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什么?(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什么古文)

2023-02-03 08:53:0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意思是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出处: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 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 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 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 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译文:

鲁昭公有位奶妈,昭公十分敬爱她,奶妈去世以后,昭公破例为她守孝,所以就有了为奶妈守孝的礼节。 阳陵国侯杀死了蓼侯,并抢走了蓼侯的夫人,所以从此以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人执豆的礼仪。

由此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如果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发扬。 所以是礼乐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礼乐是圣人制定的,并不是圣人受礼乐限制的;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便利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最好。

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变陈法导致了灭亡;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却兴旺发达而称王。

所以圣人的法度是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服、器械各自方便其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适合时宜。 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丽格海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丽格海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上一篇:32平方米的单身公寓想简单装修出租要多少钱?带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