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5000烟价格(中华5000烟价格表和图片细)

2023-01-04 22:28: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09

| 壹 |

水晶是什么

水晶,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化学成分中含Si—46.7%,O—53.3%,矿物密度:2.66(0.03,0.02)g/cm3,断口呈贝壳状,无解理,三方晶系,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柱面横纹发育,柱体为一头尖或两头尖,多条长柱体连结在一块,通称晶簇,美丽而壮观,形状可谓是千姿百态。 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紫色、黄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黄色、茶色、粉色、黑色等(蓝水晶:几乎所有的蓝色水晶都是人工合成的。 )。

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钛晶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茶晶


红发晶


金发晶

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结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其硬度不低于摩氏硬度7级,性脆,雕琢难度较高。 中国古代水晶的名称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种称呼,由于水晶流传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水晶观。 《山海经·南山经》云:“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猿,多水玉”。

郭璞注曰:“水玉,今水精也。 ”水精即水晶。 关于水晶的成因,唐代人认为水晶是由千年冰所化。 水晶由千年冰所化的说法可能来源于佛教,佛经中称水晶为七宝之一,因而水晶被赋予了佛陀的神秘色彩,更成为善男信女们珍爱的随身佩饰。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水晶的记载还有很多……

明人曹昭、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论》里记载:“古语云千年冰化为水晶,其性坚而脆,刀刮不动,色白如泉,清明而莹,无丝毫瑕玷击痕者为佳。 ”

水晶矿体

| 贰 |

水晶的产地和使用历史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提到一水晶碗“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认为水晶有防腐、疗疾的药物作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宗 言:“嘉州峨嵋山出菩萨石莹白明澈,若太山狼牙石,上饶水晶之类,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顶圆光,因以名之。 ”这里说到水晶有如同佛光的五色,实际上是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所致。

水晶的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明代有中国水晶产地分为南北的说法,“南水晶白,北水晶黑,信州(今上饶)水晶浊”。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盛产水晶的地方南方有福建漳浦铜山,北方有宣府黄尖山,河南信阳和湖北兴国一带均有出产。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等。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水晶得名水玉,得益于其清澈玲珑,兼有玉石相亲之雅。

由于水晶产地遍布全国各地,早在距今70至20万年前,北京龙骨山周口店的原始先民们就开始利用从住地附近花岗岩山坡上石缝中采集来的水晶打制石器了。 在我国其他地方的旧时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少量的水晶工具。 而水晶饰品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距今5000余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一件高1.2厘米的水晶耳珰(见下图),状似蘑菇,周身磨制光滑,通透如冰,表面富玻璃光泽。 广州珠海宝镜湾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的水晶玦,通体磨光,晶莹璀璨,制作极其讲究。 商代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水晶环,制作精美,超乎想象。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5000年前水晶耳珰

新石器到商 水晶坠 深圳出土 存深圳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晚期 水晶玦

新石器时代晚期 水晶玦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商代晚期 水晶环

浙江衢州 西周姑蔑王陵出土水晶玦


西周中晚期 水晶玦

西周中晚期 水晶玦

西周中晚期 水晶玦


西周应国墓出土水晶玛瑙串饰

水晶串饰 春秋中晚期 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左直径4.7、孔径3.1、厚0.7;中直径5、孔径2.6、厚0.5;

右直径6.1、孔径3.7、厚0.6 水晶环

春秋中晚期 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苏州真山春秋中晚期大墓出土玛瑙水晶饰


之后,历代墓葬都有水晶器出土,但相对玉器而言数量相当少。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苏吴县通安严山春秋晚期吴国王室窖藏中出土的水晶珠串;浙江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的敞口水晶杯;河北邢台北陈村西汉刘迁墓出土的水晶玉具剑;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水晶八瓣花口水晶杯;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的宋代水晶鱼、水晶凤凰;内蒙古哲里木盟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水晶耳杯,系金链水晶杯;上海嘉定区法华塔出土的元代水晶摩尼佩等。 南京作为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城,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厚,考古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发掘工作中出土了一些具有相当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水晶器。 现介绍如下几件,以飨读者。

