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鱼多少钱一条(鱼类食材大全)

2023-01-16 18:06: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22

苏眉

波纹唇鱼,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轮廓自背部至眼平直,然后凸出;成鱼前额突出口端位,中大;上下颌各具锥形齿一列,前端各有一对大犬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左右鳃膜愈合,不与峡部相逢体被大形圆鳞。 成鱼背鳍与臀鳍后部延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老成鱼腹鳍可达肛门之后。 幼鱼体浅绿色,每一鳞片具黑纹;眼后具2条黑纹。 成鱼体绿色,体侧每一鳞片具黄绿色及灰绿色横线;头具橙色与绿色的网状细线;奇鳍密部细斜线;尾鳍后缘黄色。

主要栖息于很陡的礁岩斜坡,海流道斜坡和泻湖的礁岩上,深度从2-60米左右。 通常单独出现,偶尔会成对出现。 是隆头鱼科中的大型种,个性温和,容易与人亲近。 肉食性,以鱼类及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

苏眉最适合的做法是清蒸,因为苏眉鱼肉本身有一种特有的香甜味道,也只有清蒸最能淋漓展现它的原汁原味。 清蒸时还可加入火腿、冬菇、菌类,都可以起到提鲜的作用。 另外苏眉鱼也可用来煲汤,但不能用味道复杂的调料调味,以不覆盖鱼本身的鲜香为基本烹饪规则

东星斑

鮨科鳃棘鲈属的一种鱼类。 东星斑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 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 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 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 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 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 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能保持它的色彩。

石斑的种类繁多。 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 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 东星斑因为头部细小,肉较多,而且颜色雪白。

多宝鱼

多宝鱼是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的英译名兼商品名,又叫欧洲比目鱼,英文名Turbot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主要产区位于大西洋东侧沿岸,是东北大西洋沿岸的特有名贵低温经济鱼种之一。 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首次引入中国 ,目前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

大菱鲆属于冷温性、底栖杂食性鱼类,可承受1℃~28℃的水温,雄鱼一般1年性成熟,雌鱼2年性成熟。 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大菱鲆引种工程是当代我国最成功的海水鱼类引种范例,后期养殖推广的成功,使其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

左口鱼

左口鱼,是比目鱼科的鱼,人称「比目鱼」,又叫「左蝶鱼」。 它们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 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 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 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 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 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 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它们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 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 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 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 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 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 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石头鱼

石头鱼分布很广,外型比较奇特,外观有点恐怖,很像一块海底的礁石,不注意时很难被发觉。 之前曾有人问过小编,石头鱼含有剧毒,能吃吗?其实,石头鱼的毒性主要在它的背刺中,它的肉不仅无毒,还非常细嫩鲜美。 石头鱼刺少肉厚,富含胶质,清蒸后口感嫩滑。 而用石头鱼炖成的汤则非常浓郁醇厚,味道极佳。



红歌鲤

红歌鲤是越南海鲜,产地为越南海域。 每条重量为12斤左右。


野生鹰鲳鱼

越南海域野生鹰鲳鱼,天然的,非养殖。 鲜味纯正,真正极品。 每条重量为2斤-5斤-8斤等。 野生鹰鲳鱼是越大越贵。 对于海鱼,坊间一直有“第一鲳,第二罔,第三马鲛王”之说,极品冰鲜,自然也离不开这三种鱼。 市场中鲳鱼品种最多,常见的有五六种:白鲳、银鲳、燕尾鲳、鹰鲳、黑鲳等;最少见的是罔鱼,但最近见市面有人工养殖的出售;马鲛鱼很多人都不知有医疗价值,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都颇有效。


在高档粤菜馆里能唱主角的冰鲜,表面看似普通货色,实际内里大有乾坤,这点要食识的美食家才懂其中道道。 在海边长大的“九爷”,对吃冰鲜颇有心得。 他说,白鲳、黑鲳大多五六两重,煎香后煮苦瓜,颇为味美。 黄立鲳乏善足陈,街市或酒楼卖的多是养殖鱼,淡而无味,只有野生海鱼才值得品尝。 而鲳鱼中的极品,非鹰鲳莫属,烹制上清蒸或香煎最佳,唯独价钱在海鱼中也最贵。


