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为什么看不出韩信的本领

2023-02-07 04:50:1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每当谈论起古往今来的“谋士”,我们都会自然想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形象。 预见未来、运筹未来,掌控未来,仿佛是谋士这个职业与生俱来的岗位职责。

今天要说的这位谋士,年纪很大,但他却老骥伏枥;性格有些倔强,但他却有赤胆忠心;没啥贪心,但却一心想振兴楚人一族。 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范增。

说到范增,他也许在抗秦、楚汉发展阶段并不是太出名,不像张良、韩信、章邯这些打过硬仗和处理过重大决策的“集团高管”。 他更多的是以一个幕僚的身份,服务于楚霸王项羽左右,助其完成一番大业。

他与项羽的关系情同父子,项羽也自然以理待之,称其亚父。 当然,除了二人日积月累的亲情,范增还是给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角色。 范增献反秦良计,感召楚人民间力量,顺应民心,挥师伐秦。 为巩固楚军地位,鸿门宴智斗刘邦,逼其造反,待一举歼灭。 可以说楚军集团的强大发展,离不开范增的谋略和心血。 但是俗话常说:“人的命,天注定”。

不是你聪慧、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的,有时往往更多的是“运气”。 就先从范增原本信心满满的鸿门宴说起,鸿门宴的制定、推动、落实,都是经过范增、项羽等人周密的计划、部署。 可是一万中的万一也是会发生的,刘邦并没有在鸿门宴上激怒项羽,而是采取处处示弱、时时低调的策略迷惑项羽,让项羽心生怜悯,瞬间起了妇人之仁。

不管怎样,刘邦还是在虎口中脱离了险境。 日后的刘邦也验证了范增的猜忌,刘邦不除,则后患无穷。 对于范增来说,刘邦这只到嘴的鸭子煮飞了是“运气”的眷顾,但是韩信也被范增毫无感觉的忽略。

这是韩信隐藏的太深?还是范增根本没有能力判断出韩信的大才?或者反过来说,范增是否本身出了问题?自己不属于大才,也就识别不出大才。 只不过比庸才们强了一些分析能力而混迹在项羽身边呢?其实不然,先从当时的岁数来说,范增已是垂暮之人,有可能上了年纪,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反应都不是很灵敏了。 其次,再加上项羽傲气十足,除了范增的劝言,其他人说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身边的有志之士自然也就无法亲近、甚至参与其中。

可一个人最可悲的是不仅傲,还不虚心,不幸的是项羽这两条“闪光点”都有。 即使在韩信冒死纳谏的时候,项羽依然不予采纳,甚至大动肝火,要以军法处置韩信。 俗话说的好:“No 作,No 死”。 就是项羽这样一步步地自负发展,才最终导出了“乌江自刎”的英雄悲剧。

由此看来,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单方面的。 范增或许到最后也未曾想到过自己因错失韩信而后悔自责,实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试想,即使韩信坚持留在楚军等待出人头地,相信也不会有任何良机能完成梦想。 戏剧性的是,却在敌军阵营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更能证明出,“运气”才是主导结果最终走向的指引。 但也不能是一味的“唯心主义”,而是一定要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唯心。

也就是你要有真正的实力,才会遇到你可能会有的“运气”。 同时,“运气”选择的随机性也不会因实力的多少而倾斜。

下一篇:侧弓箭步(侧弓箭步蹲动作要领)
上一篇:买房子首付一般要交多少钱(买房子首付一般要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