1990年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 战国一号古墓出土


水晶杯

战国 1990年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古墓出土 杭州博物馆

齐水晶

齐国从春秋时代开始依靠商业作为国家战略而崛起,一跃成为中原霸主,霸业一直持续到战国早期。 商业所带动的手工产业使齐都临淄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三大都市之首,冶金、纺织、制车、制陶、漆器、铸镜等手工业十分发达。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当时的齐都盛景:“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祍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 东周时期齐国水晶组佩(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庄出土。 该组佩为腰佩,由最大的水晶环作为擎领,悬挂4列由白色水晶和紫色水晶的珠管穿成的珠串,形制有水晶环、多面体水晶珠、长方形水晶管、圆形紫水晶管,圆形紫水晶珠等,穿缀形式简洁,整体光气硬朗,是齐国水晶组佩的代表作品。 山东省博物馆藏。 )

《山海经》《述异记》将水晶神化;《韩非子》《太真外传》将水晶灵化。 《山海经》言:“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 《璞江赋》道:“瑰,水碧潜”。 《符瑞图》载:“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济南博物馆馆藏战国水晶玛瑙串饰

战国水晶环 湖北省博物馆,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盝顶形水晶棋子 盝顶形,长2.4、宽高各为1.1厘米。 中山王族三号墓出土。

长方柱水晶棋子,使用痕迹明显。 长2.4、宽高各为1.1厘米。 中山王族三号墓出土。

战国 中山国王墓出土水晶玛瑙串饰

战国中山国墓出土水晶玛瑙串饰

水晶环 战国 中山国 河北省博物馆藏

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墨绿色水晶环,出土于战国中山国王墓

绿松石珠、紫水晶珠、玛瑙管饰件,浙江绍兴306号战国墓出土,浙江博物馆藏


水晶串珠 战国 中山国

河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水晶玛瑙串饰

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4号墓出土

现藏于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由水晶环、棱形水晶珠、长鼓水晶珠、白玛瑙龙形、白玛瑙璜形等组成。

战国紫水晶珠串,襄阳市博物馆藏

汉代水晶

西汉 水晶玦

西汉陈请士水晶印 属私印

边长2、高1.5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 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170出土。 白色水晶,纯净无瑕。 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 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较高的贵族。

济南考古研究所馆藏汉代水晶印

西汉刘注墓出土的水晶带钩,剔透玲珑,工艺非凡

刘注墓出土水晶带钩 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王后----窦绾墓出土水晶玛瑙珠串

中山靖王刘胜贴身佩戴的水晶玛瑙珠,共48颗。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水晶印(无印文)

西汉 水晶剑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西汉水晶串饰

汉代玻璃玛瑙水晶串珠

▲西汉晚期 大泉村西汉晚期墓出土 咸阳博物馆 藏“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串饰”

西汉晚期 大泉村西汉晚期墓出土水晶琉璃佩饰

《广州汉墓》西汉中期水晶玛瑙玉髓玻璃珠饰

《广州汉墓》西汉后期水晶玛瑙琥珀绿柱石红玉髓珠饰

《广州汉墓》东汉后期水晶红玉髓琥珀玻璃珠饰

西汉玛瑙水晶珠串,扬州市考古研究所藏

1975年长沙市咸家湖西汉曹墓出土玛瑙、水晶珠串饰



西汉海蓝宝、水晶串珠

海昏侯太子刘充国墓出土六棱水晶珠

西汉六棱柱形水晶穿珠

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西汉水晶串饰

西汉 合浦出土白水晶六棱柱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西汉水晶串饰




新莽 水晶海蓝宝珠串饰,广西合浦博物馆藏。

新莽 紫水晶六棱珠串饰

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晚期许瓒墓出土水晶胜形饰(司南珮)
:琥珀有角兽形饰;水晶狮形饰;水晶、黄金胜形饰等
:东汉晚期

