们站老一辈技术人员在姚圩镇彭家村委桔园中偶然发现的一株优变单株,编号为39号,由此得名。 ”王站长说道。

老一辈技术人员慧眼识珠,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品种的前兆,于是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育,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由一根枝条变成了几十亩蜜桔,集中种植在原渝水区沙土乡东陂村,也就是现在高速路口这一带,每年只有几十万斤产量,虽然供不应求,被抢购一空,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 即便如此,老一辈技术人员还是矢志不渝,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这个品种的技术研究,不间断地观察,年复一年地改进,日复一日的呵护,让这个品种日臻成熟完善。

直到1991年,当时正好遇到了柑橘大冻,很多果树都冻死了,唯独“彭家39号”因为抗冻能力较强存活了下来。 冻害过去后,为了迅速恢复生产,果业站从省柑桔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中国柑桔研究所请来专家共同研究能不能专门发展这个品种。

“专家来看了以后,发现这个新品种有七大特征:含糖量高,比温州蜜桔高出2-4个百分点;化渣,入口即化;果型漂亮,大小适中,着色均匀,色泽光亮;耐脊薄,适应微酸性土壤;抗寒,能抵御-8.6℃低温;树形紧凑,有利于密植高产;抗病强。 最后专家一致得出结论,这个品种品质优良,可以大力发展。 ”王站长自豪地说。

得到肯定的论证后,1994年渝水区政府开始大面积发展新余蜜桔,1997年,“彭家39号”正式改名为“新余蜜桔”。

二、鼎力推动,新余蜜桔终将出彩

我从王站长口中了解到,刚开始推广种植新余蜜桔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果农们有顾虑,因为是新品种,很多情况还不熟悉,全部改种蜜桔的话,只要出现一点意外,可能就面临着灭顶之灾,因此前些年新余蜜桔种植面积增长缓慢。

为了推广新余蜜桔,渝水区政府投入大笔资金补贴果农购买果苗、嫁接等费用,其补贴力度之大,以至于后来果苗达到了几毛钱一株。 “当时政府还鼓励我们单位职工也种植蜜桔”,王站长道。

除此之外,政府还在七里山、蒙山、一字岭等地专门划出一块地方搞示范,做试点。 光七里山一个试点,渝水区果业站的技术人员在规划果业带时就几乎花了半年多时间,最终把路和水库都给规划出来了。 后来七里山果业带的蜜桔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非常漂亮。 原国家领导人曾庆红来新余时特意视察了七里山果业带,并高度评价了新余蜜桔规模非常不错,很有气势。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领下,新余蜜桔的种植面积一下子起来了。 从1994年的几百亩迅速增加到了1997年高峰期的几万亩,到2018年全市共有蜜桔果园350余个,总面积将近15万亩,年产量达15.6万吨。

一路上听着王站长的讲解,我们很快就到了渝水区果业站。 一抬头就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奖状”:江西省名牌产品、中国新余蜜桔出口种植基地、绿色食品、江西省著名商标、中国蜜桔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等。 我笑着打趣说:“新余蜜桔有今天的成就,这军功章有你们的一份。 ”

种植面积上去后,如何打响蜜桔品牌和拓宽销路成了当地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新余市政府大力实施新余蜜桔产业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并新建了一大批果品储藏加工仓库和三个大型集散中心。 “我们要求果农和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种植,采摘后的桔子经过技术人员检测合格后才能打上新余蜜桔的品牌进行销售,如果检测发现农残超标,还会对其进行公开曝光,严禁出境,产品自行处理等处罚。 ”王站长说。

从2017年开始,当地政府每年都会举办新余蜜桔采摘文化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客商前来品尝和采购,大大提高了新余蜜桔的知名度。

同时为了提高果农们的种植技术,市农业局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多次派出专家队伍深入果园一线,为果农讲授种植栽培相关知识。 市果业局技术服务站负责人说:“很多果农文化水平不高,种植专业知识更是缺乏,自己找人请教成本又太高。 我们今年已经举办了八场技术培训讲座,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近千人参加培训,这些人很多都成为了蜜桔种植能手”。