“当你食过鹰鲳后,再食其他鱼都觉无味。 “即使是罔鱼、马鲛鱼,全都黯然失色。 ”鹰鲳为暖水性上中层的名贵海产,其特点是头圆形如鹰鼻、身扁近似菱形,尾鳍短阔。 酒店的师傅说,市面鹰鲳多为两三斤一条,但鹰鲳是越大越好食,5斤以上最正。 海船捕捞后直运到位,所以特别鲜美,作为主打菜很受欢迎。 鹰鲳肉质细嫩肥腴,味厚鲜香,刺少骨软。 最爱香煎后那种甘美浓鲜之感。 一条鹰鲳,最好食的是鼻,一口咬下去,甘鲜满嘴,骨软无渣。 难怪渔民有句顺口溜“鹰鲳鼻,马鲛尾”,看来果真如此。


马头鱼

马头鱼,学名甘鲷、银方头鱼、白方头鱼、瓦刀鱼、日本加吉、方头鱼、红马头。 因为头部呈方形,鱼身侧扁、背部微微凸起,头较大而高,口小,侧线发达,有几分像马头,故称马头鱼。 眼上侧位,眼后侧有菱形斑纹。 新鲜的马头鱼清蒸即可。


在潮汕地区有一句吃鱼的时令口诀:“农历1月鱼儿鲜,2月鱼儿肥,3月鱼儿最当时,4月吃毛刺(即多骨刺之鱼),五六月吃贴地(即生活于海底之鱼)。 ”属于深海鱼的马头鱼就正当时令了,尤其鲜美。 马头鱼,肉质特别嫩滑,嘴唇轻轻一抿就散开了,骨刺少,啖啖肉。 冰鲜的马头鱼,香煎、豉汁蒸、清焖等都是不错的做法。


将马头鱼与多种鲜美食材搭配,像大连鲜鲍鱼、海沙虾、野生青养、闸坡珍珠蚝等。 大部分食材在焖之前已经煎香,一来比较快熟,二来也增添汤底的香气,无需浓油赤酱也自得鲜香。 各类食材整齐排好,加入事先熬制12小时的老火汤底焖至八九成熟即可。 马头鱼上桌后需要再焖3-5分钟入味,这时也不必干等,先尝着大虾的爽、鲍鱼的鲜、白贝的嫩……每一种都是不同的味觉享受。 接着就轮到主角登场了,马头鱼表皮煎得甘香,内里的鱼肉却保持着滑嫩,有着海鱼特有的鲜美。 吃得差不多了,底下香滑的吕田炸支竹和清甜的冬瓜尽吸海鲜精华,转眼成了人人哄抢的精华。


奎龙鱼

奎龙鱼,推荐菜式:煎奎龙鱼饼。 这奎龙鱼身体长圆,了丝(小刺)特别多,肉也多,秋初最肥,以鲜鱼去骨拍扁,铺上香葱、酱油、五香粉等配料,头尾对折成饼状,慢火煎熟。 在笔者的童年记忆中,这是海鲜中第一香味了。 奎龙鱼,味辛、咸,寒。 肺经,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 这种鱼在海边人的餐桌上十分常见,可直接煎着吃。 此鱼主要销往福建广东一带酒楼。


舌头鱼

体侧扁,呈舌状,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重500~1500克。 头部很短,眼小、两眼均在头的左侧,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后弯曲呈弓形,左右下对称。 鳞较大,有眼一侧被栉鳞,淡褐色,有2条侧线;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无侧线。 有眼侧的后鼻孔位于两眼间。 背鳍、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尾鳍尖形。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在我国各近海渔场均可捕获,海洋岛、石岛渔场为主要产地。 但鱼群不密集,在捕捞作业时多系兼捕对象,渔期夏汛为5~7月份,秋汛为10~12月份。 宽体舌鳎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每百克内含蛋白质 13.7克、脂肪 1.2克且肉质细腻味美。 尤以夏更汛所捕的鱼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 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咸干品

牛尾鱼

又叫鲬,俗名鞭子鱼。 外表很奇特,乍看上去像鳄鱼的模样,科属上是鲬属鲬科,生活于近海底层,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是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鱼类,生殖期为5—6月。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国外见于朝鲜、日本、菲律宾、红海、俄罗斯远东海域等。