水晶虎
:商丘市博物馆、柘城博物馆
:1981年11月,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末年许瓒墓出土


东汉 六棱水晶饰

水晶猪。 东汉。 高2.7、长7.7、宽2.5厘米。

水晶耳杯。 东汉。 高3.4、长10.2、宽8.2厘米。

▲水晶耳杯。 东汉。 高3.4、长10.2、宽8.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东汉水晶司南珮


▲水晶兽 东汉 临沂市博物馆

1972年山东临沂吴白庄东汉画像石墓出土。 圆雕、水晶质地。 高2.3厘米,长4.0厘米,腰部钻一小孔用于系带。 汉晋时期这类古兽配饰较为普遍,材质多样,除水晶外,琥珀、玛瑙、青金石、煤精也较为常见。

“琅玕蕴德——拾贝斋藏玉精品展”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东汉水晶翁仲

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结。 水晶,成为《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歌吟不息的对象,吟哦出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诗篇。

水晶饰品

南京东郊仙鹤观东晋名臣高崧家族墓高悝夫妇墓出土

玛瑙水晶多宝手串 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地出土

水晶玛瑙串珠项链 南北朝

北魏水晶琉璃珠串,大同市博物馆藏

▲北周水晶宁夏原州出土 藏固原博物馆

水晶八曲长杯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水晶杯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水晶项链 唐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窦曒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长4厘米,厚1.5厘米。 圆雕,猪呈伏卧状,体肥胖,大头肥耳,小尾,双目圆睁,短嘴,刀法简洁,碾琢有力。 腹部钻一透孔,通体抛光,为铁剑上的坠饰。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佛指舍利水晶棺椁
辽代

辽代包金水晶饰辽,阿鲁科尔沁旗扎嘎斯台苏木花根塔拉辽墓

内蒙古博物院。 辽代包金水晶饰(辽代贵族耶律羽之墓出土

耶律羽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弟。 整件由红玛瑙和玲珑剔透水晶珠相连,另外再连缀心形和长管镶金坠组成。 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色彩和谐雅致。

高3.1 口径7.4

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玛瑙碗

辽代 水晶金珠璎珞

辽代水晶杯

辽代水晶盖碗

《水晶耳杯》辽代

内蒙古哲里木盟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白塔出土水晶杯 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布日噶苏木

水晶质。 小圈足,杯口呈四瓣椭圆海棠花形,内底呈卵圆坑状。 横向一侧雕饰一龟首,自器腹下向上伸颈仰出;另一侧雕饰一外宽内窄、尾端漫圆的鹤尾状手柄。 总长5.5、宽3.7、高1.9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串饰


辽代双凤及鸳鸯水晶组合饰件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水晶盖瓶,辽代,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辽代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动物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兽

金盖玛瑙舍利罐

辽(916~1125年)

口径2.2厘米、腹径4.2厘米、底径2.6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该玛瑙罐藏于金舍利塔内,出土时罐内藏有2粒舍利,据传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另有5颗鎏金珍珠,应为影身舍利。

▲玉盖玛瑙盏,辽代,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玉、水晶金刚杵

辽(916~1125年)

具体尺寸:长3.7、高0.8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兵器,后演变为佛教法器,象征坚固锋利之智,可除障降魔,也称为降魔杵。 天宫中出土的金刚杵采用金、银、玉石、水晶、玛瑙等材质, 杵柄有穿孔,推测或为七宝塔上的装饰物。

辽代水晶老鼠,内蒙古喀喇沁旗宫家营子乡吉旺营子辽墓出土,赤峰博物馆藏长3.7厘米、高2.1厘米、厚1厘米。 水晶无色,剔透晶莹。 圆雕,肥硕丰满,作伏地状,有蓄势待发之感,长吻,细目,大耳贴颈,四肢前曲,肥臀微翘,轮廓皆以粗深的线条勾勒,形构起伏有致,尽显神采,此为辽金肖生圆雕玉器常用的表现手法,背腹之间有圆孔贯通。


