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简介: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简介:苏东坡的一生500字)

2023-01-29 09:21:0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5

1056年,三苏到开封(古称汴京)考试,途径剑门关、阆中、翻秦岭,入凤翔驿,再过长安、渑(miǎn)池,到汴京。 苏轼21岁,考试题目《行赏忠厚之至论》,高中,主考官欧阳修:“读苏轼文章不觉汗颜。 ”。 突然从家乡传来苏母程夫人病逝,三苏返乡。 为母守孝27个月后,赴开封。

1059年三苏+苏轼妻子王弗、苏辙妻子史氏,水路出川,长江三峡,江陵登陆,走襄阳,到开封。 途经乐山大佛——唐玄宗时期,海通和尚为减少水势,召集人力物力修凿。 海通死后,其徒弟继续修筑,历经90年完工。 大佛通高71米,头14.7米,手长8.3米。

途经宜宾(古称叙州),作诗《夜泊牛口》,泊船登白帝城(瞿塘峡),作诗《白帝庙》,其实刘备不是在白帝城托孤,而是在今天已经被水淹没的奉节城永安宫。 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蜀地,因在山头凿井时有白雾升腾,酷似白龙,所以自称白帝,并在此地修建白帝城。 公孙述胸无大志,满足于割据一方,没有听从荆邯(hán)的建议,由江陵和汉中出兵,最终被刘秀所灭。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荆邯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入峡》

1060年,到达开封,参加制科考试——北宋最高级别科举考试,两宋共举办22次。 苏轼获制科第三等,因为一、二等历来虚设,三等即第一。 北宋仅苏轼、吴育获第三等。 主考官宋仁宗欣喜道:“我喜为子孙得两宰相也。 ”

1061年(25岁),赴凤翔府任签判。 途经渑(miǎn)池,作诗《和子由渑池怀古》。 河南渑池县,早在公元279年,秦攻打赵国,杀死赵兵2万人。 战后,秦约赵王渑池会谈,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

秦:赵王鼓瑟

蔺相如:秦王击缶

秦:要赵国50城

蔺相如:要秦国国都咸阳交换

凤翔位于今天的宝鸡市,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是秦国最早的都城。

1. 大旱,上秦岭太白山为百姓求雨,之后果然下三天雨,苏轼高兴得在自家后院盖“喜雨亭”

2. 挖掘疏浚,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注入饮凤池(后更名东湖)中,为百姓解决饮水问题。 东湖的烟柳和荷花与西湖齐名,并称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 至此,西府(凤翔府)就有三宝:东湖柳、姑娘手、西凤酒。

1065年,任满回开封,差点登闻鼓院。 司谏、正言,凡建议有关朝廷政事、军事、或请求恩赏、申述冤情,若不能依照常规禀报皇帝,可先到登闻鼓院呈递事状。

1066年,父亲苏洵与发妻王弗去世,扶柩还乡。

1068年,服完父丧,娶王弗的堂妹王润之(20岁)为妻,兄弟二人还朝。

1069年(35岁),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推进,二人冲突,苏轼自请外补,神宗任命其为杭州通判。 通判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管,防止知州权利过大,专权,有向皇帝直接报告的权利。 知州向下行文,必须要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赴任杭州的路上,苏轼特意去看望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州学教授的弟弟。 之后,二人去看望蔡州(今河南驻马店)任知州的恩师欧阳修。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1071年,到杭州,办公地点在西湖南岸凤凰山顶。 在太守为他准备的欢迎宴上,11岁的朝云被招来献艺,苏轼不忍心她这么小的年龄就沦落风月场所,为她脱籍。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是964年吴越王钱弘俶(chù)修建。 现为茶楼。

欧阳修特意修书给杭州孤山广化寺的惠勤和尚,让他们成为好友。

孙莘(shēn)老即孙觉,与王安石曾是好友,因反对“新法”离朝,任湖州知州。 苏轼从杭州到湖州与孙觉协商河堤修筑之事。 写《赠孙莘老七绝》中说,谁对青山谈世事就罚酒,但二人心中的不平却跃然纸上。

1. 自评:“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

2. 杭州通判三年,组织捕蝗虫、治水、抗旱、赈灾

3. 因杭州近海,协助知州疏浚城内六井,《钱塘六井记》,相传六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相国井)为唐朝杭州刺史李密开凿。 李密曾任宰相(相国)。 现仅留下相国井,1980年重见天日。

4. 于潜县(今临安县)的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赟(chóu)

5. 游览 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唐代品茶专家陆羽所定)

1074年,调往山东密州(山东诸城)任密州太守。
38岁,逢干旱+蝗灾,苏轼一面引扶淇河水入城,一面打击盗匪,维护治安。 多次率民到常山祈雨。 祈雨=雩(yú),苏轼便将常山古泉命名为雩(yú)泉。