牛尾鱼全长大约4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多是雌鱼,雄鱼变性后才能长成这么大。 其体延长,扁平。 头扁平,后部宽大。 吻部接近扁平。 眼上侧位,距吻较近,眼间隔宽,微凹。 头部背面具棱。 鼻孔每侧2个,后鼻孔稍大。 口端位,下颌略长。 上下颌、犁骨和颚骨有绒毛状齿。 舌圆形,前端游离。 鳃孔大。 鳃耙较长,两侧鳃耙较短。 体被栉鳞。 侧线与背部平行延伸。 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游离小棘,起点与腹鳍基部相对;第二背鳍基部很长,位于尾郭,与臀鳍相对。 胸鳍圆形,末端超过腹鳍基部。 腹鳍位于胸鳍基部后下方,末端超过肛门。 尾鳍截形; 体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白色。 背鳍鳍棘和鳍条上有黑褐色小点。 臀鳍浅黄。 胸鳍灰黑色。 腹鳍浅黑黄色。 尾鳍有灰黑色横斑及黑色纵带。


笋壳鱼

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原产于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是虾虎鱼中较大的淡水名贵种类,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已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并作为特色品种得到推广,成为热门的人工养殖水产新优品种之一

珍珠斑

珍珠龙趸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趸石斑(公)与老虎斑(母)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其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有虎斑头、龙趸尾的外型,显现杂交优势,商品鱼市场价格好,也可以做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广阔。

珍珠龙趸石斑鱼,得益于海南众育种研究人员的努力,已成功进行人工育种,形成了规模养殖,并由于珍珠龙趸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迅速占据海南石斑鱼养殖量的70%,成为石斑鱼养殖的第一品种。 肉质鲜嫩的珍珠龙趸石斑鱼,可以用砂锅烹煮,或者是生炒,还可以把珍珠龙趸石斑鱼煎成酥酥脆脆的龙虎斑酥,让吃的人都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比一般的龙趸石斑,口感更软嫩有质感,珍珠龙趸石斑鱼外观有靓丽的斑斓花纹,有着老虎石斑鱼的头,龙趸石斑鱼的尾巴。 珍珠龙趸石斑鱼结合了两种鱼的优点,有虎斑的强抗病力及龙胆的快成长率。 珍珠龙趸石斑鱼的商品鱼在早两年利润吸引下,大量养殖户涌进该市场,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也有所下降,一斤左右的珍珠龙胆市场价格在50元/斤以上,一斤半以上的珍珠龙趸鱼市场价格在45-50元/斤左右。

真鲷鱼

Pagrosomus major,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的一种鱼。 真鲷鱼两侧臼齿2行,体红色。 红加吉。 后鼻孔椭圆形。 体扁平椭园形。 背鳍12棘10软条,臀鳍3棘8软条,侧线鳞娄53-59,尾鳍边缘黑色。

花尾鹰螉

花尾鹰䱵,鹰䱵科鹰䱵属的一种鱼类。 俗名: 鹰斑鲷 、咬破布、三康、金花、万年瘦三刀 香港名:斩三刀。 三刀鱼生于珠江口流域,后海湾及青山湾及南丫岛一带,因鱼背前部分隆起;型似刀而得名。 每逢七至九月最当造,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三刀鱼生于珠江口流域,后海湾及青山湾及南丫岛一带,因鱼背前部分隆起;型似刀而得名。 每逢七至九月最当造,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所以要想吃三刀,一向是有规矩的,不能柯打,不能预定,只能碰运气。 价钱也相当的贵,一两大概要60大元。 炮制三刀的方法用最简单的最好,鱼杀好,切记不要去掉鱼鳞,底垫葱段,放入蒸炉清蒸,鱼油经热力蒸腾融化,油脂为鱼鳞锁困,精华尽在鱼身内,淋点蒸鱼豉油。 鱼背鳍边的位置是最好吃的,油光闪闪,半透明的脂肪闪烁流离,甘腴香韵,在舌尖隐隐细味出一股深沉的厚度,顷刻间荡气回肠,其他鱼类无一可以比拟。 口小,唇厚,突出。 体侧约有9条斜形色带。 尾鳍叉形,鳍上白色斑点散布。 长达40厘米

瓜子斑

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 又称瓜子_,俗名黑毛、菜毛、粗鳞黑毛,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的其中一个种。

(1)分布范围: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 深度:类栖息深度自潮间带至数十米皆有,水深1~30米。

(2)外形特征:鱼体呈椭圆形,体色为紫黑色,体侧鳞片上多有小黑斑,各鳍基部亦有许多暗色斑点散布,此外身上无其他明显斑纹。 头小吻钝,尾鳍分叉,上下叶末梢略钝。 背鳍硬棘14~15枚、软条12~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1~13枚。 侧线鳞片数50~56枚。 体长可达50厘米。