辽(公元916年——1125年)时文物,长4厘米,宽1.7厘米,出土于喀喇沁旗宫家营子乡吉旺营子辽墓。

辽代水晶兽

辽代水晶鸟

水晶熊。 辽。 白水晶,高4.8、长7.8、宽4.0厘米

辽代.金盖鹅形水晶香料瓶,杭州西湖博物馆藏

蓟县独乐寺塔出土辽代水晶龟

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通长85厘米的玛瑙水晶璎珞

金代

黑龙江省绥滨县金代奥里米古城内出土的水晶兔,长3.8厘米,高2.2厘米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出土水晶石雕刻的“嘎拉哈”

| 叁 |

宋代的水晶

两宋时期的水晶制品的大量使用是作为玉器的补充,即使硬度较高,工艺精湛的玉匠也力求造型美观、纹饰吉祥,虽技法简单粗犷但仍较好地将水晶的透亮质地表现出来。

北宋·水晶舍利瓶

▲1994年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1994年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水晶摩尼珠(北宋)

水晶佛珠,共108颗,珠子为椭圆形,原为高僧随身佩带的法器。 入藏时可能搭于金棺之上,因穿绳已断,出土时珠子散落在金棺上和石匣内。

▲1994年山东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七宝串饰(北宋)

以玛瑙、水晶、绿松石和青金石材质的珠管串成,是宋代社会生活用品,作为随葬佛舍利的七宝供养物。

▲大理国 (937年~1253年)三塔水晶杵 大理出土 现藏云南博物馆

陕西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的水晶鱼挂饰吻部突出,身体宽且短,背鳍呈齿状排列,是鳜鱼较为写实的再现(图一);

宋代水晶过瘾看?

去江西吧

目前来看主要出土于江西各地,在全国首屈一指。 宋代洪迈《夷坚志·灵山水晶》:“水精出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灵山之下,惟以大为贵。 ”这就说明宋代江西上饶地区大量出产水晶,故而水晶制品遗存较多。

北宋政区图·江南东路·信州


直径3.2、厚1.2厘米

《水晶饰》南宋 江西省博物馆

水晶球、水晶环、水晶饰件赵仲湮墓出土,其为赵宋宗室,系宋高宗叔祖。 其墓地位于江西上饶市郊茶山寺,1956年9月被考古发掘


▲南宋·水晶狮子 长4.5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56年江西上饶茶山寺南宋建炎四年赵仲湮墓出土

茶色。 圆雕狮子,伏卧状,头向左侧,平视前方,尾甩于左后腿边。 阔嘴,高鼻,长耳前披。 周身阴刻线细而不乱,腹背有一穿对通。

关于上饶出产水晶还有两则故事,宋·洪迈《夷坚支志·丁卷·灵山水精》记载:

水精出于信州灵山之下,唯以大为贵,及其中现花竹象者。 朱彦才家在彼,旧颇赡足,十余年来,浸浸衰落。 尝因寒食拜扫先墓,小民百十为群,入山寻采水精,且斗百草为戏。 朱独行院径间,忽见一石块,光辉射人。 就视之,真宝石也,髙阔如大瓮,喜甚。 惧为众所见,取乱叶蔽之。 既还舍,呼集田仆二十辈,乗夜舁归。 已而市侩皆传闻,相率来观,共酬价六千贯,朱犹未许。 临安内苑匠闻之,请于院珰,求假至信,视已立价复増三千贯。 朱付之,赖以小康。