修葺(qì)超然台。 毁于解放战争,今超然台是根据照片所建,比原台略高,显得更有气势。

1077年,调任徐州知州。

1079年,任湖州太守。 几个月后,乌台诗案。

1080年,贬谪黄州(今黄冈市),在黄州写就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名家评价它:绵里裹铁,“江河宣泄,放逸不羁;环环相扣,气脉通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生花妙笔,无二神品”。 第一是《兰亭集序》,第二是颜真卿的《祭侄稿》

1084年,调往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团练副使。

庄子的思想中有一个基本命题“小知不及大知”,人往往受环境的局限,而对事物的认识偏于一隅(yú)。 苏轼游庐山,写下《题西林寺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寺与东林寺相隔百丈。 1988年,台湾觉海法师赴东林寺拜见果一法师,不忍西林寺零落,立下宏愿重建西林寺。 历时7年,独资修建,成为西林寺住持,坚持不化缘、不攀缘、不求援、不赶经忏、不卖门票。

东林寺建于东晋,是佛教净土宗(莲宗)发源地。 白莲宗。 一般主殿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但东林寺主殿为“神运宝殿”。 法师慧远专志修炼,从不出门,即使送客,也不超过寺前小溪。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掌权,司马光拜相。 苏轼恢复朝奉郎官衔,改任登州知州。 只任职5天,做了三件事:

1. 由于官府垄断经营,产的盐卖不出去,百姓又吃不起盐。 苏上书朝廷《乞罢登州榷盐状》,请求朝廷允许蓬莱盐私卖

2. 海防虚弱,写《登州召还议水军状》

3. 看到海市蜃楼

1086年,司马光病逝,经数次申请,苏终于获准出任杭州知州。

1089年(52岁)到杭州,

1.水灾,请求朝廷免收租金,开仓赈灾。

2.当时杭州50万人口,没有一家公立医院。 苏建立我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

3.治理西湖。 从西湖挖出的淤泥修筑苏堤。 长堤上建6座桥和9座亭。 为从根本上消除淤泥堵塞,将湖面分派给人种菱角,并造3座小石塔(三潭印月)标明种菱角水域。

4.为感谢苏轼治理西湖,百姓抬着猪肉前往府衙慰问苏东坡,东坡不肯收,老百姓说不收就不走。 苏记下送礼的人,将猪肉做成“东坡肉”按姓名送去。

1091年,以龙腾阁学士身份任颍州(安徽阜阳市)知州。 半年。 命李方直剿匪,成功后,向朝廷报赏并表示愿意以自己积年微劳为李方直换一个朝散郎官,朝廷不准。 气得苏拒交自己的述职报告。

1092年,调任扬州知州,半年。 当时蔡京劳民伤财,年年在扬州办牡丹为主的“万花会”,苏顶着压力,将万花会取消。

写《双石》,从此双石盆景就是扬派盆景祖师爷。

回开封,任礼部尚书,苏一生中最高官职,陷入新党与旧党、后党与帝党夹击中。 直到一直支持苏的宣仁太后病故。

1093年,定州(中山府,今河北定州)知州军事。 未启程,妻子王润之去世。

1.整顿军纪,组“弓箭社”一个民兵组织

2. 开仓赈灾

3. 松节酿酒

4. 发现泉水,教当地农民种水稻,开创北方种水稻先河。 同时整理完善当地民谣,让他们插秧时传唱,演变成今天的定州秧歌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水位下降,无法再种水稻。

途中,又降2级

1094年(59岁)与朝云、少子苏过到惠州。

1095年,第一次吃到荔枝。 表兄程之才以广州提刑官身份巡视至惠州,东坡才得以住合江亭。 程之才走后,被赶至嘉佑寺。 为惠州建造了东新桥和西新桥(惠州人民为感谢苏,命名为苏堤)

1097年,东坡政敌章惇当宰相,被贬谪到海南岛的儋(dān)州。 途经雷州,与弟弟相聚(最后一次)又分别。

与友人信:“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

当地黎族人接纳了他。

1. 在儋州3年多,大半时间用于开辟儋州学府,他的学生姜唐佐考取了海南第一个举人。

2. 当地饮水脏,加之当地瘴气重,当地人很多因喝了脏水患病去世。 苏寻找水源,通过勘查打井。

3. 当地百姓不开化,不肯劳作耕种,他写下《劝农》

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

1101年,大泻不止,休于常州。

下一篇:考公务员有年龄限制吗(公务员有年龄和学历限制吗)
上一篇:五星级酒店惯用的香味(五星级酒店惯用的香味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