(4)生活习性:本鱼栖息在岩礁区,属杂食性,冬天主要以藻类为食,夏天则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2~6月为其产卵期。 此时为本鱼最肥美的时候。

(5)烹饪方法:为美味的食用鱼,具高经济价值。 可洗净于体,在其体侧画三刀,在抹上酒及姜丝,之后再清蒸或以滚烫的蚝油淋上在一起热炒。

西星斑

鳃棘鲈鱼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 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 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


九肚鱼

学名龙头鱼,属硬骨鱼纲、灯笼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属。 又名狗母鱼、虾潺、豆腐鱼等。

温、热带海洋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近岸海域及河口处,中国见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及黄海南部。 被广泛用为食用鱼。 体长40厘米,呈灰或褐色,有斑点,胸鳍和腹鳍较大

鳐鱼

这是一条重达50斤左右的鳐鱼,从船上刚拖下来就被装上一辆三轮车。 一条鱼占满了整个车厢。 据说这还是小个的。 准备送往酒店。



天然海鳗

天然海鳗,偌大一个市场,也就几箱而已!每年7-8月份是食用海鳗最补的季节。 此时的鳗鱼最有营养!



鞋底鱼

鞋底鱼,又称方板鱼,龙舌鱼等多种叫法。



海红斑

养殖海红斑,个体重量1.3斤左右,产自中国福建。 据说野生的海红斑鱼有4大鱼王之一的美称,肉质鲜美浓厚紧实。


沙巴龙趸

沙巴龙趸是龙胆与虎斑的杂交品种,外表有着大块斑纹,非常靓丽。 沙巴龙趸产量较大,生长速度快,价格不高,但品质却丝毫不大折扣。 其肉质柔嫩弹滑,滋味相当鲜美,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细鳞

产自香港西贡本地的一种鱼类,价格并不高,但非常少见,可遇而不可求。 这种鱼浑身的鳞片非常细小,鳞白鳞细,几难分辨,所以被称为“细鳞”。 细鳞鱼的肉质也及其白嫩鲜美,但是产量极少,很难捕捉,一般都是偶然间被钓获。


蝤蛑虎

蝤蛑虎,近海滩涂的特色海产之一。 此鱼虎头虎脑,尾部粗短有力,天然野生。 价格不菲。 每条重量约200克-250克,价格为70元1斤。 蝤蛑虎只有一根主骨,完全没有小刺哦,而且味道非常鲜美。 推荐菜式:野生蝤蛑虎炖本地鸡,重点是那汤,喝起来却别有一番味道。 推荐滋补菜式:蝤蛑虎炖老酒。 有大补、补肾壮阳之功效。 主要材料:蝤蛑虎、老酒、姜片、冰塘、大蒜、食盐、味精。 做法是:取蝤蛑虎每条约100克若干条,去内脏,切成数段,用老酒当水加姜片、冰糖、大蒜、食盐、用文火炖30分钟放味精。


蓝瓜子斑

比较少见的蓝瓜子斑,据海鲜馆的老板介绍,此鱼原产于东南亚,它的鱼皮较厚,油润弹滑,肉质比较细嫩。 由于蓝瓜子斑个头较大,一条大约有7斤左右,一般会选择一鱼三吃:头和鱼腩可以清蒸,鱼肉滑炒,鱼骨煮汤。


花英斑

俗称花点石斑鱼,因身上布满褐色斑点而得名。 口感比较鲜香嫩滑,滋味鲜美,适宜清蒸。




蓝鳍金枪鱼

黒鮪,亦称黒真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包括太平洋、大西洋、 南方蓝鳍金枪鱼三种。 在日本捕捞到的野生蓝鳍金枪鱼属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最受日本的料理人和食客推崇。 认为它油脂丰富,肉质鲜美细腻,口感清爽且有回甘,生食口感极佳,是制作刺身和寿司的顶级食材。


2019年1月5日凌晨5点10分,筑地市场搬迁至丰洲市场后迎来首次新年金枪鱼竞拍,最高价由产自日本青森县大间町的一条重约278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夺得。 这条的蓝鳍金枪鱼以3亿33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110.76万元)的历史天价被一间寿司店拍下。


金钱斑

金钱斑是石斑鱼的一种,由于身上布满钱币大小的黑色斑纹,因此被得名。 金钱斑是一种高端食用鱼类,肉色雪白,肉质极其鲜嫩细腻,被奉为上等佳肴,受到喜爱。 金钱斑个不大,每条重约300克左右。