《夷坚支志·丁卷·灵山水精》

丽水人盛庶字复之,名士也,曾仕于信。 得二片,髙四寸许,阔称之。 中有青叶成行,全如萱芽初抽之状。 盛君宝藏之,遇好事君子,乃始出示。 右二事皆张思顺说。

▲水晶项链 北宋 波阳县团林公社东湖生产队宋墓出土

长10.5、宽6.9、大珠径1.4、小珠径0.9cm

水晶牌已残,一面光素平整,一面阴刻有弧形羽状纹。 水晶66颗,较匀称,其中大珠一颗。

水晶玛瑙琉璃串饰 北宋

▲海棠形水晶环 南宋

江西省吉水县李家山南宋墓出土

上饶市博物馆长6.7厘米、宽4.6厘米

无色透明。 呈椭圆形,中孔为花形。 中间切面留有切割时的糙纹,两边沿孔向内斜削,规整平滑。

▲水晶凤首钗

▲水晶串珠 北宋

上饶市博物馆藏· 宋代水晶串珠

南宋龟形盖碗 余江县博物馆

▲海棠形水晶环 余江县博物馆

▲水晶葫芦 南宋

高4.5、最大腹径2.5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奶牛山南宋墓出土

无色透明。 呈葫芦形,分三节,下端为圆球体,中部为椭圆形球体,上部为葫芦顶。 造型比例恰当,线条丰腴,雍容典雅,再配以晶莹剔透的水晶,可谓巧夺天工。

▲水晶球两颗 鄱阳县博物馆

| 士人所用水晶 |

宋代文人士大夫除了书画香茶雅事,最钟情的就是佩玉赏玉。 除了和田白玉青玉外,还有“水玉”之称的水晶。 质地坚硬、通彻透亮的水晶在玉匠手中变成镇纸、笔架、绦环、发簪、杯碗进入雅士们的生活日常。

南宋水晶辟邪镇纸

浙江龙游湖镇寺底袁村宋墓出土

龙游县博物馆藏

▲南宋·水晶山形笔架

浙江省龙游湖镇寺底袁村宋墓出土

龙游县博物馆藏

▲南宋水晶簪 诸暨市博物馆


▲南宋 水晶笔架

1982年浙江诸暨陶朱山桃花岭淳熙八年(1181)武氏墓出土。

诸暨市博物馆藏

▲南宋 椭圆形水晶环

1982年浙江东阳湖溪镇罗青甲南宋墓出土

东阳市博物馆藏

▲南宋·海棠孔水晶环

东阳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浙江东阳湖溪镇罗青甲南宋墓

▲南宋·史绳祖墓出土海棠如懿孔烟水晶环

南宋·史绳祖墓出土海棠如懿孔烟水晶环

▲南宋·海棠孔烟水晶环

永康市博物馆

南宋 椭圆形水晶环

浙江衢州坝下村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南宋 水晶笔架

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绳祖墓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水晶花口杯 宜兴市博物馆

▲水晶灵芝簪 南京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江苏南京江宁建中墓秦桧家族墓出土

▲南宋·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蟠虺纹水晶璧

南京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江苏南京江宁建中墓秦桧家族墓出土

▲南宋 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水晶盖盒

南宋 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水晶盖盒

▲南宋·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凤鸟纹水晶佩

▲南宋·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水晶剑格

▲南宋·南京江宁建中墓出土水晶剑格

▲北宋·水晶珠子

最大径1.16、长2.3厘米

安徽省青阳县新河镇光荣村滕子京家族墓

2件。 透明,晶莹无暇。 大小,制作均一致。 枣核状,面琢瓜棱形凸纹。 中穿孔。

《水晶珠》南宋

通长1.13,腹径0.55厘米

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集包公家族墓地包绶夫妇墓出土

无色,晶莹透明。 有6颗。 球形珠,径1.3厘米、中间穿孔。 六棱锥形,残长1.55厘米、上宽0.83厘米、中间穿孔。 橄榄形珠,饰4颗,一段尖顶有对穿孔。

南宋 水晶串饰

1956年江西上饶茶山寺南宋建炎四年赵仲諲墓出土

江西博物馆藏

《水晶珠串饰》南宋 江西上饶茶山寺赵仲湮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珠直径1、鱼长4.6厘米,水晶珠串,无色。 珠子匀称,共64颗,其中有两颗稍大:一为玛瑙珠,有三通穿;一为水晶珠,有四通穿。 另有青玉鱼,随形而制,阳纹眼,有很规则的斜方格鳞纹。

