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草的药用价值?(海金沙的药用价值作用)

2022-12-31 08:19: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5

海金沙草,中药名。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 Sw. 的地上部分。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 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之功效。 常用于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利,水肿,白浊,带下,肝炎,泄泻,痢疾,感冒发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痄腮,乳痈,丹毒,带状疱疹,水火烫伤,皮肤瘙痒,跌打伤肿,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膀胱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6~15g,入煎剂宜包煎。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

资源分布: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药材基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采收储藏: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 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 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⒈肾阴亏虚者慎服。

⒉《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⒊《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⒈反式-对-香豆酸50mg/kg十二指肠注入,对大鼠具有利胆作用,给药后24小时达到最大效应,可持续4-5小时,胆汁平均增加20%,但不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的浓度,与去氧胆酸相比,其利胆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起效缓慢。

⒉海金沙中的反式对-香豆素有利胆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增加胆汁中水分的分泌,但并不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分泌。 其利胆强度与去氢胆酸相似,但克服了去氢胆酸引起的肝劳损和利胆减退不良反应,毒性也较低。 海金沙中的咖啡酸也有利胆保肝作用。 但亦有文献报道海金沙并无利尿作用。

⒊有文献报道病人一次服海金沙150g(煎服)后不久出现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严重不适症状。 ⒈惠眼观证中庸饮子(《幼幼新书》)治水气肿满,黄疸:海金沙、续随子各0.3g,生姜30g,中庸(樟柳根是也,商陆,一名章陆,又名章柳或名中庸)30g,蜜60g。 上5味,细研淹1宿,以次日五更时,用绢帛滤汁,只作1服,温暖吃尽,食前,逼下黄水,乃服匀气药补,后用樟柳根煮粥吃。 方中海金沙利水,通淋,为君药。

⒉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五淋涩痛: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6g,赤茯苓、猪苓、白术、芍药各9g,水1盏,灯芯30茎,同煎至七分克,去渣,空心温服。 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⒊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海金沙7.5g,甘遂15g,黑牵牛(炒,一半生,取末一半)共30g。 上为细末,每服6g,食前用倒流水煎汤调服。 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 (《夷坚志》)

②治血淋:左转藤、小扁蓄,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③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 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 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 (《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 水煎,日服一至三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 (《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 水煎服。 (《广西中草药》)

⑧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 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 调入乳外敷火伤处。 (《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 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 捣烂;取汁擦患处。 (《广西中草药》) ⒈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⒉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⒋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⒌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什么是海金沙,可以去除身体里的结石?
上一篇:腾讯体育nba手机抽奖活动什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