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02-03 08:37: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4

2022年10月07日 06:55:02 时事 11 投稿:江西移动电视

人民网北京10月6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北京时间10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


江苏省兴化垛田入选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受访者供图

中国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 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建设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南河、西河、金马河汇流处,始创于西汉的古堰横卧岷江之上,它就是距今已有2163年历史的通济堰。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前141年的通济堰,曾有六水门、远济堰等称谓。 通济堰渠首工程以六水门为其显著特征,即在渠首建有6个可上下开关的水门,按需放水灌溉农田。 通济堰的“有坝引水”工程在当时的西蜀罕见。


通济堰灌区江鱼堤节制泄洪闸枢纽。 受访者供图

千百年来,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通济堰历经多次修复改造,通过自成一体运行,总结出了“冬闭春开,平梁分水”的治水原则,创造了“以篓易石”“砌石硬堰”“铁壁筒”等工程技术,形成了“堰工局”“堰长制”等独具特色的水利管理体制,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是人水和谐的典范工程。


通济堰渠首枢纽拦河闸。 受访者供图

“通济堰采取了引水方向和自然河流方向呈大自然黄金角(137.5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技术进步典范。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济堰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任务,灌溉面积达52万亩。


兴化垛田鸟瞰。 受访者供图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国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古往今来低洼地治水智慧的结晶。


形态大小不一的兴化垛田田块。 受访者供图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灌溉总面积52.88平方千米,分布在兴化湖荡区,是拥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


传统的梯级戽水灌溉。 受访者供图

“它在灌溉与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淮之间、滨海平原创造性的工程体系,有别于其他水网地区的圩田、垸田,体现了协调黄河、淮河、运河关系前提下国家洪水管理的意志,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涝、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等多方面效益。 搁种法、

下一篇:2022年武汉购房资格最新政策有哪些?
上一篇:歌颂师恩的诗句(歌颂师恩的诗句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