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正确饲养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3-02-05 07:09: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河豚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而养殖河豚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河豚的 饲养 方法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河豚的饲养方法

1、饵料投喂

河鲀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 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 水温在12℃以下时,河鲀食量明显下降。 水温在10℃时,河鲀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 投饵时应尽量使河鲀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 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2、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 水温适宜,河鲀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鲀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 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 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3、鱼病防治

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 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4、水温控制

在河鲀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 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 措施 ,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换水

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 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 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 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 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河豚的形态特征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 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 无鳞或有小刺。 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 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 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 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 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 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 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 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 牙齿和颌骨很坚硬,可以咬碎极硬的贝壳。

河豚的生活习性

洄游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 唯有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 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 其它 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 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 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食性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 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自卫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抹茶拿铁的做法(如何制作抹茶拿铁的做法)
上一篇:太阳花的种类有哪些?(太阳花有哪些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