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讲解瓷器收藏: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颜色?

2023-01-30 17:18: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马未都瓷器收藏之秘色瓷 我们在进行瓷器收藏时,对瓷器就要有很多方面的了解,比如青釉瓷器。 青釉是我们瓷器的鼻祖,商代就出现了。 为什麼叫原始瓷?从很多数据上说,比如说烧的温度上比较高了,硬度也比较高了,敲击的声音比较清悦了,吸水度降低了等等,就叫做原始青瓷。 跟现在科学角度上对瓷器的要求是有一点差距的。 茶圣陆羽对唐代越窑青瓷的评价非常高,如冰似玉,质感非常好。 越窑最终成就了秘色瓷。 秘色瓷,历史上一直有记载。 但看到实物是1987年的事儿,是在法门寺的偶然出土,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账本,写了一十三件秘色瓷,一下子就把困扰中国上千年的问题解决了。 秘色到底是什麼颜色,所谓秘色,简单来说,是一个秘密的颜色。 秘色,不是一个具体的描述。 这个颜色其实是青色中略带一点灰。 因为唐代的青瓷,烧不了宋以後的那麼美丽。 过去没有办法确认,在法门寺出土的账本上写清楚了。 这种颜色,不是当时刻意的追求,是没有办法使青色烧得更为漂亮。 青色是一个主观的颜色,不是客观的颜色。 当看到绿色的时候,才知道是一个客观色。 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之外,剩下都属於青瓷类。 其他的几个窑口,汝、官、哥,均都是都属於青瓷类。 再有就是柴窑,有记载说得很清楚,柴窑出在北地。 学者们曾纷纷解释北地在哪裏,查《史记》发现,北地确有实际的地名——北地郡,就是耀州窑辖区。 大致说来,柴窑应该是陕西耀州窑系,至少是这个标准。 我们看到五代耀州窑的青瓷非常漂亮。 最近耀州窑有一个地方出土了很多残件,不能想象一千年前的瓷器已经烧得那麼漂亮了。 北宋是越窑和龙泉窑,龙泉窑烧得很漂亮的时候,越窑就被市场淘汰了。 龙泉是到了南宋以後,质量得以迅速提高的。 南宋政权迁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了历史上科技布局的重新开始。 龙泉窑迅速变得很受市场喜欢,极具生命力。 我们如果看四川遂宁出土的龙泉,一定会叹为观止! 釉在当时开始革命了,北宋的釉是透亮的,南宋的时候,是不透亮的。 它是包含著所在的地域特色的。 耀州窑是橄榄青,龙泉是梅子青。 北方人粗犷,颜色深沉,南方人细腻,颜色就柔美。 一种文化的生成,背景非常重要。 南方的人不欣赏很重的颜色,觉得太沉了,尽可能让这个颜色提亮,变得取悦於人。 并不讨好的酱釉,何以留到最後? 我们再看酱釉。 酱釉是一种追求,它不是天然生成的颜色。 严格意义上的酱釉,宋以前没有出现,宋代为什麼出现酱釉?主要跟漆器有关,漆器以前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是贵族们使用的,由於陶瓷的低廉成本和良好的实用性,漆器很难生存,宋以後减少,有的话也是其他功能,不是做餐具的。 宋代的酱釉,没有专门的窑口烧造,是其他窑口代烧。 定窑烧过紫定,就是酱釉。 酱色的耀州窑号称红耀州。 还有杂七杂八的窑,杂窑也烧。 但不作为主要的产品,是附属的产品,没有专门的窑口烧。 历史上有很多的专门的窑口,定窑就是白瓷,耀州窑就是青瓷,主要窑口对著主要的瓷器。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酱釉一出现,明清以後,它在夹缝中生存,量不大,但是一直有。 而且到了清代以後,尤其雍正、乾隆时候,酱釉的地位开始提升,到了这个时期,酱釉的名字都变了,叫紫金釉,因为当时景德镇的土都叫紫金土。 这时候文化现象就出现了。 中国清代的官窑,从顺治开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十朝,鼎盛时期是乾隆时期,官窑高达上百个品种,各种色釉等,高峰期有上百种,此後依次递减。 到了宣统一朝,清朝最後三年,陶瓷的品种就剩寥寥无几的几个,依然有紫金釉、酱釉等。 我当时就想,酱釉颜色不悦目,自宋到清,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窑口烧造,地位也不够高。 为什麼一个看似不那麼讨好的釉色,能够留到最终?酱釉很有意思,不与其他争锋。 说它浅也不算,深又深不到头,你进他退,正是这样的处世哲学,使得最後的封建王朝拉上大幕的时候,居然就剩下它了。 黄釉。 隋唐时期,唐三彩非常盛行,它是低温釉。 辽代的马背民族喜欢金属器,金属器本身呈黄色,瓷器也追求黄。 到明清以後,黄釉定为皇上、皇後、皇太後专用的。 绿釉跟黄釉一样,都是铅釉开始的。 宋代曾有绿定。 绿定的残件,五十年代就能看到了,完整的今天几乎没有人认。 清代康熙,现在老说康乾盛世,康熙後期的时候,国家经济实力开始提高了。 当时大量的瓷器都在烧造,郎窑红,郎窑绿。 唐代的铅釉,受三彩的影响,器形非常的饱满。 郎窑绿,玻璃感极强,古人称之为苍蝇翅,上面带有网状的开片,很细腻。 红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钧瓷的红颜色,一定不是主观追求的,是偶然出现的。 真正纯粹意义的红色一定诞生在元朝,还有色斑状的瓷器,全红的高足杯,还有著名的牛血红。 那个红颜色是极大的含蓄,是有很多想象空间的,不是一览无馀的。 我们今天看到市场上有很多的中国瓷器,一点空间都不给,非常的薄,不是物理的感觉,而是内心的感受。 红之刺目,让人难以忍受,今天很多红瓷就烧成这样。 中国的古代红瓷不是这样的,是有很多内心感受的。 所以永乐时期的鲜红,看到的时候,才知道什麼叫鲜红。 清代,在郎窑红恢复的基础上,烧到各色各样的红,颜色很多。 珊瑚红、盖雪红、霁红等。 元代娴熟地烧成了红釉的高足杯,非常的高,为什麼?因为要一个手转著用。 我曾经问朋友一个简单的问题,去一下地中海国家,古希腊,包括古埃及,土耳其,两千年以前的酒具都是两个把拿著,中国汉以前,就是两个耳,双手持杯,为什麼今天单手持杯跟人家碰杯呢?就是因为高足杯,游牧民族要骑在马上,一手持马鞭,一手拿著杯。 慢慢就学会了这个感受。 我们现在基本上单手持杯,双手持杯还跟酒量有关,过去酒量比较大,因为酿造酒度数比较低,今天的白酒都是蒸馏酒,是非常晚的事情了。 蒸馏酒是明代中叶,文字证明,是元代晚期。 武松十八碗,喝的应该都是馊了的米汤。 郎窑红,非常漂亮,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郎窑红的盤子,古书上记载,如初凝之牛血,如牛血刚刚凝固的样子。 牛血跟人血不一样吗?牛血比较稠,人血比较稀,鸡血就更稀。

好了,关于新青瓷之秘色和秘色瓷是青瓷中的极品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下一篇:今年干大蒜多少钱一斤(今年新大蒜多少钱一斤)
上一篇: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