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全文翻译是什么?(庖丁解牛全文原文及翻译)

2023-01-15 00:25:1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庖丁解牛翻译: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

庖丁解牛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汉族,宋国蒙人。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出自此文的成语典故:

1、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3、深中肯綮:必要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天理:古义:形容词(属性词)+名词,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名词,天然的道理。

2、未尝:古义:副词+动词,没有尝试,不曾试过。

今义:副词,未曾;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口气比较委婉。

3、固然:古义:形容词(属性词)+名词,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4、虽然:古义:连词+代词,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和“可是、但是”等呼应。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4、技经肯綮之未尝:技,应是“枝”字,指支脉

三、一词多义

1、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前一个是动词,解,下刀;后一个是介词,因。 )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介词,因。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介词,因。 )

2、乎:技盖至此乎?(语气词,表疑问,呢。 )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到。 )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表凭借)

  而况大軱乎!(语气词,表感叹,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

原文问题思考:

一、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二、文惠君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是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写作特色:

一、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轚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 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 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 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 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 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 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 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二、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

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下一篇:如果你的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你会怎么度过?
上一篇:《买油翁》的全文翻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