▲北宋 ·水晶兔

安徽省青阳县新河镇光荣村滕子京家族墓出土

1对。 长2.2-2.23、宽1.2-1.3、高1.7厘米 透亮无色。 圆雕蹲兔。 形体丰满,双眼前视,两耳竖起,前后足微弓起。 粗阴线勾勒身体各各部位,线条粗犷简练。 无尾。 兔背对钻一孔。

▲南宋·水晶海棠孔饰件

常州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1978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南宋墓出土

▲宋·兔子水晶坠 仕女形金耳环

水晶坠高3-3.2cm、宽2.2-2cm 镇江博物馆

馆藏来源:1977年丹徒蒋乔宋墓出土

▲南宋水晶环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馆藏来源:浙江省台州市赵伯澐墓出土

浙江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这枚水晶璧实在惊艳。 很难想象在没有高精度设备下,竟能够研磨出如此平整、光亮、剔透,弧线规整流畅的水晶物件。 墓主视这件水晶璧为心爱之物,专配有一根直径0.55mm,长270mm的带有精美穗头的编织绳带,置于头部右侧入殓。

南宋 赵伯澐墓出土水晶璧

南宋 赵伯澐墓出土水晶璧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水晶璧细部

▲水晶璧 南宋 湖州博物馆藏

▲水晶璧 南宋 湖州博物馆藏

水晶璧 南宋 湖州博物馆藏

水晶璧 南宋

湖州博物馆藏

江西省上饶市茶山寺赵仲湮墓出土

水晶壁 南宋

直径5.9、孔径1.9、厚0.8厘米

江西省上饶市茶山寺赵仲湮墓出土

无色,晶莹光洁。 扁平圆形,中间一圆孔,双面旋削而成,留有切割痕。 全器光素无纹饰。

| 佛教所用水晶 |

水晶为佛家七宝之一,宋代佛寺大量使用水晶制品。 如阿育王塔塔身就用大量水晶珠镶嵌,众佛塔地宫出土有水晶球、水晶葫芦、水晶念珠等,晶莹剔透,以示供养虔诚。


▲水晶孔雀 北宋

雄孔雀长7cm、雌孔雀长6cm 定州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1969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出土

▲北宋·水晶项链、鱼 、玉龟、水晶龟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

水晶鱼是用弧形交错构成棱形方格,弧线长短不一,棱形也大小不同。

此外,宋代佛教也大量使用水晶制品,如阿育王塔塔身就用大量水晶珠镶嵌,地宫同时也出土有水晶球、水晶葫芦、水晶念珠等。

▲上海青龙镇遗址隆平寺塔地宫出土水晶念珠

《水晶项链》 北宋

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墓地宫出土北宋·水晶项链

▲北宋•蕉叶纹水晶杯

南京市博物馆

2008年南京市秦淮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长干寺地宫出土

▲北宋·水晶球 南京金陵长干寺塔地宫出土

▲北宋·水晶念珠

南京博物馆

馆藏来源:南京北宋长干寺塔地宫出土

▲北宋•水晶葫芦

南京市博物馆

2008年南京市秦淮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长干寺地宫出土

▲上海隆平寺塔基出土水晶佛珠及舍利(三颗)

