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s ruin为什么是杜松子酒的意思

2023-02-03 05:34: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杜松子酒,英文gin,又名金酒。 曾经把18世纪的英国变成人间炼狱。

威廉·霍加斯的《金酒小巷》就记录了那个被杜松子酒毁掉的时代。

画中坦胸露乳的妇女在金酒巷喝的大醉,被以酒代奶喂食的哭闹的孩子,即将从楼梯跌落,死于非命,可她竟然还在微笑。 妇女前方是位骨瘦如柴的退伍军人,即便死去,手中依然握着酒杯。 讽刺的是,在篮子里还放着张戒酒宣传单。

“万恶之源“的金酒

金酒(gin)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经发酵与蒸馏制造出的中性烈酒基底,增添以杜松子为主的多种药材与香料调味后,所制造出来的一种西洋蒸馏酒。 金酒实源自荷兰,后来被英国的海军和船员带回英国。 但是仅仅是一种新型酒类的传入不足以酿成如此悲剧,真正推使金酒在英国泛滥,导致底层国民彻底堕落的人却正是当时任英国女王(玛丽二世)的丈夫英王威廉三世,原本是荷兰国王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本身就是金酒的爱好者(金酒也是由荷兰人最早发明),但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和推动力则来源于为了打赢英-荷联合王国跟法国之间的战争,威廉三世下令抵制法国进口的白兰地与葡萄酒(减少对法国的贸易逆差,和表示对法国的敌视态度),并且开放使用英格兰本土的谷物制造烈酒就可以得到免许(鼓励当地酿酒业和国内酒精消费来借此获得额外的税收收入)──这立法几乎可说是为金酒量身订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于是,英国自此跃升为最重要的金酒生产国,甚至较发源地的荷兰更青出于蓝。 对法国葡萄酒和白兰地的抵制导致了英国酒水价格暴涨,但是由于政府对烈酒(金酒)的默许生产政策让金酒的价格极度低廉,酒精对于中世纪欧洲人则是必需品(中世纪欧洲人没有喝烧开水的习惯喝条件),“一便士便微醺,俩便士入醉乡”的金酒立马成为了底层人民最好的替代品乃至必需品。 但是这种廉价的刺激品最终酿造了“金酒小巷”的画面。

道德的腐烂

据传,在金酒销售的鼎盛时期,英国每年的金酒消费量达到了63升每人,底层劳累的劳工工作后饮用金酒来缓解疲惫,没有工作失意的年轻人饮用金酒来排解忧愁,退役的落魄老兵在醉生梦死中逃避现实,买不起药膏,药片的病人伤者靠这廉价的烈酒麻痹疼痛,甚至有贫穷,懒惰的母亲用金酒混合着牛奶来喂养自己的孩子(金酒的价格可比牛奶便宜多了!),酒精能让人暂时忘记一切烦忧,于是为了争夺这片刻的,镜花水月般的迷醉,各种层出不穷的犯罪行为开始出现。

1735年,一个极不道德的女人被判处绞刑,她的罪行是:她故意来孤儿院接养孩子(在人均寿命极短,天灾人祸层出不穷的中世纪,失去双亲的孤儿数不胜数,而孤儿院自然对前来领养的人毫无筛选)。 但是可怕的是,她来领养孩子并不是真心想要小孩,而是她知道孤儿院会给即将被认领走的婴儿换上新衣服。 当小孩子一到手,她便把孩子的新衣扒下去当铺当掉换成金酒下肚,至于婴儿,则被残忍的丢进水沟任凭其自生自灭。 这样恐怖的案件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共发生了几起将会是永恒的秘密,但是这样的事件反映出来的是,酒精不仅摧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人们的道德开始腐烂,在烈酒的引诱下,人性逐渐泯灭,只余下丑恶的灵魂。

真正的“罪魁祸首”

面对如此的社会乱象,政治家,社会学家,艺术家(当然也包括“金酒小巷”的作者)把一切(贫穷,道德败坏)的乱象通透推罪给了金酒。 于是顺理成章的“消灭/反金酒”运动被统治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政府提高了金酒的税率,并加强了取缔令,开展了无数反金酒的宣传(画中那个瘦如枯骨的士兵篮里便有一张“反金酒”的传单,军人往往被现代人认定为意识坚定的象征,但是纵使如此,他还是被金酒“腐化”了)。 金酒的销量因此被打压下去。 但一切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致使金酒小巷的罪魁祸首,就是高高在上,站在道德和社会至高点的中世纪英国统治阶级以及黑暗,毫无出路的社会。

“金酒小巷”貌似讽刺了底层穷人的自甘堕落,但是背后却反应了统治阶级(包括画家所在的富有阶层)对穷人的极端唾弃,永远不会反思的统治阶级根本不会思考他们的富裕建立在对底层人民脂民膏的剥削,社会上有如此大量穷人囤积正说明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画家的作品往往会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影响,霍加斯这幅出色的画作也诚如是,制造人间炼狱的不会是任何饮品或是器皿,而是统治阶级的贪婪和黑暗社会的剥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动漫中有哪些强悍的女剑士?
上一篇:谁有香茅草种植的经验?香茅草种植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