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达乡的历史沿革

2023-02-08 19:08: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6

清朝嘉庆年间设象达关,驻把总1名(张姓)、练目1名(赵姓)、练兵50人,下辖大石头练、小石房、波美、大硝河、勐蚌5卡。

民国二年(1913年),龙陵改厅建县废乡约(伙头),实行村甲制。 十九年(1930年)设区、乡两级政权,改村甲制为区乡制。 象达为第二区,下辖象达、河北、赧洒、练地、勐蚌、勐堆、宋家庄1镇6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象达区改为象达镇,下设象达、河北、赧洒、勐蚌、勐堆和宋家6保。

1950年3月,龙陵县人民政府在龙陵正式成立后,决定废除保甲制,在全县建立4区27乡。 象达为第三区,辖象达、平达、木城、勐糯4个乡。

1958年9月,龙陵县改区为公社,原第三区改为象达公社。 平达、勐糯、木城从象达析出。

1961年3月,龙陵县调整公社体制,原象达公社分为象达、赧洒、朝阳、勐蚌4个小公社。 此期间,县政府在象达特设管理区,负责管理原象达、平达、安定3个大公社的工作。

1962年公社合并为区。 象达区辖象达、赧洒、朝阳、大场、勐蚌5个公社。

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实行军管制,象达区成立军管领导小组,之后改称象达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6月分象达区为朝阳、象达两个公社。 之后于1983年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象达、朝阳两个公社合并为象达区。

1987年,改象达区为象达乡直至现在。 现象达乡下辖15个村委会。

下一篇:没有卸妆水怎么卸睫毛膏 睫毛膏没卸干净会怎样
上一篇:贝宁共和国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