▲北宋.水晶笔山 海宁市智标塔地宫出土

水晶狮子 南宋

上:长8.3厘米、高4厘米、宽5.2厘米

下:长7厘米、高4.5厘米、宽4.1厘米

浙江省海宁市智标塔地宫出土

2件。 出土时分置于释迦牟尼佛像前的两侧,象征佛教的护法狮子。 为圆雕卧狮,并用阴线刻划胡须。 鬃毛等细部,两只狮子一雌一雄,一胖一兽,造型栩栩如生。

▲南宋水晶狮子 浙江省海宁市智标塔地宫出土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宋代水晶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百工竞巧、手工业兴盛的社会背景,玉雕技艺也始终进行着传承、碰撞、融合、创新,故当时的水晶器物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审美巅峰,至今仍赏心悦目、难以超越。

元代


▲ 元 水晶兔 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出土

元代水晶串饰

元 水晶珠串饰 无锡市钱裕墓出土

元代山形水晶饰品

明代

明代 《水晶鹿镇纸 》

长10厘米、高6.3厘米

山东省邹县明鲁王朱檀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水晶束发冠(男)——明,现藏国家博物馆;长6、宽4.4、高4厘米,重106克。 水晶呈白色透明,有絮状结晶体。 顶雕琢七道梁纹,双侧呈卷云状,冠沿下端左右各有一穿孔以插簪。 束发冠是明代男子束发所用,属便服配饰,其造型装饰不体现身份等级。

明代水晶珠串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

▲水晶珠串饰 (1 cm)

明代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 水晶环 》明代

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南麓发掘了明代黔国公沐睿墓出土

《刻梵文水晶护身符》明代

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家山明西宁侯宋晟夫人许氏墓出土

明 双螭水晶砚 天津博物馆馆藏

明代水晶鼓,钟祥市博物馆藏

明代水晶蝉 上海博物馆馆藏

明代水晶带钩 上海博物馆馆藏

清代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观音像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螭纹龙纽香炉

水晶镂雕三螭花果纹瓶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朝水晶松竹梅纹盖瓶

《水晶双耳十角杯》清乾隆

高6,口径9.7,足径4.3厘米

杯水晶质,无色透明。 杯身呈十角形,两侧镂雕双螭耳,底出十角形足。 足底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水晶带链花篮》清代

通高5.1、链长12.7、口径8.3×6.1、足径2.4×3.1厘米

水晶质,无色透明,无瑕无绺。 雕作花篮状,椭圆形海棠花式口、足,口沿外折并凸起。 腹部随形琢四开光,开光内分别浅浮雕梅花、水仙花、海棠花、竹及灵芝等植物。 口沿处凸雕一对椭圆形环,其上各套6个活环为链,两链有横梁连接,梁上套一夔龙环,夔龙的口足相连处有孔,以铜钩穿孔将整个花篮挂于木架上。

花篮系一块整料制成,设计精巧,琢磨圆润,为清中期水晶制品之佳作。

孔繁灏水晶印章 清

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藏

《水晶球》清代

直径7.8厘米

球为圆形,水晶制成,通体透明,无任何杂质瑕斑。 球下有呈镂空雕花红木座。

在天然水晶中很难有完全透明、一点杂质都没有的晶体。 水晶晶体内通常含有大量的细小固体或气液包体,像棉絮一样分布在晶体内。 无色水晶以晶滢美丽、洁净透明而著称。 这件作品毫无裂纹和包裹体等瑕疵,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 世界上最大而又透明无瑕的水晶球直径达21cm,重约十几公斤,晶滢剔透,纯净如水,价值连城,现收藏于美国史密斯博物馆。

水晶双鱼花插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高14.8、最宽11厘米

花插圆雕双鲤跃起,张口向上,身体直立,满饰鳞纹,尾部交叉相搭作为支撑点,腹空,用以插花。 配以紫檀木座,雕成水波状,似双鱼在波涛中嬉水而上。 此花插质地纯净,造型生动,雕刻精美,为难得佳作。

