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上大部分都愿意安逸过着蜗居生活,不愿意拿现有的钱或者存的钱出去一搏的精神?

2022-12-24 20:15:0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蜗居》的价值观

七八月间,《蜗居》开始在各个地方台播放,此时恰逢全国房价大涨,有电视台打出广告:“《双面胶》原班人马为你展现房奴生活”。

与《奋斗》这样住在时髦loft、突然空降一个富爸爸的“奋斗传奇”不同,《蜗居》以“双面胶”式的琐碎来展示奋斗状态的无奈——没有钱就没有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法要孩子……

婚姻幸福感被房子压榨得所剩无几,最后的极端是女人通过“小三”路径省却奋斗过程。 这套逻辑有各种现实版本,但《蜗居》给出的价值观是主流正统的:“小三”那样的捷径并非通途,本分、努力才能赢得善果。 它在贯彻这套正统价值观时也可见部分的弹性,使得“小三”并不可恶,老实人也未见得有一颗水晶心。

导演滕华弢总结:《蜗居》是情节剧,每一个部分都经得起推敲。

被这个时代推着往前走

导演滕华弢、小说家六六、演员海清三人的合作始于《双面胶》,之后又有《王贵与安娜》。 “前两部都是家庭伦理剧,到《蜗居》便不是了。 ”滕华弢说,“因为《蜗居》关注的面更广阔,而不再局限于家庭的内部。 ”

《双面胶》中砍掉了描写李亚平这批从牡丹江来到大上海闯荡的年轻人心态的戏。 那些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生活的青年有更多的尴尬和挣扎,他们了解什么是一个好的生活,但那样的理想状态又与自己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得从零开始。 就像《蜗居》中海萍夫妇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得挤住在石库门房子里,想跟“小市民”撇清干系,却不得不为一瓶油与邻居闹得天翻地覆。 他们为房子的奋斗过程也是对“受教育”身份的确认——他们需要一个与自己的教育背景相符合的生活水准,其中住房便是首要问题。 小说的原作者六六对《双面胶》中未能充分展开的这部分十分有兴趣,于是便有了《蜗居》的小说。

《蜗居》在《双面胶》拍摄过程中就写完了。 在这之后,导演滕华弢开始犹豫,是先拍《王贵与安娜》还是《蜗居》?当时他对小说作者六六说,总觉得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 这个问题便是《蜗居》的价值观。

《蜗居》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姐姐海萍为自己蜗居奋斗,另外一条是妹妹海藻与市长秘书宋思明的关系。 这是官员包养二奶的“洁本”:小城市出来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漂泊在大城市,连25元一个球的哈根达斯都舍不得吃,当市长秘书带她领略物质美好之后,便开始半推半就投入其怀抱。

一般情况下,滕华弢和六六的合作方式是这样的: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蜗居》确定要写的是“房奴”,然后六六去写故事,完稿后将她的故事改成剧本,之后滕华弢会跟六六讨论第几场缺了什么戏,大概内容是怎样的,六六再去补充完善。

在《蜗居》的合作中,滕华弢与六六商量,希望能加强海萍这个人物。 六六在完稿之后,又补充了不少关于海萍毕业后的婚姻生活。 六六说:“谁是女一号决定了这部电视剧的基调。 ”海清所饰演的海萍代表了一类普通人,被这个时代推着往前走,面对诱惑他们也会有迷惘的时候,但是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不属于我的我不拿,包括不能去破坏别人的家庭,所有的成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滕华弢认为这是正常善良的人应该有的价值观。

海萍性格中也有很多为生活所迫的灰色地带,但还不至于让这位正面人物令人厌烦。 像通过妹妹从宋思明手中拿到的机会、房子,她都沉默地接受了。 当海藻打电话给她说宋思明老婆找她时,海萍风风火火地赶过去救场,让人感叹这样一个被生活磨砺过的女人的彪悍——即便是“小三”也不能气短。

红袖添香小说网

简介:海萍与苏淳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在这座城市立业成家,而他们千挑万选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个租来的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 攒够首付,变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梦想……

海萍的妹妹海藻与男友小贝租住在三居室的一间,只等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

一对贫贱夫妻,一对“白手”情侣,倒也其乐融融。 似乎一切改变都是从海萍四处筹首付款开始,四个人被生活推向无法掌控的轨道,又似乎都因第五个人的出现而逆转。

这个人叫宋思明,市长秘书,在一次饭局上与海藻结识,她梦游般的神情,令他魂回大学时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蜗居生活"有什么影响?
上一篇:迈克比柴油机机油价格用的怎么样?