红瓜子斑

颜色嫣红,身上布满褐红色斑点。 鱼肉厚实肥美,鲜嫩爽滑,是不可错过的美味哦。


舟山带鱼

舟山带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是舟山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 舟山带鱼显著特征为眼睛为黑色,有鳞片且容易脱落,骨小体肥,背脊上无凸骨,肉吃起来更嫩。 舟山带鱼营养丰富,蛋白质丰富,营养价值高,并含有其他渔场带鱼没有的DHA成分。 舟山带鱼柔韧度高,托住带鱼中间,能挂到底,形成倒U字形。 新鲜的舟山带鱼是可清蒸,且鲜而不腥,且无其他地方带鱼的大骨粒异物感,在海内外备受欢迎,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带鱼”。



包公鱼

包公鱼,鱼类品种。 又叫假包公鱼,学名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英文名Grunt,俗称:打铁母、假包公、斑加吉;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胡椒鲷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产,以南海产量为最多.。


彩云鲷

彩云鲷又称红色吴郭鱼,其实就是非洲鲫鱼变种。 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英文名:Red Tilmpa,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也称红罗非鱼。



花丁

产自南沙,这种鱼体积很小,一般一条只有1两左右,身上布满花斑,肉质非常细嫩。


花尾

原产自台湾,体型较大,1条有20斤左右,大的可达40斤以上。 此鱼为鲜活品,鱼大力大,几个人折腾半天才把它装进篮子里。 该市场内大型鱼类较多。 像这样的鱼算是比较小的了。





鸡笼鲳

本港产鸡笼鲳别名金鲳,镜鲳,金钟等,浑身金光闪闪,身上布满黑色斑点。 适于清蒸、香煎、红烧等。 此鱼为冰鲜,在8月-9月份是最肥美的时节。


红立鱼

大的红立鱼 每条600克以上,适合宴会出品。 红立鱼产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主要产地在北部湾及雷州半岛。 又叫立鱼、立花、立仔、板立、长旗等各种叫法。 适合清蒸。 因为其颜色红亮,寓意吉祥,所以被广泛运用到宴会之中。


金线鱼

金线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金线鱼科(Nemipteridae)金线鱼属(Nemipterus)的其中一个物种。 体呈椭圆形,稍延长,侧扁,长可达35厘米,被小型栉鳞。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澳洲等海域,中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以南海产量较多。


大头鱼

大头鱼在市场仅售7元/斤,此鱼极像河豚,但却不是河豚。 档口老板称为大头鱼。 价格很便宜。 这个鱼我是第一次见过。 表示学习。


鮟鱇鱼

鮟鱇(ānkāng),俗称结巴(jiébā)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水域。 属硬骨鱼类,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 鮟鱇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 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的。 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引诱食物的利器。


笠子鱼

笠子鱼(日语アラカブ)笠子鱼是因为头大,好像自己带个斗笠一样,因而在日本的熊本县、鹿儿岛地区而得名。 刺身、煮汤、涮火锅、十分美味!在中国市场上的笠子鱼一般为冰鲜品,日本料理餐厅中一般出品笠子鱼刺身和烤笠子鱼等菜式。 据说食此鱼可防止脑血栓形成、对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奇效。



金目鲷

金目鲷有“日本国鱼”之称,肥而不腻,口感极佳。 栖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深200~800m的深海中。 这鱼呈红色磷点状,肥而不腻,口感比三文鱼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金目鲷眼睛很大,体色是鲜豔的深红色!!肉质细緻鲜美,适合作生鱼片、寿司、红烧、盐烧等料理。 金目鲷与红目鲢都是同一类型的深海鱼,又称大目鲢,两者最大区别在金目鲷的眼睛特别大,下鳍也较大,肉质相当Q嫩,是用做生鱼片上好的食材。




黄鲷鱼

黄鲷鱼生活在清净海域, 以海藻类为食。 肉质鲜美, 具有各种鱼类共有的腥味,清爽可口,肉质坚韧。 值得一提的是,黄鲷鱼有着奇妙的性变。 黄鲷鱼在幼鱼时具有两性生殖器官,它们首先发育成雌性和黄鳝有些类同,当第一次性成熟,产过一次卵后,卵巢就逐渐萎缩或消失,取而代之的精巢开始发育,变成了雄性鱼。 在日料店一般可作为刺身和炙烤。