清 水晶盖碗

《水晶双兽耳八角杯》清代

高5.3、口径8、足径4厘米

杯为水晶制成,略呈茶色,质地透明。 体呈八角形,两侧凸雕兽吞式双耳。 杯身通体光素。 底部中心阴刻“乾隆年制” 四字篆书款。 下配以镂空雕花八角形红木座。 杯的晶莹与红木底座的沉稳颜色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茶色水晶是晶石中的一种,因似茶水的颜色而得名。 与茶色水晶类似的还有墨晶。 它们的颜色深浅有异,是其中有机质碳的含量不同所致。 有机质碳含量少即呈现茶色,含量多则呈现墨色。 茶晶、墨晶遇高热颜色会减退。 我国山东即墨是茶晶、墨晶的著名产地,但产量不大,内蒙、甘肃亦有出产。

《水晶天鸡尊》清代

通高14.2、口径2.3-3.6厘米

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 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

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241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 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

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水晶兕觥》清代

通高22.6、腹宽8.5、口径6.5×12厘米

觥水晶质。 无色透明,光洁纯净。 椭圆形体,通体光素。 有盖,盖面雕角兽首,兽首双角。 器口前高后低,呈坡状。 觥后侧中部透雕夔式柄。 椭圆形高足,底配以嵌银丝红木座。

兕觥为古代酒器,主要见于青铜器。 此件水晶兕觥的造型、纹饰都是仿造于古代青铜器,材料难得,雕琢精美,为清代中期乾隆时仿古器物之珍品。

水晶砚,清中期所制,长10.5厘米,宽7.1厘米,厚1.2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水晶制成。 呈椭圆形,月牙形浅砚池,形制小巧。 砚背面内凹,形成抄手,为仿古砚式特点。 此砚水晶透明,表面光素无纹,材质较硬,不易发墨,适用于研朱墨或陈设赏玩。


清代乾隆年制水晶笔筒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活环双耳盖瓶

清 水晶雕梅兰烟壶

清 水晶雕灵芝纹笔洗

清中期 水晶雕花鸟花插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锦鸡摆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莲花腰鼓形盖盒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六方盖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三羊开泰摆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双耳活环螭龙钮盖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鸳鸯摆件

清 水晶松竹花插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神农氏像

清 乾隆五十二年 水晶雕象耳双环盖瓶

清 水晶壶清 水晶寿翁

清 水晶寿翁

清 水晶鴞式瓶

清中期 水晶雕活环耳海棠式盖瓶

清 水晶雕英雄瓶

清乾隆 水晶葫芦洗

清 水晶八方四耳盖瓶


清 水晶观音像

清 水晶寿翁

清代 水晶团鸭形盒

清乾隆 水晶雕兽面蕉叶纹兽耳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灵仙祝寿方壶

故宫收藏的清代乾隆御制水晶经文杯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螭龙盖瓶

故宫收藏的清代水晶雕螭龙双连盖瓶

故宫收藏的清晚期水晶雕螭龙纹山形笔架

清中期 水晶琮式鼻烟壶

清中期 水晶雕兽面纹花觚

清中期 水晶天鸡尊

故宫收藏的清中期水晶象耳双环瓶

水晶连环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水晶螭首带钩,透明水晶材质


清 水晶雕竹节小把壶


清 水晶雕金鱼摆件


清十九世纪 水晶螭龙纹觚形花插


清十九世纪 水晶雕螭龙纹茶壶


清十九世纪 水晶莲藕托炉、瓶、盒三式


清 水晶雕秋声图臂格


清 白水晶太平有象摆件

清 水晶活环瓶

清 水晶佛塔


清 水晶仙鹤摆件 (一对)


清中期 莲藕形水晶瓶


清 水晶兽钮衔环爵杯


清 水晶茶壶

清乾隆 水晶雕兽面蕉叶纹兽耳瓶

下一篇:白芸豆减肥多少钱一盒(白芸豆减肥产品的价格)
上一篇:50万一年利息多少钱(银行贷款50万一年利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