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心金丸价格(救心金丸副作用)

2023-01-05 16:00:1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0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食品安全监管,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使用金银箔粉生产加工食品,食品销售者不得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


曾经被视为高档享受的金箔食品从此明确为违法餐食,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既能阻止奢靡饮食的风气,也能防范金银走私的借用,更能在食品安全上堵塞一个漏洞。 为此,我们需要认识到金银箔食品的危害。

金银箔能不能够食用?

回答是,能。

金银是非常稳定的金属,不与人体胃肠的酸碱条件产生任何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有毒有害的反应产物,如果是纯净的金银箔,对人体是无害的。 所以通过口腔进食,在消化系统旅行,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威胁,金银自古以来也是豪门的餐具材料,原因也是在此。

世界上有部分国家基于以上考虑,把金银箔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作为色素使用。 我国也曾经在2015年,当时的卫计委征求过金银箔使用的可行性。 因为金银箔使用时,是处于一种极薄状态,厚度在万分之一毫米,使用量是非常小的,并不存在危害。


另一方面,无害的同时,金银箔也完全无用。 因为它不与人体发生任何反应,不存在吸收和代谢,只有入口和排泄过程,什么情况来,什么情况走,完全就是在人体的消化系统晃悠一圈,毫无营养价值。

所以,对于纯净的金银箔,可以吃下去,但是毫无必要吃,就好像一个小玻璃球,咽下去没问题,拉出去也没问题,可是没事儿吃一个玻璃球,图什么?

吞金而死的说法只是传说

在我国的古代戏曲、小说中,有吞金而死的说法,而且基本都说得很玄乎,基本上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内就会死掉。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都是作者为了让死者留一个全尸,而且看上去很有尊严的一个安排。 通常这种死法会安排给不是那么坏、作者还有点同情、又有一定地位的人物。


但假如真的指望吞金来死的话,不但没有办法尊严,连全尸都很危险。 黄金无毒,如果想吞下还得形状比较滑溜,也就基本不能伤害内脏的喉管胃肠,想出现问题只能依赖于它的密度,体积不大而重量不小,可能会一直坠着直到出现个肠穿孔或者肠梗阻,这种情况下是可能要人命的,原因是太疼了,可是,那种疼法那种持续时间下的人会死得很难看很痛苦,比悬梁自尽都难受。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消息传出去这具尸体里有一坨金子,恐怕全尸都是一厢情愿。

古代的小说家和现代的小说家没什么不同,坐在家里想把人写死,依靠的是想象力而不是科学。

对于食品而言,金银箔使用就是刀口舔血

对于食品而言,无利基本可以认为有害。

金银箔纯净的条件下是无害无利的,但是,这个纯净条件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而且,与金银共存的杂质通常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汞、铅等,这些,很危险。 蓄积中毒之后,掉头发拉肚子皮肤病什么的都不算大问题了。


所以说,在食品中使用金银箔是一种刀口舔血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比那种情况更糟糕:因为连血也没有。 是纯粹的拿舌头舔刀口比赛谁勇敢的行为:可能是安全把舌头平安收了回去,但如果有血,百分百是自己受了伤。

由于金银箔添加的食品,相当一部分是冰激凌、蛋糕等这些儿童已经年轻人喜爱的食品,所以,禁止金银箔添加,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理智之举。

药品里使用的金银箔又该怎么说呢?

我们感到比较遗憾的是,尽管三部委联合发布了这个通知,但是,对于药品使用金银箔却没有单列意见。

我们知道,部分中成药里,确实还有金箔的使用,比如安宫牛黄丸、救心金丸、金箔如锦丸等。 安宫牛黄丸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了。


金箔不但在中医古籍里被当做一味药,而且还煞有介事说得很神奇。 《本草经疏》里说它“作箔入药,可为镇心安神之用”。 《本草纲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 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

那么,金箔是可以吃还是不能吃呢?

我们的意见是,作为食品,金银箔不是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里还违法,食之无味,食之无营养,吃这个属于放着自在不自在的行为。

至于药品,我们没有看到过确切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加了金箔的药就比不加金箔的药更有效;也没有看到权威机构对金箔入药属于糟粕的认定;更没有金箔存在体内过程的药理分析。 基于科学精神,只好存疑,用了也就用了,钱花了也就花了。 虽然这钱花得很冤,尤其听说安宫牛黄丸又要涨价了。

还是希望所有人不把金银作食物,没有消费,没有非法生产,大家可以吃点正经东西。

下一篇:孕妇梦见一屋子的蛇(孕妇梦见一屋子的蛇,还咬人)
上一篇:水城烙锅菜单价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