红鱼

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在国内主要产于厦门,广东沿海。


龙胆仔

顾名思义就是龙胆的年幼时代。 此鱼可以长到几百公斤。

鲥鱼

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 体长为体高的2.60~3.06倍,为头长的3.25~3.56倍,头长为吻长的4.03~4.28倍,为眼径的4.29~4.75倍,为眼间隔的4.46~4.75倍。 体背部绿色。 体侧和腹部银白色。 幼鱼期体侧有斑点。 吻部乳白色。 吻背方淡灰色。 鳍淡黄色,且背、尾鳍边缘灰黑色。

鲥平时栖息于海水中,春末夏初溯河作生殖洄游;幼鱼在江湖内生长,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在海中发育成长。 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省)和越南。

黑鱼

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等。

黑鱼性情凶猛,营底栖生活,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浅水区。 黑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食用乌鳢历史悠久,其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虫鱼上品

桂鱼

鳌花鱼又名鳜鱼、桂鱼、季花鱼等,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也是淡水中的珍贵鱼类。 其肉质细嫩鲜美, 刺少肉厚,营养价值很高,分布于除青藏高原的全国各水系中。 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鳌花鱼生长快, 如果饲养条件较好一年即可育成商品鱼。 鳌花鱼为底栖鱼类, 喜欢栖息在静水或缓流并水草茂盛的水体中。

鮰鱼

学名长吻鮠,俗称"江团"、"白吉"、"肥头鱼"、"鮠鱼"。 在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 长吻鮠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向北可达黄河,向南可至闽江水系。 长吻鮠鱼体态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鮰鱼个体轻重不等,一般为1500~2500克,少数个体可达10公斤。

鲢鱼

又叫“白鲢”、“跳鲢”、“鲢子”、“鳔鱼”、“地瓜鱼”、“鲢子头”等。 淡水鱼。 古称鱮,《本草纲目》说:“鱮鱼处处有之,状如鳙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 ”鲢鱼体侧扁,头大而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下,鳞细,背部灰白,背鳍顶端及尾鳍稍黑。 鲢鱼自然资源分布很广,常见于长江、珠江、淮河、钱塘江和黑龙江水系,长江的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密集。 鲢鱼与青鱼、草鱼、鳙鱼一样,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人工养殖遍布全国,产量居首位。 由于鲢鱼常生活于大江河水深浪大之处,所以在钓鱼活动中所占的位置并不那么重要,并非是渔人垂钓的主要对象。 鲢鱼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主要食饵,吃食方式与通常的鱼不同,是通过一口一口地汲水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吸入口中,通过鳃耙把水排出,浮游生物则留在口中,咽入胃里。 鲢鱼既不吃属于万能钓饵的蚯蚓,也不吃肉丁、螺肉、河虾等荤饵。 鲢鱼特别喜欢酸甜味道的馊饵周围浑浊的饵雾,渔人只要在酸甜的馊饵雾里埋藏钓钩,鲢鱼在吸食可口的馊雾时,就会将利钩吸入口中而被钩住,这就是钓取鲢鱼的秘法

海鲈鱼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 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30 ~ 40 cm,体重400 ~ 1000 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 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鲈鱼

花鲈(学名:Lateolabrax japonicus)是真鲈科、花鲈属鱼类。 体长、侧扁。 口大、倾斜。 下颌长于上颌,上颌骨长,末端到眼后下缘。 两颁、梨骨、腭骨具绒毛状齿。 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后角有一个大棘,下缘向后下方有3个大棘,鳃盖骨有一个大棘。 具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以第5鳍棘最长。 幼体的体侧及背鳍棘部有若干黑色斑点,成熟个体逐渐消失。


鳊鱼

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 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 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 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鲫鱼

鲫为温水性鱼类。 鲫喜在水的底层活动。 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很强,是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食性与成鱼相似。 鲫的成鱼主要食有机碎屑、水草、植物种子,另有相当数量的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食商品饲料。 鲫为多次性产卵鱼类。 鲫分布于中国除青海 、西藏外的各大流域 、湖泊 。 在北美洲、欧洲、非洲、印度、韩国、日本有引种。


海刀鱼

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 刀鱼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 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 [1]体形不大,但数量甚多,产量很高,是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

河豚鱼

河豚,学名河鲀,古名肺鱼,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豚鱼等,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齿鲀科、三齿鲀科、四齿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属的鱼类。 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 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 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银鱼

银鱼科,动物尖头银鱼、长鳍银鱼的全体。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 分布于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 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 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 并认为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

