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饮小店十年:记录消费变迁,数字转型中蝶变

2023-02-05 22:02: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8

2022年09月21日 21:45:02 时事 7 投稿:笨笨熊MMMZ

  原标题:北京餐饮小店十年:记录消费变迁,数字转型中蝶变

  无论城市如何变化,美食始终都是烟火气的来源。 从天刚蒙蒙亮到夜深华灯起,北京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各色美食的一席之地。 餐饮街边小店不仅点燃了城市烟火气,释放着城市消费活力,也记录着消费习惯的变迁,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见证者。

  上线外卖平台让街坊吃上热乎的早餐,这是永和鲜浆的初衷;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螺蛳粉先生门店老板马中才将外卖配送交给美团的原因;借助美团互联网优势提升运营,东北家常菜老板刘海英感受到餐饮数字化的便利……

  新一代年轻人消费追求便捷性和多样性,餐饮小店顺应着趋势变化,完成从到店用餐,到手机外卖点餐的时代跨越。 餐饮小店老板的转型奋斗故事,是餐饮十年的一个缩影,也为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带来源源动力。

  记录餐饮消费习惯的变迁

  身为扎根社区的餐饮小业态,永和鲜浆服务着街坊邻里20余年。 2014年时,外卖平台兴起,永和鲜浆上线美团外卖,让大家在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早餐。

  清晨6时许,阜成门外大街的永和鲜浆外,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络绎不绝。 门店负责人徐经理介绍,“外卖扩大了商家的经营范围。 我们是全城送商家,经常会有老顾客请骑手小哥跨越20多公里送一份豆浆。 ”

  据了解,永和鲜浆目前日均外卖订单量达到350单左右。 “堂食高峰期是早上,外卖订单则是一天到晚都会进来。 很多顾客从小就喝我们的豆浆,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 北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提供服务,我们都想继续努力,陪他们一起变老。 ”徐经理说。

  十年前,北京还鲜少闻到螺蛳粉的味道,惦念家乡味道的马中才决定和家人一起开一家螺蛳粉店。 “不少熟客有送餐的需求,我们自己送又会忙中出错。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包括送一份螺蛳粉。 ”马中才的妹妹马凤华介绍,门店开通美团外卖后,系统会自动接单,也不会出现记错顾客号码等情况。

  在马凤华看来,上线外卖平台对运营提升较明显,“一开始我们把外卖当成‘副业’,后来美团的业务经理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比如如何设计菜单,做节日营销。 ”马凤华说,经过一系列经营推广,螺蛳粉先生的日订单量达到三四百单,最高有500多单。

  从小门脸到大店面,再到实现开分店,堂食之外的外卖订单有助于门店的营收得到更好保障。 马凤华说,“未来我们计划继续开分店,同时深耕外卖。 ”

  跟上数字化餐饮发展步伐

  餐饮业十年,数字化是无可避免的课题。 近年来,餐饮小店经营者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理念,跟上行业数字化的步伐。

  在望京SOHO附近,刘海英和丈夫经营一家东北家常菜馆已超过十年。 早在2014年,美团外卖刚起步不久,在美团区域业务经理介绍下,刘海英成为北京最早上线外卖的一批商家。 她对外卖的变迁深有感触,现在的外卖平台不仅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懂商家,能根据出餐时间、配送距离和骑手位置分配订单。 “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我可以在后台跟顾客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做出一些菜品上的实时调整,这些都是在商家学院学到的。 ”

  “北京市民不仅喜欢品尝国际化美食,也喜欢尝试各地风味小吃。 线上经营扩展了销路,我们也会学习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最新的经营方法。 ”目前,东北家常菜馆已经成为一家美团企业用餐的供餐商家,从最初一单50份套餐,到近期接到130份的大额套餐订单。 这背后是外卖平台赋能这家小店新的商业模式和订单增量。

  餐饮街边小店承载了许多人的城市记忆,不变的是口味,变化的是运营思路和更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变与不变之间,广大餐饮商户在堂食模式和外卖模式的不断磨合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双主场”发展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文/秦胜南

下一篇:原崇文区民政局现搬去哪里
上一篇:白杨树价格(白杨树价格多少钱一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