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用心诠释国宝文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抢先看)

2023-02-03 13:23:0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2022年09月26日 12:05:01 时事 13 投稿:新华社新媒体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景。   本报记者 金 晨摄


  观众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欣赏《洛神赋全图》(南宋摹本)。   新华社记者 王 申摄

  “《洛神赋全图》是一件南宋摹本,比之前展出的北宋摹本,情节更加完整,与曹植的《洛神赋》原文更加吻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研究员蒋方亭在一幅长卷前,向观众娓娓道来。

  她是“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特别展的策展人之一,专长于中国古代书画研究。

  开展2个多月来,蒋方亭一直在忙着导览、换展……

  “国之瑰宝”展分三期展出共计35件中国古代书画名品,件件是国家一级文物,每期只展出一个月,一票难求。

  前两期展出了《行书研山铭》《秋郊饮马图》《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等,近日开始展出的第三期,包括《阆苑女仙图》《洛神赋全图》(南宋摹本)等。

  两个展期的换展时间只有48小时。 在多方见证下,蒋方亭所在的香港团队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紧锣密鼓地工作:撤走上一期展品、更换展厅布置与文物说明牌,点交新展品,并把它们放入恒温恒湿的展柜中……

  换展完毕,文保人员用遮光布裹住展柜,让这些珍贵的书画“休息”,准备迎接新一批慕名而至的观众。

  “我看到一些学生一边欣赏《洛神赋全图》(南宋摹本),一边背诵《洛神赋》全文。 一些爱好书画的长者带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来展厅里一件一件‘寻宝’,令我非常感动。 ”蒋方亭说。

  香港故宫文博馆自7月3日向公众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香港故宫文博馆的诞生,是香港对中华文明的致敬。 ”该馆助理研究员程明璋说。

  今年夏天,900多件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飞抵香港后,由警车开道,从机场护送至香港故宫文博馆。

  为了展示好故宫国宝,专家们精心设计,力求让国宝以最完美的姿态迎接观众。

  在展示马文化艺术精品的第九展厅,有一巨幅立轴《狮子玉》。 这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为乾隆皇帝钟爱的十匹骏马所创作的《十骏图》系列之一。 画中白色骏马极富写实意味,状若浮雕,令人震撼。

  这幅纵向5.26米、横向3.44米的清代画作能“立起来”,颇费一番周折。

  画作是纸质文物,本身尺幅大,竹制卷轴增加了重量,垂直悬挂难度大、风险高。 研究员们为这幅画定制了6米多高的展柜,精心设计增加承重物的位置、选择挂线的材质以及展开画卷的方式。

  布展当天,八九名工作人员站在两个升降梯里,握住画作的两端,首先挂稳画的顶端,然后沿着墙壁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下展开画卷,最后用金属架托住画轴。

  “上面勾住,下面撑住,中间的纸松一点,不吃力,这样就没问题。 ”香港故宫文博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说。

  在展示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的第三展厅,策展团队为雍正12色菊瓣盘量身定制了圆弧形展柜,让12个瓷盘摆放成弧形,凸显其美感。

  这组单色釉菊瓣盘色彩丰富、釉汁莹润,分为黄、红、蓝、绿、酱、紫、白、藕荷等12种颜色。 焦天龙和同事们精心设计每只盘子的摆放位置。 “我们最终确定相近颜色的菊瓣盘错开摆,这样能呈现出琳琅满目的效果。 ”焦天龙说。

  香港故宫文博馆的每一个装置、每一种色彩、每一个文字,都是对国宝文物的用心诠释。 “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文物,让观众看懂文物,是我最开心的事。 ”该馆助理研究员游心然说。

  第四展厅“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展出皇太极和孝庄皇后的画像,以及慈禧朝服像的画稿。 香港故宫文博馆副研究员杨煦和同事们,巧妙利用数码影像技术制作多媒体展品,展示帝后肖像画的祭祀功能。

  在红墙和“环幕影院”塑造的“寿皇殿”中,观众可以沉浸式观摩光绪朝农历新年间寿皇殿内御容大祭的情景。

  第一个镜头,是数码影像技术打造的雪天飞越紫禁城中轴线、抵达寿皇殿的长镜头,让人如身临其境。

  策展时,杨煦的搭档陈丽安率先提出设计“雪中紫禁城”的构想。 但历史上是否有过下雪天祭祀呢?

  杨煦翻遍各类历史文献资料,终于在光绪皇帝老师翁同

下一篇:我的心愿作文(我的心愿作文500字)
上一篇:sahpr是什么牌子的电视机(SAHPR是什么牌子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