黄颡鱼

(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 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 吻部背视钝圆。 口大。 眼中等大。 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 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 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 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 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 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 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 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 尾鳍深分叉,末端圆。 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 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 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鳕鱼

属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真骨鱼纲(Division Teleostei)、鳕形目(Gadiformes)。 鳕鱼多是生活在海洋底层和深海中下层的冷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的各大洋。 其中鳕科和无须鳕科中有许多经济价值极高的世界级重要经济鱼类。

红鳍笛鲷

是笛鲷科、笛鲷属鱼类。 体长椭圆形而略高,背缘呈弧状弯曲。 两眼间隔平坦。 前鳃盖缺刻不显著。 鳃耙数21-22。 上下颌两侧具尖齿,外列齿较大;上颌前端具犬齿4颗;下颌前端则为排列疏松之圆锥状齿;锄骨齿带三角形,其后方无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 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均与体轴呈斜行排列。 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Ⅺ,软条13-14;臀鳍硬棘Ⅲ,软条8-9;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 体呈粉红色或红色,腹部较淡,体侧无任何纵带;头背部由背鳍起点至吻端有一暗色斜带;幼鱼时,尾柄上有鞍状斑。 各鳍红色。

太阳鱼

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 成鱼体长24-40公分。 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 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主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虎头鱼

学名褐菖鲉,俗称石头鲈、小狼鱼、石虎、石九公等。 是一种暖温性底栖群居小型经济鱼类,典型的岛礁定居鱼类。 喜钻石洞,卵胎生,浅水栖息个体暗红至褐色,深水栖息个体鲜红,体长一般为15-20cm,最大可达30cm,体重可达500g,棘有毒。 素有“假石斑鱼”之称,多为鲜食,也可制干品,鲜活品市场价格较高,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海产品

沙塘鳢

(学名:Odontobutis obscurus)属鲈形目鰕鯱鱼亚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的一种鱼类。 俗称:四不象、肉趴锥、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呆子鱼丶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头鲨、虎头呆、土婆鱼。 是一种淡水小型食肉鱼。

老虎斑

石斑中的普通品种,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鱼皮厚,头腩丰满,多肉爽脆。

老鼠斑

鮨科驼背鲈属的一种鱼类,也叫青斑、鰵鱼、驼背鲈。 身体为奶油色,黑色斑点布满全身,让人感觉很喜庆。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礁石地区,能长到50厘米。 带有斑点的身体能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因容易饲养,所以会长得很快,在确保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的前提下会很长命,如1500升以上的水族箱或有良好的过滤系统的纯鱼缸。 会把任何它能吞掉的任何鱼吃掉,所以要注意分类饲养。 在水族箱中,可以饲喂大部分不同的食物,像干的或鲜鱼、鱿鱼、对虾、银鱼等等,为十分珍贵品种。


大黄鱼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 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 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下颌齿内列齿较大,外列齿紧贴内列齿;颏孔4或6个,中央4孔呈四方排列在颐缝合周围,前2孔细小。 鼻孔2个,长圆形后鼻孔较圆形前鼻孔大。 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 前鳃盖后缘具锯齿,鳃盖具2扁棘。 头部除头顶后部外皆被圆鳞,体侧前1/3被圆鳞外,余被栉鳞;鳞片较小。 耳石为黄花鱼型,即呈盾形。 腹鳍基起点在胸鳍基上缘点垂线之后;尾鳍楔形。 鳔前部圆形,不突出为侧囊,后端细尖;每一个侧支具有腹分枝及背分枝,背分枝呈翼状开展,腹分枝分上下两小枝。 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各鳞下都具金黄色腺体。 背鳍浅黄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末缘黑褐色;臀﹑腹及胸鳍为鲜黄色。 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 鳃腔上部黑色,下部粉红色。

蓝点马鲛

(学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鲭科、鲅鱼下的一种鱼类。 体延长,侧扁,尾柄细,两侧在尾鳍基各具3隆起嵴;体高小于头长;吻尖长;口大,上下颌约等长;上下颌各具强牙一行,侧扁,三角形,14-20枚,排列稀疏;腭骨及锄骨亦具齿,舌上无齿;体被细圆鳞,侧线鳞较大,明显,腹侧大部分裸露无鳞;;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尾鳍深叉形;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灰色;沿体侧中央具数列黑色圆形斑点。