品牌有力量,技术有保障,新余蜜桔的优势更加凸显。 成熟后的新余蜜桔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皮极薄,肉质细嫩化渣,汁多少核,酸甜可口,风味浓郁等独特品质。 更令人称赞地是,新余蜜桔营养丰富,较其他柑橘更富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及还原糖,是维持人体健康保健的“圣果”。 种子富含维生素E、果皮维生素A、B较多,维生素P也较果肉高1-3倍,是制药的好原料。

近些年来,新余蜜桔独特而又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各地消费者和经销商的认可,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果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河南、河北等全国20多个省市,并大批量出口到东欧和东南亚等地区,自营出口也逐年增加,销售价格节节攀升,连续多年出现新余蜜桔被抢购一空的场景。

三、脱贫致富,新余蜜桔成“金疙瘩”

销路的畅通给当地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018年新余蜜桔总产值突破4亿元,平均亩产值达6000余元,为农增收1.3亿元,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新余蜜桔正成为当地政府创收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通过产业分红和劳务收入等方式从中受益。

人和乡塘上村的王大婶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老伴年轻时出外务工伤到了腰椎,不能干重活,自己又没多少文化,只能在田里刨食,再加上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抚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全区开始大力种植新余蜜桔时,乡政府考虑到王大婶的实际情况就免费送给她几百株桔苗,并不时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王大婶看到了奔头,每天吃完饭就撂下碗筷到果园里伺候着她的“金疙瘩”,在王大婶的细心照料下,当年果园就获得了丰收,再加上老伴农闲时就出去帮公司除草,做点其他杂活的收入,总收入达7000余元。

现在的王大婶每天干劲十足。 “今年蜜桔的产量能有三万斤,估摸着能赚5万元左右,再加上这些年来的积蓄,等明年小儿子娶媳妇了,一定要给他办个热热闹闹的酒席。 ”王大婶的眼里透着幸福的光。

同样被蜜桔改变人生轨迹的还有裴海明。 “原来我一直在外务农,后来听说政府出台政策、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果农大力种植新余蜜桔,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我决定回来。 ”裴海明高兴地说。

从2004年开始,裴海明开始包下荒山大规模种植新余蜜桔,2014年江西省海明果业有限公司在新余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成立。 公司成立后,裴海明更有激情了,在保障自家蜜桔品质优良的基础上,裴海明开始尝试搭乘科技互联网的“快车”,让更多人认识新余蜜桔。 2019年裴海明派员工参加了亚洲果蔬博览会,“我们探索通过与京东云的深入合作进而尝试解决新余蜜桔在36到48小时内送达沪宁杭和两广地区的问题。 如果可以的话,这将是我们公司明年全力开拓的重要市场。 ”在谈及未来市场发展计划时,裴海明满怀憧憬说。

四、繁荣发展,新余蜜桔遭遇困境

新余蜜桔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提起这个,王站长脸上有点无奈:“虽然我们新余蜜桔品质很好,但是还有一个缺点:果皮很容易感染沙皮病。 因为是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生产,农药不能打,打的都是有机药、生物药剂等一些没有毒害的药,所以效果很差,结果果皮不漂亮,卖相不好,其他都没有问题。 ”

另外,新余市植被覆盖率达51%,茂密的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再加上当地主要为红壤土,土层深厚,富含P、K及必需微量元素且通透性好,能排能灌,有机质易于分解。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新余蜜桔良好的口感。 然而随着果园面积的扩大和其他非法占用土地情况的出现,适合新余蜜桔种植的土壤越来越少,如何破局进而保障蜜桔产业绿色持久发展成为当地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果园里,果农们正在给桔树施冬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树也辛苦一年了,需要适当给它补补身子,明年结更多更饱满的果子。 ”果农笑着道。 他们的脸上透露着一股满足,那是对政府持续施行好政策的坚信,也是对眼前美好生活的满足,我相信明年树上还会结更多更大的果子,那饱满的果子是果农们鼓鼓的钱袋子。

前往下一个采风点时,我尝了一个蜜桔,吃进嘴里没有任何渣子,这味道真甜!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朝鲜肃宗李焞的母亲是谁?明圣王后金氏简介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 国内外品牌哪个好?(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