草鱼

(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鲤科、草鱼属鱼类。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鲩鱼、白鲩、草根(东北)等。 体长为体高的3.4~4.0倍,为头长的3.6~4.3倍,为尾柄长的7.3~9.5倍,为尾柄高的6.8~8.8倍。 体长形,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 背鳍无硬刺,外缘平直,位于腹鳍的上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至吻端为近。 鳃耙短小,数少。 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其它鳍浅色。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分布广,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区除外)。 已移殖到欧、美、非等各洲。


花尾美鳍鱼

花尾美鳍鱼,Novaculichthys taeniourus (Lacépède, 1801),隆头鱼科美鳍鱼属的一种鱼类。 吻背部的侧面轮廓约呈45至60°的斜角,上下颌前侧具 2对钝犬齿;头部无鳞,但眼后具一短列而近垂直的中型鳞片。 眼睛至吻的距离大鱼眼至头背部的距离。 幼鱼体色为深棕色,上有4条由斑点排成的横带,背鳍的第一、二棘特别延长。

白水鱼(翘嘴白)

白水鱼是十分有名的珍贵淡水鱼, 也叫“白丝鱼”、“参条子”、“翘嘴白”,多地均有产出,但以太湖产最为珍贵,与太湖银鱼、白虾等一起被称为“太湖三白”。 白水鱼以大为美,据说以前常有二十斤以上的大白水鱼,现在当然是十分少见了。 白水鱼的头尾翘起,肉质丰腴细嫩,清蒸最能品尝到其鲜嫩的风味。

野生沙鳗

沙鳗,学名星鳗,又名七星鳗。 其鱼体侧线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喜好在海底石缝穴居。 在舟山,光是露出海面的岛屿就有千个,半露或不露的岛礁更是不计其数,石缝洞穴奇多,是我国沙鳗的理想栖息地和最重要的产地沙鳗营养极其丰富,有“水中软黄金”之称,包括蛋白质、钙、铁、磷以及维生素A、D,不仅强身健体、健脑益智,抗衰老、保护视力,而且由于其含有的西河洛克蛋白,是一种十分稀有的物质,可起到强精补肾的作用。 让女士动心的是,沙鳗的皮、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故被称之为“可吃的化妆品”。 野生的沙鳗一般采取网拖和垂钓的捕捉方式,而两种方式中垂钓更佳,更有利于沙鳗品质的保证。


虎头鱼

虎头鱼,价格不贵,特别美味!虎头鱼(西公格),学名,褐菖鲉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渤海,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 虎头鱼属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 常见体长约100毫米左右,体重约50克~150克,大者可达300毫米,属卵胎生,鱼身80%呈桔红色,犹如身披晚霞,体侧有多条不规则暗色横纹,色彩相当艳丽,背鳍棘,胸鳍鳍条宽大。 虎头鱼肉质鲜嫩,洁白,含脂肪少,味美,无小刺,营养丰富,故也称“假石斑鱼”。


石榴眉

石榴眉,这个鱼的名字有点特别,也许是舟山本地的一种特别叫法。 此鱼不大,一般在300克-600克之间。 价格不便宜,市场价格每斤超过80元。


海鲫鱼

海鲫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中国见于黄海北部和渤海。 属于海鲫科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 (九九鱼、海鱮)。 此鱼只有一根主刺,肉质鲜美。 滋补海鲜。


鳓鱼

鳓鱼(lè yú),别名: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曹白鱼。 暖水近海中鱼类。 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钙、钾、硒均十分丰富;鳓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有益处。 鳓鱼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据山东省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多次在墓葬中发现鳓鱼骨头,在废坑中还有成堆的鳓鱼鳞。



南蚌

产于中国海南的一种海水鱼,市场称之为南蚌,野生的价格很贵,味道鲜美。


白金鱼

白金鱼,产地为福鼎沙城,是当地特产,小海渔货,可用咸菜红烧。


扒皮鱼

扒皮鱼,每条重1-3斤。 扒皮鱼的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革鲀科) Navodon septentrionalis,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 营养丰富,除鲜食外,经深加工制成美味烤鱼片畅销国内外,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


七彩斑

七彩斑,1条15斤左右。 属于大型石斑鱼的一种。


春子鱼

春子鱼,产地东海,每条1.5斤左右。 别名黄姑鱼,又有“假黄鱼”之称,因为它的肉质和黄花鱼一样嫩,价格却不及黄花鱼的十份之一。

下一篇:猫咪托运多少钱(宠物托运)(猫咪顺丰托运宠物价格表)
上一篇:孕妇梦见吃西红柿变白(孕妇梦见吃西红柿炒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